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远生
在研究撰写《毛泽东的三湘情结》《毛泽东五十次回湖南》《毛泽东诗词与湖湘精神》《湖南苏区历史研究》等专著时,深度接触了大量的文献档案,采访记录了数十位当事人、知情人的口述史料,对于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情系井冈山苏区人民、倡扬井冈山精神,为广大苏区人民留下丰厚珍贵的红色文化基因,深有感触。在毛泽东的革命一生中,对桂花之城情有独钟,对湘东南的桂东具有特别浓重而深挚的情结。《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歌颂毛主席的红歌,又是桂东的县歌,反映了人民领袖毛泽东与苏区桂东的渊源和情缘。
毛泽东的桂东情结,首先是井冈情结,也是红军情结、苏区情结,与中国革命一系列开拓创新联系在一起。
一、桂东写进了毛泽东起草的《湘南运动大纲》
——武装反抗之尝试
大革命失败,毛泽东受命于危难之际,担当起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历史重任。党的八七会议之前,1927年8月初,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湘南运动大纲》,强调武装夺取政权、实行土地革命。大纲提出:在湘南以汝城为中心进而占领桂东、宜章、郴州等四五县,形成一政治形势,组织一政府模样的革命指挥机关,实行土地革命。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通过了《湘南运动大纲》,并决定毛泽东为书记组织湘南特委。《湘南运动大纲》中,桂东已然进入毛泽东领导武装夺取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的视野。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后,9月下旬,由宜章、汝城农民组织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一团占领桂东县城,宣布秋收起义,乘胜向汝城进军。随着形势的发展,毛泽东和前委决心在井冈山地区建立根据地。工农革命军第三营由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带领,进到桂东一带活动。
大革命时期如火如荼的山城桂东,从一开始,就纳入了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视界范围。
二、毛泽东亲自创建了桂东工农兵政府
——陈奇称奇之传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难初创之时,毛泽东一手创建了桂东县工农兵政权,在湖南蘇区斗争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陈奇,这位桂东赤子,从此开始了井冈英雄的传奇人生。
1928年3月上旬,湘南特委作出决定,要毛泽东放弃井冈山,进军湘南,建立湘南五县的巩固根据地。3月18日,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酃县中村后,派毛泽覃带领一个特务连到耒阳与朱德联系。在得到湘南起义部队向东转移的消息后,毛泽东立即决定兵分两路前往接应。一路由何长工、袁文才率领第二团向郴州方向前进。另一路由毛泽东亲自率领第一团向桂东、汝城方向前进,阻击粤北进犯之敌。28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桂东四都,歼灭该县挨户团一部。30日,部队到达沙田,在这里发动群众闹革命。
毛泽东在沙田戏台、同益店、晒布堆等地,向群众多次宣讲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的革命主张和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革命宗旨,号召劳苦大众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同时组织部队到农村访贫问苦,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建立桂东红色政权。
毛泽东在沙田万寿宫主持召开40余人参加的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桂东县工农兵政府(后改称县苏维埃政府),把八连党代表陈奇留下来担任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县委书记和游击队队长,集党政军责任于一身。
