叶雷 卢圣龙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快速发展,项目数量日益增多,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并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开展,则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施工现场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前言: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前进,日常生产生活的开展愈发依赖基础设施,其中对水利水电工程的依赖性最大,且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促进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高度发展的今天,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新技术与新型材料等的出现也使其面临新的挑战。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围绕水利水电工程,着重探讨几种常用的施工技术。
一、研究探讨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社会蓬勃发展,工业生产活动急剧增加,生产规模迅速扩展,人民生活显著提升,而这均离不开资源和能源。水利水电作为可再生资源,比较安全、绿色环保。水利水电工程肩负着发电、抗洪、调水的重任,它是均衡水资源分布、应对自然灾害与解决电能不足问题的基础设施[1]。从工程建设企业的角度来说,若想增强市场竞争力,则应在确保施工进度与预期成本的基础上,切实保障工程质量,然而,施工技术的改进与优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因施工技术相对繁琐,若技术应用存在不合理或者失误,将会引发后果严重的质量问题,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研究探讨工程施工技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企业的长远与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一)坝体填筑技术
坝体填筑技术作为水利水电施工的基本技术,其应用水平直接关乎着工程施工质量,旨在通过此项技术的应用来有效解决坝面流水作业[2]。经由多年探索,依据现有的填坝技术结构,主要将流水作业划分成以下四个步骤:第一,坝面流水作业的作业区域与方向的划分,一定要满足坝面面积,并达到施工机械的常规作业标准;第二,参照作业内容合理划分坝体填筑流程,填筑流程一般由填筑面积、摊铺形式、施工强度与天气条件等因素共同决定;第三,有效调控填筑土料的施工时间,为降低夏天、冬天工程施工中产生的热量流失,一定要缩短作业循环时间;第四,完成流水作业后,也应及时、完整编制流水作业流程所包含的工序数量与单位时间。同时,开展卸料与平料操作。
(二)混凝土碾压技术
混凝土作为水利水电施工的基本组成要素,其直接关乎着工程施工质量。该项技术是指依托混凝土混合物开展工程浇筑的一种技术。它的经济效益较高、经济、性能较强。在实际施工中,改进混凝土碾压技术应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合理划分混凝土碾压技术。现阶段,在水电施工过程中,碾压混凝土最为常用,种类多样。因此,我们应仔细、正确区分不同的碾压混凝土,依照自身特点合理调配各种材料,进而确保混凝土总质量满足要求;其次,合理应用混凝土砂石骨料。在实际施工中,应依据混凝土碾压的实际分类合理调配不同比例,若调配不科学,将会降低混凝土质量。因此,制作混凝土时,应有效利用砂石骨料,确保砂石骨料品质满足要求,性能符合标准,进而从整体层面改善混凝土质量;再次,规范使用混凝土添加剂。这是因为添加剂的正确使用,可显著强化混凝土性能,进而提升土质强度,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施工有序开展。
(三)预应力锚固技术
该项技术建立在预应力技术之上,它是一种现代锚固技术,它可有效提升工程效益,它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参考价值[3]。对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在其施工中,为显著增强基岩层负载承受能力,加固工程建筑物,则可通过预应力锚固技术实现这一目标。在该项技术中,锚束与锚头是拉应力的主要承受结构,锚束安装在毛孔内部,提前对锚束赋予特定拉应力,同时,对于外露锚束借助锚头将其锁紧,进而把锚具所肩负以及提前给与的拉应力转移到架构构件,以此来改善结构质量。
(四)坝面硬化技术
首先,增强路基施工硬化操作。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在路面施工工序中,提升路基硬化技术十分必要。在实际施工中,应借助推土机完成碾压操作,确保坝面平整、密实度满足标准,同时,资深、技术水平较高的施工人员还应针对路面实施系统测量,在参照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土方回填操作;完成该操作施工后,着手路槽挖掘工作,以此来为水利水电的正常施工奠定充足的基础;其次,有序、规范开展泥结路面施工[4]。在实际施工中,首先摊铺碎石,在这一操作中,设计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指导,参照预先计算数据规范摊铺碎石。通常,碎石摊铺厚度应超过20厘米,完成碎石摊铺操作后,利用涂料填平碎石缝隙,土层厚度一般为10厘米,再在土层上方喷洒水,开展人工找平等操作;再次,重视砼道缘施工,提升其施工技术水平。在实际施工中,应参照提前设计的尺寸严格制作砼模具,在借助搅拌机完成拌合,最终,人工找平。另外,还应认真检查、仔细核对工程施工所需材料,待确定质量达标后,方可将其应用到工程施工中。
(五)施工导流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区别于其余基础设施,其工程施工也比较特殊,主要水体中开展工程施工,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为规避水流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为减小工程施工对水体的干扰,则施工导流技术的应用变得十分重要。现阶段,施工导流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修筑围堰中,借助围堰,在施工作业区域和水体之间设置隔离带,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因将围堰安排再审会提中,不可避免地会承担水体压力,为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系数,则在设置围堰前期,应结合工程施工实际需求与具体的水体流速等水文条件,全面考虑,合理设计,确保围堰满足当地地形条件,这不仅能保障工程质量、达到安全标准,还可节省工程造价。
(六)抗渗加固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坝体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通常,对土坝若不进行任何处理操作,则十分容易出现渗水现象,因水分的逐步渗透,导致土壤颗粒内部力学性能出现较大变化,引发土坝变形,有时严重还会出现溃坝的现象,将会增加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所以,抗渗加固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作用。土坝抗渗加固技术具体是指面向土坝内部浇灌防渗水泥浆,进而实现抗渗、加固的效果。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土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灌浆孔洞,应以成排的形式进行设置,同时贯穿土坝,直至坝基,经由注浆在坝体内部构建抗渗屏障,且具有连续性,以此来规避水体渗漏现象的出现,外加自身具有较高的强度,进而达到加固坝体这一目的。
结语:近几年,为满足生产建設发展需求,加大了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研究力度,提高了其施工技术的利用率,并大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由此可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工程施工技术的全面掌握与灵活应用十分必要,水利水电工程相关人员也应高度重视工程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李晓娟.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其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141-141.
[2]武威.浅析几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4,(10):277-277.
[3]许桂荣.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注意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5,(5):191-191.
[4]孙耐嵩.浅谈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2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