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军
1982年,20多万脱下军装,铁道兵并入铁道部 。图为抢修间隙的铁道兵,摄于1959年7月
“我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2015年9月3日胜利日大阅兵开始前,习近平的庄严宣示令全世界为之一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十一次裁军,也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阅兵式上作出裁军宣示。有军事专家认为,这是要向外界释放信息:我要和平,但有能力制止战争。
毛泽东,4次裁军减员数百万
对新中国军队建设而言,裁军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课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每一次裁军,都是着眼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为适应科学技术和战争形态的发展,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进行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成为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当时,解放军550万的总兵力中,“小米加步枪”的步兵是绝对主体,空军、海军和陆军特种兵几乎为零,这样的兵力结构同现代作战的要求极不适应。超过国家财政支出40%的军费,更令薄弱的国民经济不堪重负。在这样的背景下,解放军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精简整编。
1950年5月,中央军委遵照时任军委主席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在北京召开了全军参谋长会议,最终确定,将全军员额精简为400万,以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并对全军整编工作进行部署。
在会议总结讲话中,聂荣臻说:“我们要现代化,仅是550万的正规军,既无空军,又无海军及特种兵部队,现代化的国防建设与国防力量怎样去加强?故我们必须要缩小陆军数目,减少财政开支,加强空军、海军及其他兵种建设,并使我们的陆军能与空军、海军及特种兵部队保持适当比例……”
整编工作随即展开,到1950年底,全军共复员29.3万余人。其中,陸军部队共精简17.1%,空军、海军和陆军特种兵的总兵力,则从几乎空白发展到60余万人。不过,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被提上日程,这次整编很快就被迫终止。部队甚至进一步扩编,至1951年底,全军员额达627万人,堪称我军历史上兵力的峰值。
此后6年,毛泽东密集推动了3次裁军,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使解放军在现代化、正规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1952年的第二次裁军,是在朝鲜谈判开始、战局基本稳定的背景下展开的,主要是为了“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毛泽东看来,将大批解放军有组织地开到边疆、荒漠地区,转入工程和屯垦,既能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又不与民争利,还可大大减轻地方安置部队专业人员的压力,十分可行。
当年,全军人数精简至420万左右,陆军的兵种结构也进一步优化:步兵减至168 万人,占陆军总数的84.65%,特种兵人数增至30 万人,占15.35%。
1953年的第三次裁军,计划将全军整编为350万人,并在体制上重新成立中央军委,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并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了八总部(即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总财务部、总机械部、训练总监部、训练力量监察部)的领导体制;同时还将六大军区改划为十二个大军区(即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武汉、昆明、成都、兰州、内蒙古、新疆、西藏军区,后组建福州军区,发展为十三个大军区),将军区体制由四级改为三级(即军区、省军区、分区)。该计划到1954年底基本完成。
1957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全军总人数再裁减1/3。经过第四次裁军,全军总员额降至240余万人;陆军编制人数降至全军总定额的54%,海军、空军和陆军特种兵则得到加强,占到总定额的32%;由于增加了用于改善武器装备的经费,军兵种部队得到飞速发展。
邓小平,百万裁军开创经济建设新局面
20世纪60年代,为应付美苏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解放军逐步扩大规模,到70年代重新恢复到610万左右,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
1975年1月25日,在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仅20天后,邓小平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军队的人数增加很多,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的比重增大,把很多钱花费在人员的穿衣吃饭上面。更主要的是,军队膨胀起来,不精干,打起仗来就不行。”他决心将“消肿”作为军队整顿的主要任务。同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确定了全军精简26.2% 的目标。但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第五次裁军还没有完成便被迫停了下来。
1980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精简方案,决定在上次精简的基础上,将陆军野战师由满员师改为简编师,并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
1981年出任中央军委主席后,邓小平再次明确提出,必须通过体制改革精简编制,以节省开支用于加强国家建设。
要精简整编沿袭了几十年的中国军队体制,谈何容易。仅以裁撤铁道兵为例,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曾委婉建议,将铁道兵的部队转入各大军区,每个大军区接收一个师。但邓小平说,不留一兵一卒。1982年,铁道兵并入铁道部,20多万官兵挥泪脱下军装。