桂东县工农兵政府下设组织、土地、军事、经济委员各一人。随后,里仁区(四都)、大坪区(沙田)相继成立区工农兵政府,分别由李志光、黄奇志担任工农兵政府主席。接着壕里、南边、贝溪、龙头、周江、大湖、东洛、开山、径口、文昌、普乐、杨岭、文溪、江背、蕉源、船塘等19个乡、村也先后成立工农兵政府。同时恢复和建立了农协会、工商会、妇女联合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桂东红色政权的建立,极大震惊了桂东县及与桂东相邻几个县的国民党统治当局,激发了群众参与、支持、投身革命的热情和积极性。
毛泽东将汝桂边区赤卫队定名为湘赣边区游击大队,并拨给30支步枪给游击大队,让他们在当地坚持武装斗争。
桂东之行,毛泽东兴奋起来,反映在《井冈山的斗争》里:“今年四月以来,红色区域逐渐推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扩大”。星火燎原,其势渐进。
难怪桂东流传着“朱德、毛泽东,陈奇打先锋”的民谣,反映出井冈山将帅同心为工农打天下的奇功雄伟。从鄂豫皖苏区山歌“灯笼点烛心里明,红军将士得人心。不拿群众一根线,不拿工农一根针”之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和体会到陈奇走到哪里就把井冈山的精神传承到哪里的神奇。
三、毛泽东指挥工农革命军激战桂东边界
——武装斗争之锋芒
1928年3月28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进入桂东,在大岭坳对敌人展开政治、军事攻势,分化瓦解当时国民党驻桂东的挨户团与“灶头勇”(即“每户一丁”组成的武装)。毛泽东命令部队把枪口瞄准穿清一色军服的挨户团狠狠打击,对穿便服的“灶头勇”则手下留情。大岭坳这一仗,让“灶头勇”看到,共产党确实是保护穷人,确实是为穷苦人民打天下。随后,不少“灶头勇”加入了工农革命军。
4月5日,毛泽东在沙田召开桂东县各地农民武装负责人会议,决定成立县赤卫大队,并当场拨给十几枝枪和一批弹药。当得知国民党军胡凤璋部由汝城北进资兴,企图侧击撤退中的湘南农军,毛泽东便命令工农革命军第二团立即赴滁口,迎击胡凤璋部;并亲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团离开沙田,向汝城进发,以牵制胡凤璋部。4月6日,毛泽东指挥第一团途经桂东、汝城两县交界的寒岭界,展开激战,一举打垮反动地主武装何其朗部。井冈山革命军的锋芒毕露,显示了武装斗争的强大威力。
四、毛泽东在桂东试行土地革命
——解决民生之创举
“桂东的沙田一带,三月八月两度分配土地,建设了党的组织,属于以龙溪十二洞为中心的湘南特委管辖。”
这是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记下的桂东土地革命的情景。
1928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毛泽东以湖南省委秋收起义会议讨论过的《土地纲领》草案为依据,以酃县中村和桂东沙田为试点进行土地制度改革,通过访贫问苦和诉苦会、斗争会发动群众,然后插牌分田。这是井冈山边界地区最早分田的地方。经过土地革命实践,毛泽东把《土地纲领》草案中“分配土地以区为单位”更改为基本以乡为单位;把按照“工作能力”和“消费量”分配土地,更改为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被分配掉的地主也给以生活出路。工农革命军在中村和沙田停留的时间不长,毛泽东同朱德率领的部队会合后又向宁冈转移,酃县中村和桂东沙田的分田试点经验,为以后湘赣边界全面土改创造了条件。毛泽东把中国历史上农民革命的“耕者有其田”理想,化为土地革命的亘古未有的大变局。插牌分田,简单易行,却深入人心。在党和工农兵政府的领导下,湘赣各县普遍开展了分田运动。“打土豪,分田地”,重点解决广大农村的民生问题,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最令人欢欣鼓舞的口号,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当然也让土豪劣绅心惊肉怕。
五、毛泽东在桂东颁布人民子弟兵的严明军纪
——建军强军之要领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但是,红军初创时期,缺乏严明的纪律约束,部队曾形同散沙,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甚至威胁到年轻的工农武装的生存。
1928年4月3日,毛泽东在桂东沙田圩后老虎冲的三十六担坵,向工农革命军正式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正式颁布,为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也为工农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纪律保障。
