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手链”编织“北极梦”

2015-10-21 19:52许崴
奋斗 2015年3期
关键词:北极村镇党委北极

许崴

中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北、无霜期只有80多天的北极镇,因素有极光故乡的美誉而闻名遐迩,因生态美景绮丽成为极地梦幻天堂。随着天然林工程的实施,国家对林业资源的管理日益严格规范,上千户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路往哪里走?一连串难题把这个偏远的“最北小镇”推到了抉择的十字路口。

“班子+项目”——打造“金牌”发展链 旅游是大兴安岭地区倾力打造的新兴朝阳产业,更是漠河县长远发展的主打产业,借助北极镇“中国最北、极地天象、龙江之源、圣诞世界”等得天独厚的“金字招牌”,镇党委制定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式的产业链条,紧绷发展主题,“班子+项目”的责任包保和跟踪的服务机制,全面实施创建国家5A级景区产业升级工程,使北极镇鄂伦春民俗村、北极天相博览馆、北极文化博览园等一批著名景点和文化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全国首批特色景观旅游景点”、“中国最美森林旅游景区”等系列殊荣也纷至沓来,提升了北极镇的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干部+群众”——打造“金岗”责任链 镇党委提出“干部+群众”的链式服务模式,在职党员认领志愿服务“公益岗”40个,全镇党员干部亮明身份、公开承诺、落实责任,针对部分农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问题,镇、村两级党员干部深入各自“责任岗”,进农家、入田间,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解读发展旅游业的长远利益。目前,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1+1”帮扶机制中,累计设定领导干部包村、包街、包组、包户“责任岗”25个,科级干部联系贫困户、残疾户、创业户“帮扶岗”10个。

“党员+典型”——打造“金品”共赢链 党员杨学献是北极村最早开家庭宾馆的3户村民之一。凭借东北特色的民居火炕、原生态的农家食材和朴实坦诚的经营模式,吸引了一拨拨游客。不到一年就收回了全部成本。在党员的牵动下,北极村符合标准的家庭宾馆增至113家,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农户达到249户,占总户数的40%。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使全鎮党员与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67个,选树党员致富示范户30个、党群“带富”示范点14个,开发“最北瓜种植”、“金鸡之冠旅行社”等党群共富品牌22个,培育了特色种植、养殖以及加工业典型50户。

“支部+协会”——打造“金星”致富链 北极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支部建在餐饮、商贸、特色种养殖、山产品加工等旅游产业链上。通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最大限度地整合土地、技术、资金等资源,为群众致富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丰农种养合作社是北极镇最早成立党支部的“星级”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了150亩的西甜瓜种植基地,注册了“最北瓜”商标,形成了独特的商业品牌,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协会统一购置了9艘符合安全标准的游艇,仅黑龙江源头界江游一项,年增收就达100余万元。

“站点+农户”——打造“金网”服务链 坐在农家炕头上,收看外地专家的技术讲座,这是北极镇老百姓最幸福的事儿。远程终端站点的设立,彻底消除了农村党员培训和农民素质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同时,镇党委把网上下载的种养殖适用技术录成光碟并制作宣传手册,方便村民随时随地学习。镇、村两级远程终端站点年均组织网络培训50多课时,受益群众1200多人次。创办的北极村网站,使北极村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服务设施、旅游线路一览无遗,外界游客第一时间在网上掌握相关信息,预订旅游项目,为北极村生态旅游产业架起了百姓致富、村民增收的“网上金桥”。

(作者系中共漠河县委组织部组织科长)

责任编辑/赵嘉宾

猜你喜欢
北极村镇党委北极
南极和北极一样冷吗
北极消防员
北极光——最美的遇见
平谷区平谷镇党委:“三个完善”做好“接诉即办”工作
房山区石楼镇党委:深入开展“千名党员进万家”实践活动
通州区委永乐店镇党委:党建工作助理员提升农村党建水平
一路向北 直到漠河北极村
北极飞来毛脚鵟
北极村—中国最北的原始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