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龙
初中生对于直观感受的理解更通透,印象也更深刻。物理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需要将其具体化,或是类比推导,故在具体化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才能将概念深化,才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而在这一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这几个层次来展现物理抽象概念丰富的内涵。
第一层次:看
看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图像等方式来感受。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主要关注点是哪些,并告诉学生。若可以进行第2次实验,再让学生去发现实验中一些其他现象,使学生能将所观察的知识进行深化,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以气体扩散现象的例子来讲解一下。
气体扩散实验:一是实验方法: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所示,抽掉玻璃板后,观察二氧化氮会怎么样?二是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三是实验结论: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四是改进实验:再用一套此装置,上面是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下面是空瓶子,并将玻璃板抽掉后,用不透明的钟罩盖起来。先观察前面的那套装置,得出结论,再让学生猜想后面装置的实验现象并观察,发现与前面的实验现象一样,问学生:后面的实验装置能否得到与之前一样的结论?请思考。这时学生会注意到重力的问题,这样更能说明,二氧化氮分子是由于分子扩散作用而进入到有空气的瓶中。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切身体会的看到二氧化氮慢慢的进入上面的空气瓶中,而且在最后的改进中也说明它进入空气瓶中并不是因为重力的原因。注重此实验中学生的直观感受,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老师就可以很轻松的绕过抽象概念的讲解,直接与学生达到共同的理解层次。
第二层次:听
同样的東西,换用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语气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关于“听”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有关声学的知识,而声学中最难懂的就是如何分辨声音的三要素。下面来一一进行说明。
首先来判断响度这一要素,说太多,倒不如让学生亲身体会响度的不同。这时叫其中一名很会演动作的学生上来,并交代他在拿鼓槌敲鼓时,尽量用比较形象的动作展现不同的力度,让大家感受到声音的响度。而且在敲鼓时,鼓面上放一些纸屑,并观察纸屑的振动。这一环节结束后,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学生会提到声音的大小、敲击的力度、纸屑振动的幅度等,并作出总结,这比你直接讲解的效果要好很多。
第二个要素就是音调了,先让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展示一下乐器演奏,享受一下声音的美妙。然后让这位同学展示不同乐器中的7个调,让学生认真的感受并观察演奏同学的手指动作。比如,笛子、钢琴、古筝等,每次按压的位置不一样,尤其是古筝,同样的弦,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呢?一台古筝刚买回来需要调节弦的松紧,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时让一位懂古筝弦的调节的同学上来演示弦的调节,而在调节的过程中,大家注意听弦由松到紧的这个过程中声音的变化。松一点弦的振动会怎么样?紧一点又会怎么样?让学生注意观察,最终得出音调与什么有关的结论。
第三要素就是音色,请三位同学上讲台,背对大家,并将游戏规则告诉大家,让讲台上的三位同学根据我的暗示来决定谁说出“我的物理是最棒的”,让台下的同学来猜是谁说的,经过几个回合之后,每次都被猜中了。然后再增加难度,捏住鼻子,再来一次,经过几个回合之后,还是都被大家猜中了。
通过这个小游戏也就说明,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发声结构不一样,捏住鼻子虽然发出声音不一样,但没有改变发声结构。钢琴和古筝,无论你弹哪个调,学生一听就知道。而在这个声音三要素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学生通过“听”带来的直观感受,比直接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的效果要好很多。
第三个层次:触感
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活动,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最好让学生也能亲身体会到物理带来的感觉,以现实质感让学生触摸物理,才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的理解和兴趣。下面我以“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这个例子来说明。
老师演示: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匀速拉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结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面积不变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学生动手:用手掌按住课桌,始终在课桌上滑动,并且不改变手掌与课桌的接触面积,用不同的力度按压,在滑动时,分别感受摩擦力的大小,并与演示实验的得出的结论对比,加深对此实验过程的印象,若以后对实验结论不清楚的话也可以自己做实验。
老师演示:压力和接触面积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匀速拉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验结论:当接触面的压力、面积不变时,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
学生动手:保持手按压的力度相同,手掌与物体的接触面积不变,用手按压在不同的物体上。自己感受一下,并与演示实验的得出的结论对比。
老师演示:压力和粗糙程度不变,改变接触面积,匀速拉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验结论:当压力和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学生动手:保持手按压的力度相同,并且始终在课桌上滑动,改变手掌与课桌的接触面积,最好的方法是:先用一根手指,再用两根……但一定要保证力度相同,这样的话,用的手指越多,单根手指对桌面的压力就会减小很多,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会很明显的感觉到,最终与实验结论对比。
综上所述:运用直观教学的感受,引导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并能从现实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由于初中生好玩、耐心不是很足,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停留在你所讲的知识上,故运用学生对物理教学过程的直观感受程度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看”“听”“触感”等三个层次来体验物理学习的乐趣,并对物理中的重要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物理知识学习研究的一种模式,也利于在物理学习时边学边做,开发他的大脑,为他以后学习更高深的物理知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