工农革命军遵纪爱民的行动,受到群众的称赞,都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军队。为了保证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贯彻执行,工农革命军还制定了纪律检查制度。部队离开沙田前,普遍進行了纪律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进行纠正。在文昌村,有个老人反映:部队借用他家的一口水缸漏水了。检查组一看,这只水缸的上部有一条细细的裂缝,只在装满了水以后才渗水,部队借水缸时没有察觉。虽然如此,还是作了赔偿。毛泽东当时还解释:“损坏老百姓的东西,一定要赔偿,虽说打破了旧缸赔新缸,新缸不如旧缸光,但是赔总比不赔好”。于是,“革命军纪律真严明,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的歌谣,在桂东城镇农村流传开来。
张令彬在《胜利的源泉——回忆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教诲》中写道:“后来有一次,部队打下桂东的一个村子,开始老百姓都跑光了。我们进村后一一按照毛委员的嘱咐办。第二次再进这个村子时,老年人大部留下了,我们向老人们进行口头宣传,同时都自觉地用实际行动维护群众的利益,严格地遵守纪律。当我们第三次再路过这个村子时,不但全村男女老少一个都没有走,而且全部出来欢迎我们,并向我们痛诉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行径。有的人还主动给我们带路,向我们介绍敌人的活动和土豪劣绅的情况。有了群众的支持,我们这支人数不多的年轻的队伍,真正如鱼儿邀游在大海之中。红军队伍不断壮大,罗霄山脉中段这块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区域不断发展,终于成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党和毛泽东领导的人民军队最终赢得人民、赢得胜利的秘诀和法宝。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井冈山斗争的日日夜夜、人人事事,情情意意,经常萦绕在他的脑海和胸怀。在长沙,他曾对张平化回忆了当年工农红军初创时期的艰难和卓越,讲述到他带领工农革命军转战湘南,在桂东县沙田圩整军,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情况。毛泽东还回顾了井冈山朱毛红军会师的历史。他说:第三支部队是八一南昌起义的部队,我曾带领一个团到湖南桂东地区去接他们,只接到由萧克带领的一支小部队,后来我又再次下山去接他们,与朱德、陈毅的部队在湖南酃县会见,这样由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这几支部队于5月4日在井冈山会师后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1971年毛泽东南巡到长沙,一下火车,就指挥党政军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唱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歌,意味深长。对华国锋、卜占亚谈起党的历史上的路线斗争。他说:南昌起义是正确的,但不上井冈山,想依靠外援,后来又打回湘南,我带了一个团到湘南去接他们。到了桂东沙田,我讲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逐步发展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一回我们没有接到朱德、陈毅他们,但接到了萧克。
1977年9月21日,张平化写了一封给湖南省委并转桂东县委宣传部的信,信中说:今天收到的中共桂东县委宣传部1977年8月19日写给《解放军报》编辑部并抄报总政等7个单位的长信中,涉及我的两段话:第一段,说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前夕,在长沙同我谈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他老人家当师长的时候,带部队到沙田讲的,这是事实。
六、毛泽东民主建军原则经受了桂东之战的检验
——鏖战不散之军魂
井冈山红军,按照毛泽东确立的民主建军原则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发挥了巨大作用。民主建设,是党和军队的生命线,奠定了人民军队百战不殆、永远不散之军魂。
