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2015-10-21 18:37李林波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2期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建筑工程

李林波

【摘要】在人民生产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实际需求下,建筑得到了数量上和规模上的扩大,企业做好建筑施工成为社会、公众和行业的基本需要,因此,必须对建筑的施工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控制。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建设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混凝土的构成复杂、施工工艺重点多、技术要求高,如果出现原材料、混合比、养护等方面的问题,很容易使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使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能下降,这会给建筑带来隐患。应该以施工技术的应用为中心,控制好混凝土原材料与混合比,以更为准确的技术强化来预防建筑混凝土裂缝,进而保障房屋建筑结构、性能的安全性。本文分析了建筑混凝土施工主要的性质,并以实例探讨了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更好地为混凝土的施工和管理服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确保施工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种类将不断增多。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建筑施工基础,更要在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其成为更加安全的施工技术,才能建设出质量过硬的建筑工程。

一、建筑混凝土施工主要的性质

混凝土的性质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混凝土强度、变形及耐久性等。和易性又称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便于各种施工工序的操作,以保证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指标,包括流动性(稠度)、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主要方面。强度是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学性能,反映混凝土抵抗荷载的量化能力。混凝土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剪、抗弯、抗折及握裹强度。其中有以抗压强度最大,抗拉强度最小。混凝土的变形包括非荷花载作用下的变形。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有化学收缩、干湿变形及温度变形等。水泥用量过多,在混凝土的内部易产生化学收缩而引起微细裂缝。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包括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抗蚀性及抗碳化能力等。

二、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某建筑项目,共有17层,地下2 层,地15层,建筑楼层面积为 65000m2,将现浇框剪结构给应用了过来,建筑楼层的外墙、底板以及外露顶板都将防水二级混凝土给应用了过来,其中楼层底板厚度为 1400mm。

2.合理选择水泥:水泥的选择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水泥品牌和类型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内部组织,那么配置混凝土的性能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如果有开裂问题出现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初期,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升高和收缩。通过合理选择混凝土的水泥材料,严格控制配合比,并且将外加剂适当添加过来,促使水泥和水的用量得到减少,水化热现象引起的收缩变形就可以得到有效减少;普通硅酸盐水泥虽然有着较高的早期强度,但是有着较大的水化热反应;相较于普通水泥,矿渣水泥有着更低的热度,但是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干缩和渗水现象,并且会有硬度收缩问题发生于后期。火山泥在后期有着较大的收缩程度,并且需要花费较多的成本。综合考虑,我们将粉煤灰水泥应用过来,同时,将膨胀剂添加进来,这样水灰比和水灰量就得到了降低,对水化热现象进行了有效的控制,避免裂缝出现。

3.混凝土的浇筑和捣注: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整体浇筑和分段浇筑方式进行选择。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将分区定点、循序渐进以及一个坡度的原则给贯彻下来,结合混凝土泵的坡度,将两道振捣点分别设置于上层和下层。在混凝土的卸点设置第一道,促使上部振实问题得到解决;在混凝土的坡脚设置第二道,这样下部混凝土密实度就可以得到保证。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个部位进行选择,标高符合设计要求之后,然后将连续浇筑模式应用到坡面。完成了混凝土的分段浇筑工序之后,可以将二次振捣或者表面挤压工序应用到混凝土的初凝阶段,将表面积水给排除掉,并且利用木拍来反复挤压,避免有表面裂缝问题出现,促使大体积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得到全面提高。通常情況下,选择在夜间来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这样新旧混凝土之间的温度差距就可以得到有效减少。(具体的浇筑方法,如图1所示)

4.对钢筋的位置适当调整:通过对钢筋的配置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可以对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的传递分布筋进行增加,以便及时传递内部的热量,避免增高内部热量。一般情况下来讲,在钢筋配置设计过程中,通常将配筋率不改变以及上下皮配筋差异的方案给应用过来,也就是将不同的钢筋分别应用到没有柱板带的地方和有柱板带的地方;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厚度在1m 左右,为了更快的散热,可以将25钢筋设置于底皮钢筋和顶皮钢筋之间,在温度分布筋方面,保证每平方米一根,在上下连接中,利用的是搭接焊的方式。通过这样的分布,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小钢筋的直径以及钢筋之间的间距,这样混凝土的收缩程度就得到了减少,采用上下搭接的方式,还可以迅速散发中间的热量,避免出现裂缝问题。

5.减少约束力:首先是对内部约束力进行减少,因为温度应力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约束的主要来源,那么为了减少内部约束,就需要对温度应力进行降低。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了一些措施来减少温度应力。此外,还可以将一些保温方法给应用过来,如暖棚法、覆盖法、蓄水法等等。这些保温方法都经过了大量的实践,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促使其与外部温度之间的差异得到减少。其次是对外部约束力进行减少,为了减少外部约束力,主要是对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约束力进行减少。通过研究发现,如今通常是对滑动层进行设置,以便促使地基对混凝土约束力进行减少。具体来讲,滑动层指的是将沥青油毡层或者砂垫层设置于大体积混凝土和地基之间。通过设置滑动层,可以促使地基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约束得到有效减少,混凝土地块的自由变形不受影响,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裂缝问题。

6.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养护工序也非常重要。通过养护,可以促使混凝土的温度与湿度符合相关要求,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进行有效控制,以便正常发展混凝土强度,避免有裂缝问题产生。在养护混凝土的过程中,在保湿保温的基础上,还需要保证降温速度维持在一个较为缓慢的水平。另外,在夏季施工的过程中,通常将蓄水保护或者流水保护的方式给应用过来,冬季施工过程中,则需要利用麻袋进行覆盖,并且将碘钨灯应用到侧面进行养护。蓄水法指的是将双层麻袋覆盖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并且浇水湿润。在不同情况下,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采用的是硅酸盐水泥或者矿渣硅酸盐水泥,那么就需要保持在一周以上;如果混凝土具备了抗渗要求,或者将缓凝型外加剂掺加了过来,那么就需要保证在两周以上。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质量,它是保证质量的根源,因此,建筑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混凝土的施工流程,把握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选择质量好的建筑材料,克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利用混凝土施工技术,顺利完成建筑施工,为国家的建筑事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波.浅谈大型混凝土构件浇筑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108-111.

[2]王春福,王瑜玲.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技术[J].山西建筑,2012,(3):9-11.

[3]杨志勇.混凝土施工的温度应力和裂缝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4):58-61.

猜你喜欢
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市政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试议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桥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