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军
推进“五大规划”实施 构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
东北农业大学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同时,也结合龙江实际,积极探索、创新举措、不断实践,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服务新农村发展建设和促进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发挥优势,立足龙江,积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2012年3月23日,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2011计划”,将协同创新摆到了突出地位。东北农业大学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顺应形势,组建了黑龙江省粮食产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按照“国家急需”的根本立足点,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求和我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的实施部署,针对黑龙江省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迫切需求,结合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特点,学校联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有限公司等10个单位,牵头组建了“黑龙江省粮食产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组建以来,建立了适合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汇聚了国内一流学术团队,形成了综合改革特区和创新人才高地,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和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把握机遇,筹建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多次强调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重要性。2013年11月,为推动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省政府公布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描绘了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蓝图。学校顺应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需求,整合所属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黑龙江省大豆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和黑龙江省纺织工业研究所,组建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该研究院必将对打造以食品工业高新技术研发为主的科技创新集群起到重大作用,可以解决我省食品工业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加工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从而推进我省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保障我省乃至国家食品安全。
二、突出特色,创新举措,积极服务新农村发展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东北农业大学积极服务新农村发展建设,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创建了具有东农特色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综合能力,构建“以大学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教科推一体的大学科技服务模式”,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伊始,就着重在“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上下功夫,力图建设一个有东农特色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两年来,我校在十几个县市、农场设立了4个综合示范基地、6个特色产业基地和8个专家服务站,建立了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和推广转化网络;与大庆市委市政府合作,先后向大庆市选派了三批38名中青年专家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州县、大同区任科技副县(区)长及科技副乡(镇)长,有效解决了先进农业技术和成果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道坎”问题,促进了当地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农垦建三江、红兴隆、北安管理局及20余个农场建立了共建关系,累计推广“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技术”2 000多万亩,使农民节本增效20%以上,增收20亿元以上。
成立了黑龙江省农业院校科技推广服务联盟
为整合省内涉农院校科技推广服务资源,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由我校倡议,联合省内其他10所大专院校,组建了黑龙江省农业院校科技推广服务联盟。该联盟之间本着“平等自愿、精诚合作、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以“优势互补、协同服务”为发展方向,通过进一步共享我省不同区域内涉农院校科技推广服务资源、联合组建专兼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从而实现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科技推广力量的有机融合;通过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从而更好地服务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建设。该联盟的组建必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必将整合、调动盟员单位的优势资源,为全省农业科技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平台,成为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器。
三、建科技园,进国家队,有效促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设备和技术优势互补的一种“双赢”模式。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积极寻求大学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力图通过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提高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学校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多措并举,大力促进在孵企业发展
目前,入驻我校大学科技园的在孵企业68家,其中教师创办企业29家,学生创办企业7家,师生联办企业12家,社会创办企业20家。为做好企业的孵化器,我校科技园在科技信息、知识产权、企业管理、投资融资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工作。两年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培训,为企业输送科技人才13名,促成共建研发中心4个,组织企业储备省市项目6个;组织开展多场高水平的产权知识辅导讲座,帮助在孵企业申报知识产权21项;先后向哈创新投资公司、哈以孵化器等融资机构推介近20个项目,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14年9月,我校科技园顺利通过第十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评审,成为我省唯一的农业类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真抓实干,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我校大学科技园在技术转化方面积极发挥桥梁和媒介作用。通过组织专人收集整理学校的前沿成熟技术,进行项目推介,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定期调研企业的技术需求,联系我校科研人员及团队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带动企业技术创新,推动成果转化;通过聘请知名教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为企业技术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我校大学科技园协助哈尔滨商博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聘请东北农业大学水稻专家、博士生导师金正勋教授为技术顾问,促成企业与“小农夫”合作社合作,在五常建立了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并将东北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專利——国际先进的寒地水稻三超栽培技术应用到企业种植生产中,既实现了学校科研技术转化,又成就了企业高产增收,该企业当年收益增加30余万元。
企业反哺,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企业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学校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2013年,我校科技园牵头举办了“黑龙江省第十八期创业培训师资班”,学校36名教师获得了SIYB创业培训讲师资格,夯实了科技园创业培训工作的师资实力,为教师参与社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还设立了100万元 的“大学生创业基金”,用于资助大学生创业竞赛、创业实训、自主创业项目,并在西校区科技园内开辟学生创业实训专用场地,安装实训卡台36个,现已实训25个创业团队,其中5个团队入园孵化。我校大学科技园2012年被批准为哈尔滨市“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培训基地”,2013年被批准为“黑龙江省直属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目前,该基地累计培训在校大学生1 022人。
总结过去,东北农业大学66年的办学实践证明,农业院校只有坚持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办学方针,主动适应国家及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展望未来,面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对黑龙江省全力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东北农业大学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凝神聚力,开拓创新,为助推龙江现代化农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科技保障。
(作者系东北农业大学校长)
责任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