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贵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情感。
(2)理解诗意,感悟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
长征。
(2)教法、学法: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情感。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激趣导入
(1)小组交流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出示课件长征片段,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播放朗读录音。
(2)教师指导朗读。
要求: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组与组开火车式齐读,感悟诗景(组循环顺序:飞翔小组→聪慧小组→优秀小组→精英小组→前进小组)。
(4)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组内合作学习:①组内正音。②借助工具书以及注释合作弄懂课文大意。)
教師引导: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三)细品诗韵,呈现画面
1.诗句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颔联)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颈联)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尾联)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又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2.合作探究
问题创设: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师生合作:得出五幅“征难图”:五岭图、乌蒙图、金沙图、泸定图,岷山图。
教师引导: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该图所描绘的场景和事例进行描述,针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五、小结
(一)中心意思
本文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二)写作特点
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六、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