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彤 冯喆
摘要:中国的城市化正在经历一次高潮,随之带来了城市的生态危机。新时期,城乡规划工作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系统的研究,结合中国国情,建立在可持续发展路线上的新型城市化,将环境生态文明理念引入城乡规划各项工作中,引导城市和谐、健康发展。关键词:城市化;生态城市;中国城市
自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不。在我国的城市化断提高,在城市化看似已不可阻挡之势推进时,城市的生态环境却在面临严峻挑战。在我国的城市化进城中,各城市地区之间和城市内部存在着较大的失衡,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水平差异在各个地区也有不同,因此,很难用统一的城市化政策来顾及和平衡中国城市化进程,所以,中国要發展新型城市化,就必须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1 中国式“城市化”
城市化是社会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在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因城市化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不断减少,带来的城市问题也不断增加,人口聚集,资源紧张,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1.1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是缓慢的,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市化速度才加快步伐,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新的增长,90年代进入了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城市化水平达到近55%。
我国城市化的特点与其他国家不同,在其他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市场占主导地位,政府只起到一个辅助作用,而中国,城市化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的政策对城市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在快速发展得同时,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城市的不恰当扩张,城市征占农村土地力度加大,这不仅使土地利用上失衡,也破坏了原有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包括,政府扶持的工业化,使一些城市变成工业城市,工业污染增加。破坏了城市及周边的环境。
1.2 城市带来的问题
人口急剧增长加剧了城市的环境压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环境压力增加。导致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的产量成倍增长,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的饮用水质量不达标,垃圾围城、噪声扰民、扬尘污染等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压力及居民对城市环境的需求二者之间产生矛盾。
城市蔓延式扩张导致城市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在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发展因素三个方面作用下,目前中国大陆大多数城市的空间以外扩张为主。城市规模扩展导致中心城区环境压力增加,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工业废气等向周边地区转移,同时导致城市周边的农田、绿地、林地等生态系统恶化,迅速降低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环境承载能力、污染净化能力和城市生态平衡维持能力,导致“热岛效应”“城市荒漠”等问题凸显。
城市土地利用引发各种环境问题,城市扩展占用耕地是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的正常需求,但是耕地的大量减少会危及到国家粮食安全,这是城市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地面硬化改变了近地面气场流,增加城市的热岛效应,同时地表面的不透水面积率与地表径流的增大也会产生在水文方面的负面影响。土地开发密度过大还会造成城市中心区严重缺乏开阔的绿地空间,最终导致“城市荒漠”。
2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文明理念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建设生态城市,取得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高度和谐。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们的创造力与生产力,这必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化带来的威胁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通过有效方式来改善生态问题,慢慢的将城市的生态圈重新建立起来,使城市有机的循环起来,这样的一个城市才能继续发展下去,才不会因为负担太重而发生城市的内部瘫痪。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开展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我国的一些城市也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并进行探索。但是由于城市的一些自身情况,大多数城市所谓的生态城市只是强调市区内整体环境的清洁,如城市环境的改善、绿地面积的增加等等。大多都是停留在城市外观的美化上,只能达到治标不治本。这种“伪生态城市”的做法忽略了城市与乡村的大生态环境建设,只能加大城乡的差距。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3 中国城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及建议
3.1 生态城市的建设依赖于全民生态意识的提高
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应着力培育市民的生态文明理念,包括生态忧患理念、生态科学理念、生态伦理理念等,使建设生态文明深入人心,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加强公众参与,用公众的力量该改变生态环境,监督政府生态工程的建设。形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形成人人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和社会道德观念,以生态文明涵养我们的发展,涵养我们的社会,涵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3.2 生态城市的建设依赖于城乡的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一直处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从根本上讲,中国城乡差异观念没有被打破,才会有这种问题的存在。
建设生态城市就要真正的协调城乡统一发展,乡村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应该依托于乡村环境资源,把城市与乡村的交接地区作为首要发展地区,对城市内部的环境加以改善和合理利用,开辟城市生态走廊,与城市中心地区呼应,加强对城市内部自然和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历史遗产的保护。其次,合理的规划卫星城市。在卫生城规划时要注意生态绿化工程和绿化设计及养护。
3.3 生态城市的建设依赖于政策、技术、资金等保障的进一步完善
我国应制定相应的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战略,确定优先发展领域,制定一系列政策,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重视生态技术发展与应用,增加科技投入,开发生态实用技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注重科技人才培养,可通过多形式态技术培训。依靠科技进步来保证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另外,国家应该对生态城市建设使用技术的研发给予资金支持,设立专项研究基金。
4 结语
城市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中心、工作中心和居住中心,而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服务为目的,人与自然和谐、完美融合,并能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等提供最舒适、最方便、最可靠、最安全的服务场所。对面城市化、人口、资源的巨大压力和严峻的挑战。未来城市发展也必将体现生态文明这一时代特征,只能走城市生态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从生态觉醒到生态自觉所追求的城市发展目标,是城市发展变革的系统工程,也是走出“人类困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