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敏 王雪 梅耿珍
摘要: 目的 :探讨对于心律失常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临床效果。 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70例心理失常患者进行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干预,计算70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作详细的记录。结果: 70例心律失常患者在进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干预后,有67例患者最终在发生心律失常恶化时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5.7%。 结论: 对于心率失常患者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地提高抢救的 成功率,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有较为重要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一部分心律失常的发生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但是如果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或者对患者的心电生理产生严重的影响,这些严重的心律失常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致命性的损害,常常会导致心源性的猝死[1]。对于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抢救成功率往往不高,这是因为心律失常的发病较为迅速,在发病之后组织抢救往往不能改变患者的发病状况[2]。本院为研究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于严重心率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改变,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心率失常患者70例,均符合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存在精神障碍、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并发症及接受过系统健康教育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7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53岁--71岁,平均年龄(60.3±1.5)岁;对70例患者进行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干预,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心内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以下预见性护理措施干预:
1.2.1心电监护:对于有严重心律失常发作可能的患者需进行常规的心电监护,每天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12导联心电图记录。对于心电图产生的变化要及时记录,当患者有异常波形时要进行分析,尤其当患者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以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等情况时要注意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并及时将心电图变化报告给主管医师。
1.2.2预留静脉通道[3]:对于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而言,抢救成功的重要步骤就是开通静脉通道,以便患者在进行救治的同时进行输液治疗。通常可以选择帮助患者安置静脉留置针,以便患者在抢救的第一时间可以找到血管,省略穿刺时间,增加抢救成功率。
1.2.3吸氧准备:严重心率失常患者多数会有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可以给予长期的吸氧治疗,防止患者因为长期的缺氧状态而对抢救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吸氧治疗时氧浓度不应过高,保持氧流量维持在(3.5±0.5)mL/min。有资料研究表明该浓度的氧对于患者的预后最为有利。为保证在意外发生时可以迅速的保证患者的吸氧治疗,要确保中心供氧设备的完备,并调整好氧气筒,在必要时可以解燃眉之急。
1.2.4抢救设备的准备:在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除颤治疗的及时与否也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应该提前准备好除颤仪,并确保护理人员可以熟练的掌握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固定除颤仪的储放地点,确保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可以找到除颤仪。确保除颤仪的电池有电,并将除颤用的导电膏同时准备好。
1.2.5不断熟悉并总结抢救方法:要组织医护人员长期学习心律失常急救的相关知识,对于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对于窦性停搏、2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以及3度房室传导停滞的患者需要通过药物帮助患者提高心率,另外如果有必要可以给患者安置心脏的起搏器,依据患者的病情以及经济条件可以给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器。如果患者发生阿斯综合征,应该按步骤给患者进行心前区叩击,胸外按压以及电除颤。患者发生室颤,则应该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非同步电除颤。在学习国内外先进抢救理论的同时,医护人员应该对自己抢救病例的经验等进行总结,不断进步。
1.3评价指标:记录患者抢救的详细情况,并计算70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0例患者有67例患者在发生严重心率失常后经过抢救,病情缓解,另外有3例患者均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室颤而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5.7%。
3讨论
心律失常的患者往往会由于心肌自律性的增高或者异常的自律性等原因而产生异常的心电冲动[4]。在这种异常心电冲动发生的过程中,自身具有自律性的细胞因兴奋性的改变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自律性增高均可产生异常的心电冲动。另一方面心肌中部分无自律性的细胞,诸如心房、心室肌细胞会由于心电的异常冲动以及缺血缺氧状态的发生,进一步导致异常自律性的发生。关于心律失常的发生还有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包括折返机制,传导障碍等原因。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有必要采取的护理措施,又被称为超前护理。采取这种护理方式,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疾病发展特性以及改变的不可预知性,需要提前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准备。加强抢救理论知识学习,做好各种情况的预案准备,可将不稳定因素提前解除,从根本上减少猝死的发生率,以完善患者的预后[5]。70例患者有67例患者在发生严重心率失常后经过抢救,病情缓解,另外有3例患者均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室颤而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5.7%。
综上所述:对于心率失常患者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地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有较为重要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淑霞.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05(03):63-64.
[2]M a l y s z k o J. M e c h a n i s m o f e n d o t h e l i a l d y s f u n c t i o n i n c h r o n i c 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 C l i n C h i m A c t a, 2 0 1 0, 4 1 1( 1 9 / 2 0 ): 1 4 1 2- 1 4 2 0.
[3]宋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15(21):155-157.
[4]任艳萍.恶性心律失常预见性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3(10):183-184.
[5]胡玲.恶性心律失常的预见性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2(0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