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素芳
摘要:目的:总结经皮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均行经皮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就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2.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好,对患者采用一系列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手术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中较为常见,此病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1]。以往常采用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仅能降低患者颅内压,对血肿扩大及血肿对脑部压迫效果不明显。经皮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是近年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已逐渐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按照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35-80岁,平均(65.3±3.2)岁;出血量30-90ml,平均(69.1±8.9)ml;发病至手术时间2.5h-6.5d;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3-81岁,平均(65.9±3.1)岁;出血量29-91ml,平均(69.2±8.4)ml;发病至手术时间2.2h-6.5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出血量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降颅内压、吸氧、预防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确定手术靶点,根据CT图像确定血肿位置,选择血肿最后处的中心点为手术靶点,避开脑部重大血管和重要功能区,穿刺进入后开始抽吸血肿,再采用生日盐水冲洗血肿腔。对于机化血块或血肿凝固,将3-5万单位尿激酶注入血管腔,钳夹引流管6-12h后重新开放引流,术后第2日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清除情况,若血肿消失或血肿清除达70%以上可拔出引流管。
1.3 护理方法
干预组:采用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手术的主要步骤和必要性,以及術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手术。(2)术中护理: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瞳孔变化、神志,若发现异常及时协助主治医师给予抢救。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引流后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质,准确记录。(3)术后护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每30min测量血压1次,血压稳定后可每1h测量一次。若患者血压出现明显升高,则表示可能出现再出血,应及时给予硝普钠静滴治疗。术后3日内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超过38℃的低热,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若体温超过39℃,则需查明高烧不退的原因,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物理降温一般可采用头部戴冰帽或擦浴的方式,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语言、肢体情况。(4)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因患者动作过大导致引流管脱落,并观察引流管的受压、折叠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后引流管放置于患者床头,低于血肿水平进行引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师。(5)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①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患者处于昏睡状态导尿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将导尿管与无菌引流袋连接,定时开放,详细记录尿量。每周更换尿管1尺,每日需采用0.5%碘伏擦拭尿道口2次;②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一般意识不清,无法自主排痰,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和口腔的分泌物,并观察患者痰液的量和性质。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扣背,患者清醒后鼓励咳痰,必要时刻给予雾化吸入治疗。③预防褥疮的护理:长期卧床患者易出现褥疮,护理人员应按时给予翻身扣背,按摩患者长期受压部位,指导患者家属定时帮助患者按摩,嘱咐患者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对于昏睡患者,可采用垫棉圈、气垫床等方式,防止褥疮。④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开颅手术患者术后易出现应激性溃疡导致的消化道出血,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出汗、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脉搏细速,则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若患者呕吐物呈现咖啡色或大便呈柏油样,则证明上消化道出血,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医生,合理应用预防出血的药物,发现出血立即停止进食,给予冰盐水洗胃,又胃管注入止血药物,必要时给予输血。(6)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一般病程较长,且大部分肢体瘫痪,以产生焦虑、悲观情绪,加上术后出血停止,患者意识逐渐清醒,对语言和肢体功能丧失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3],故护理人员应给与真诚、热情的关怀和支持,针对不同患者给予相应的安慰和鼓励,避免因患者情绪激动导致再出血。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平为σ=0.05。
2 结果
干预组术后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护理后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高血压患者约有30%的几率发生脑出血,而约有95%的脑出血患者伴有高血压。锥颅血肿穿刺软通道外引流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其可快速消散血肿,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费用较低,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首选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故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预后意义重大,相关研究表明,多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会出现预后不良[4]。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术前护理能缓解患者手术前的紧张心理,增强患者信心,术中护理可使手术风险降低,术后各项护理干预能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对经皮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针对性护理后术后总有效率为92.5%,常规护理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充分的护理干预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马庆俊.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4):50-51.
[2]李素珍,杨丽鹤.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甘肃医药,2010,29(6):699-701.
[3]吴翠干.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0):2649-2650.
[4]周玉琛.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