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并引导学生用创新的眼光和思想来看待和分析问题,使他们高效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不断提高数学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在数学学习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求知欲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对于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了“比较大小”的知识后,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分析比较13和7的大小。学生通过讨论得到了很多解决的办法。有的学生说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一位数,所以13>7;还有的学生通过直接数数的方法进行比较,7往后数6个数才是13,所以13>7。还有很多体现智慧的方法。教师在他们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時要对他们进行表扬,让他们不断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积极地讨论,激发了思维的活跃性,对问题分析的方法更多,看待问题不断深入,从多个角度来使问题获得解决。这个过程是思维的一次飞跃,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
二、运用和谐的数学环境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为主的学习地位,学习的知识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和思考来获得。教师要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精神压力,处于一个自由宽松、活跃的氛围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探究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并激发他们思维的灵感,使问题用创新性的思维进行解决。例如,在学习“位置顺序”这一单元时,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导入方式:“同学们,今天是森林动物运动会,狮子大王邀请我们去观看,让我们一起看看谁跑得最快吧。”把学生立刻带到了学习情境中,并激发来他们探究的欲望,接着让他们看教材中的问题和所配的插图,看看谁在比赛中跑得最快,并说出他们的看法。学生非常积极地进行了分析,并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这节课充分展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运用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是具有很强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知识,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数学理论来让学生进行学习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在分析和思考问题时运用的是直观思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在直观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我根据班级中举办的日常活动评比“小百灵评比”活动,让学生数一数自己一共获得了多少个小红花,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大数加小数和小数加大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对教师创设的这个探究任务非常感兴趣,他们非常迫切地想用学到的内容算出自己得到的小红花和数出来的数是否一样。他们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积极性都非常高,情绪高涨,使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通过讨论分析,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积极地思维,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获得了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创设时,一定要和教材中的内容紧密联系,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他们参与数学互动的热情。
四、高效的数学练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为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新知识,进行实用高效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新教材便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对这些练习进行加工、改造,经常是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进位加法的练习课时,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于是我用了三个游戏把整节课贯穿起来。首先是个人抢答赛。老师出题学生抢答或学生互相出题,这个游戏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接着是小组合作争优赛。4人一组,用三个数组成4个算式,比比哪个组想的算式最多。这个游戏不仅使学生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合作竞争的意识。最后“吃鱼”游戏把整个课堂气氛烘托起来,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习情绪高涨。由此可见,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和练习不但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能够使每一个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总之,要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探究,挖掘其中知识的内涵,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能把较难的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和领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使他们能主动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发展学生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多个视角,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