当时部队中流传一副对联:“红军中官兵夫薪饷穿吃一样,军阀里将校尉起居饮食不同”。在那种特别艰难的情况下,这种优良的革命传统、民主作风,构筑了艰苦奋斗、官兵一致的精神品质和红色政权的政治基础。罗荣桓1956年10月17日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座谈会上回忆红军初创时期井冈山斗争的历史时就说:“发扬民主后,官兵关系真是密切,部队真是拖不跨打不烂的。有一次主席带我们一个营,经过桂东,遭土匪伏击,把部队打散了。拂晓时自动全部集合起来,检查一下,只少了一个担架兵。后来我们回井冈山后才知道,那个担架兵早回山了。”
七、毛泽东到桂东迎还红军大队
——化危为机之典范
1928年夏天,井冈山红军在上级党委的错误指挥下,遭遇了“八月失败”。8月16日,红四军前委先后在沙田万寿宫召开红四军第四次党代会和士兵代表大会。毛泽东为了挽救红军的危机,率红四军三十一团第三营赶往湘南,去迎回红军大队,留下第三十一团第一营、特务连,会同第三十二团,坚守井冈山。第三十一团第三营南下,毛泽东边打边走,边做思想工作。因担心红二十八团不回井冈山,对所有官兵作了交待:我们去迎回红二十八团,不要讲他们的缺点,要严格遵守这一点,对他们采取团结和欢迎的态度。8月20日,毛泽东率第三十一团第三营到达桂东边境,发信同退至桂东县境的朱德、陈毅部联系,告以可到桂东县城,望届时来县城会合。
桂东县委书记陈奇在城隍庙召开2000人参加的群众大会。毛泽东在演说中号召工农商学兵各界人民团结起来,开展革命斗争。散会时,红军指战员把打土豪得到的浮财发给群众,每人还分了一斤猪肉。毛泽东对县苏维埃政府进行整顿,充实领导骨干,再次拨枪支子弹给陈奇率领的湘赣边区游击队,派何礼任游击队党代表。8月22日晚,朱德、陈毅、杜修经等来到县城唐家大屋,与毛泽东会合。
8月23日,毛泽东在桂东县城,率领第三十一团第三营同朱德、陈毅率领的第二十八团会合。毛泽东对军委书记陈毅说:“打仗就如下棋,下错一着马上就得输,取得教训就行了。”红二十八团受到挫折后,情绪低落,见到毛泽东率队来接十分高兴,有的人说这是“第二次会师”。
这一光荣史绩,毛泽东写进了《井冈山的斗争》:“由我率兵一部往桂东方向迎还大队。此时大队已由湘南退向桂东,八月二十三日我们在桂东得到会合。”
八、红四军前委桂东会议意义重大
——井冈旗帜之坚挺
1928年8月19日,毛泽东率军到达桂东县城。8月23日,毛泽东在县城唐家大屋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毛泽东、朱德、陈毅、王尔琢、何长工、伍中豪、林彪、罗荣桓、龚楚、胡少海和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等人参加会议。会议就各自分兵的情況作了详细说明,初步总结了“八月失败”的教训;决定由杜修经、龚楚组织中共湘南特委,杜修经为书记,领导桂东、资兴、汝城等县委及游击队,开展湘南地区工作;同时决定取消由湖南省委任命的前委,另组建行动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议决红军主力经江西的崇义、上犹重返井冈山。此次会议批判了“左”的错误,统一了红军主力重返井冈山根据地、坚持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认识;议决红军主力经崇义、上犹重返井冈山,从而挽救和保存了红军的主要力量,使井冈山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发展,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使井冈山红军和根据地的旗帜得以坚持和高擎。
毛泽东在桂东会议期间组建湘南游击大队,以加强龙溪游击区的武装力量。毛泽东指派唐天际担任湘南游击大队大队长,抽调20多名战士配备12支枪。
会议开到中途,国民党军及挨户团向桂东县城袭来,会议被迫暂停。亏得红军浴血奋战,毛泽东、朱德指挥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分路突围至寨前。继续由毛泽东主持开会。杜修经回忆说:“参加的仅朱德、陈毅、龚楚和我。会议决定红军主力随毛泽东重返井冈山,并决定临时抽几个人,由我和龚楚去组织湘南特委,进入资兴龙溪,继续领导资兴、汝城、桂东、安仁各县自卫队,以此为基础,开展湘南工作。”
8月25日,毛泽东同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分两路从桂东寨前出发,回师井冈山。当部队行至江西崇义县思顺圩时,发现担任前卫的红二十八团二营营长袁崇全策动步兵连和迫击炮连叛逃投敌。毛泽东、朱德、陈毅即派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率二营追回这两个连,但王尔琢不幸牺牲。
返回井冈山途中,毛泽东得知有的红军战士因为饥饿,吃了农民地里的苞米,就通知部队集合,就地进行群众纪律教育。他亲自在一块竹牌上写道:因为我军肚子饿了,为了充饥,把你的苞米吃光了,违犯了纪律,现在把两元钱(光洋)埋在土里,请收下。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由我率兵一部往桂东方向迎还大队。此时大队已由湘南退向桂东。7月24日与敌范石生战于郴州,先胜后败,撤出战斗。第二十九团随即自由行动,跑向宜章家乡,结果一部在乐昌被土匪胡凤璋消灭,一部散在郴宜各地,不知所终,当日收集的不过百人。幸主力第二十八团损失不大,于8月18日占领桂东。8月23日我们在桂东得到会合。桂东的沙田一带,3月、8月两度分配土地,建设了党的组织,属于以龙溪十二洞为中心的湘南特委管辖。各县县委之上为湘赣边界特委。
1929年4月5日毛泽东在《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也总结道:“去年八月红军攻郴,在资兴、汝城、桂东组织三个县委,三个农民武装的赤卫队,另组织一特委统辖之,杜修经为书记。近接报告,他们又在盲动主义之下牺牲了。”毛泽东的结论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
九、毛泽东与毕占云桂东起义
——井冈星火之燎原
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和井冈山斗争,影响了湘赣大地,对国民党军中的正直军官也产生教育和启发。1928年10月26日,毕占云率湖南国民党军第八军中的126人在桂东起义,就是一个明证。
毕占云桂东起义,原因是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从湘南回师井冈山途中,红二十八团俘获毕占云部下一班散兵。他们驻扎在桂东的沙田一带待命进攻红军,因给养不足,便四处抢夺财物以维持生计。为了抓住有利时机,尽早争取毕占云部起义,何长工立即将情况向军部领导作了汇报。毛泽东、朱德一致认为,为争取毕占云,应当将这个班连枪带人全部放回。释放这批人的时候,朱德、陈毅两人还联名,以四川同乡的身份给毕占云写了一封信,叫那班长带去。
于是,毕占云带领部下,从桂东出发,急行军一昼夜,终于摆脱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控制,从湖南奔向井冈山。毛泽东、朱德派陈毅到遂川汤湖把他们迎接上井冈山,并将他们编为红四军特务营,任命毕占云为营长。毛泽东常到特务营了解情况,关心干部和战士,进行政治教育,给他们以很大鼓舞。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专门记上一笔:“此时湘敌驻桂东的阎仲儒部有一百二十六人投入我军,编为特务营,毕占云为营长。”毛泽东在井冈山点燃的革命烈火势可燎原。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南下视察,一眼认出了当年的特务营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毕占云,立马就问:“多时不见了,你离开井冈山以后到哪里去了?一别20年,你还是像在井冈山那么精神!”说明井冈山之情之深厚之隽永。
十、桂东苏区斗争支援了中央苏区
——彭总征桂之勋绩
1929年5月10日,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在红五军支持下,在江西宁冈古城召开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二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以永新为中心,向遂川、莲花、宁冈、酃县、桂东、攸县、萍乡、万载等14县发展,并把宁冈、茶陵、酃县、桂东列为红五军的重要游击区。5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从酃县进入桂东,攻克桂东县城,歼灭民团200多人,帮助桂东组建了10余个农会。1932年5月6日,红三军团第三师师长彭鳌率部进入桂东,在沙田、寨前一带开展革命活动,桂东党组织动员3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队伍。组建工农红军桂东游击大队,编入红三军团。5月10日,红军占领桂东县城,筹饷扩军。5月20日,红三军团第三师在沙田墟召开群众大会,号召人民群众打倒土豪劣绅,铲除封建社会的恶势强权。5月下旬,红三军团再次进入沙田、四都等地,牵制湘敌有生力量对中央根据地实施的第四次“围剿”。“五军相继占领桂阳桂东县城后,群众斗争很热烈,每次开群众大会可到七八千人至万余人,据滕代远同志来信说:这是在赣东南所未见。”
毛泽东屹立井冈、放眼罗霄山脉,豪情满怀:“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虽然一方面引起了湘鄂赣三省乃至全国豪绅阶级的痛恨,另一方面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
十一、“快马加鞭未下鞍”长征诗词
——红军战神之精髓
毛泽東的长征诗词,闻名遐迩,达到了很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平。《十六字令·山》3首,也是长征诗词的典型代表,其中第一首“山”写的是湘南桂东境内著名的八面山,揭示了红军长征精神的精髓要义。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
第一首词《山》,写的是湘东南的八面山。毛泽东为此词作了注释: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这首民谣,讲的是人要服天的意思,但毛泽东却反其义而用之,强调山虽高峻险难,但红军毫不畏惧,人过要昂首,马过不下鞍,显示了坚强乐观、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
八面山,位于罗霄山脉南麓,是湖南桂东、汝城、资兴三县的天然屏障,为湖南第二高山。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时,越过了山高路陡的八面山,既战胜了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又克服了自然造成的艰难险阻。所以,毛泽东在诗词中吟咏道“快马加鞭未下鞍”,讴歌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无敌精神。
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时,还帮助建立了八面山苏维埃政权,播下了苏区红军的革命火种,让红军长征精神传扬开来。
十二、毛泽东派遣南下支队打到桂东
——抗日歼寇之神笔
中央红军长征离开湖南以后,抗日战争爆发,10年过去了,毛泽东一直没有忘记湖南这块红土地。
毛泽东、党中央派遣的南下支队,从1945年3月23日入湘作战到1945年9月20日离湘北返,在湖南老区艰苦作战半年之久,战斗足迹遍及临湘、岳阳、平江、湘阴、长沙、浏阳、宁乡、湘潭、衡山、衡阳、耒阳、安仁、永兴、资兴、汝城、桂东、酃县、茶陵、攸县等19个县市。出身于湘赣苏区红六军团的这支英雄部队,当年西征,就是在桂东誓师出征的,抗日战争中重回故乡老区作战,带来了毛泽东、党中央对湖南人民的关怀,让湖南人民重睹当年红军的神威和风采,显示了八路军英勇抗敌、同日伪军浴血作战的精神,在湖南人民革命斗争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下支队加速南进,1945年8月17日到达桂东,被国民党暂二军和四十四军包围在资兴、汝城、桂东之间的八面山中。终于在深山老赤卫队员的引导下,部队避开强敌,翻越天险帽子峰,歼灭国民党军队在板寮的一个排哨,击退敌人在田庄的堵击,取得了八面山突围战的胜利。南下支队后奉命北返,留下中共湖南省工委的周礼、张春林等人在湖南开展地下斗争。
十三、毛泽东号令“解放全中国”桂东率先解放
——湖湘初霁之荣光
1949年,毛泽东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令。在湘南开展游击斗争的湘粤赣边区人民解放军北上先遣队,经过和平谈判,于1949年6月16日,一举解放桂东县城,争取城内军警500人起义放下武器,使桂东成为湖南解放第一县。湘南支队转战资兴、汝城、桂东一带,解放汝城县城,与粤北支队共同作战,消灭了长期为害湘南的“剿匪”副司令胡凤璋部。湘南资兴、桂东、汝城3县均获解放。
桂东作为湖南解放第一县,载入了《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党史留名,桂东荣光。经过近年来省、市、县各级不懈努力,苏区红军故乡桂东县,列入了《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和《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国家发展战略,为进一步发挥红色基因和党史资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促进作用,创造了难能可贵的条件。我们相信,桂花之城、五色桂东的红色更加鲜艳、古色更加厚重、绿色更加宜人、金色更加耀眼、蓝色更加辉煌。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