就这样,从1981年到1984年,邓小平顶住各方面压力,精简了200多万员额。可即便如此,400万的军队规模仍让整个国家不堪重负。不动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984年10月25日,国庆35周年阅兵式结束后不久,中央军委在京西宾馆组织了一次座谈会。会议开到第八天,邓小平给与会的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十一个大军区最高军政首长做了近90分钟的讲话。“这次阅兵是不错的,国内外反应都很好。要说有个缺陷,就是80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他的话触及了在座各位最敏感的问题——军队高层老龄化。
也是在那次讲话中,邓小平陈述了自己主张裁军的理由:机构臃肿,每个军区的领导班子多达十余名,“打麻将都得凑好几桌”;191亿军费约占同年美国军费的2%,其中相当的一部分还被“人头费”占去了;美国军队当时的官兵比例为1∶6.5,而中国为1∶2.45,平均每个军官领导两个半士兵……讲话的最后,他环视在坐的将军们:“裁军是个得罪人的事,还是我来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给新的中央军委主席。”
1985年6月4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轻轻伸出一个手指,用浓重的四川腔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100万。1985年,就这样成为中国的裁军年。
“肿”怎么消?早在酝酿大裁军时,邓小平就曾说:“这次减人,要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前几次精简整编,只是减了人,但体制变动不大,这好像光拔鸡毛不杀鸡,结果拔得哇哇大叫,精简整编方案的实质却落实不了”“三总部机关(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搞那么大干什么?机关大了、部门多了,扯皮的事情就多;搞那么多副职干什么?好多事情依靠部门来做嘛!副职多了,就官僚主义泛滥。我们的‘肿,主要在高层,第一是三总部!”最终,三总部机关人员精简了近一半。
还有著名的“成昆之变”。起初,在军委会的讨论方案中,成都军区是要合并进昆明军区的。1985年5月23日,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部署裁军问题。到达北京参会的当天晚上,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王诚汉连夜组织起草了书面材料,陈述了建议军委选址成都的理由:成都是西南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军事重镇;从战线上看,成都地理位置适中,可兼顾西藏和云南。最终,军区指挥机关被拍板放在了成都。
就这样,1985年,军级以上单位减少31个,并撤销师团级单位4000余个;县、市人民武装部改为地方建制,干部战士退出现役;军队内部管理的76种干部职务改由战士担任。到1987 年,解放军总员额精简为300 万人。
这次裁军的顺利完成,开创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局面,也与美苏两国加强军备竞赛、在裁军问题上说得多做得少形成鲜明对照。前西德《波恩评论报》就说:“大家都在谈裁軍,可是迄今为止只有中国人的言行一致。”
江泽民,压规模、上质量
20世纪90年代之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各国由对抗转向对话,再加上高新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纷纷走上压规模、上质量的精兵之路。
1993 年初,江泽民主持制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实现了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4年后,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宣布:“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我国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
这次裁军分3步进行:1998年下半年完成机关和部队的调整精简;1999年上半年完成装备、后勤保障单位的调整精简;1999年下半年完成院校、训练机构等其他单位调整精简等工作。
到1999年底,裁军任务顺利完成:全军军以上机关共减少1500余个,机关人员精简20%;军队从事经营性生产的2900余个生产管理机构和地区性企业管理机构全部撤销或移交地方。部队编成结构也进一步优化:陆军部队减少了步兵,撤销了部分集团军的军—师—团建制,部分集团军改为军—旅—营体制,一批步兵师被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的部队通过淘汰落后装备、调整编组,撤并了一些建制单位。
2003年9月,江泽民再次裁减军队员额20万。两年后,中国军队总规模降为230万,编成结构更优化,部队作战效能进一步提高,规模更精干,科技含量也明显增强。
世界热议,中国伸出意想不到的橄榄枝
在距离上一次“精兵”12年后,习近平的最新宣示,出人预料地拉开了中国军队又一次重大改革的帷幕,吸引了几乎全世界媒体的关注。
英国《每日电讯报》感慨:“这次宣布的裁军人数,是英国陆军总人数的两倍。”
还有媒体聚焦于“改革”二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发文称,此次阅兵很好地展现了中国军事产业的迅猛发展成果与转变,而作为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其中一步,裁军行动俨然显示出习近平对于中国军队继续改革下去的决心。俄罗斯《生意人报》则判断,北京启动自毛泽东时期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全球人数最多的中国军队将面临大刀阔斧的改革。军队人数将减少。尽管改革可能遇到障碍,但势在必行。这是由与邻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局势、保护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捍卫中国的地区及全球利益决定的。”
更多媒体则读懂了这次裁军决定释放的和平信号。美联社指出:“习近平宣布裁军30万是力图向世界证明中国和平崛起及对他国并无威胁的立场。”日本《朝日新闻》网站也称,“习主席在讲话中展现了中国谋求和平发展的姿态”,“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将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香港《大公报》则认为:“阅兵宣布裁军,不仅令人意想不到,显示的更是何等巨大的诚意与承担。宣布之后,中国军队总人数将降至200万。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军队人数只有200万,什么‘军费浩大以至威胁论的帽子绝对戴不到中国头上。”
正如路透社所说,习近平以裁军决定“伸出意想不到的橄榄枝”,而这一决定将让这支拥有230万兵力的全球最大规模军队走向更加现代化。
裁军八问
问:为何在此时宣布裁军?
答:近年来,美国大搞“亚太再平衡”,将60%的军力部署在亚太。中国选择这个时机,在抗战胜利的纪念活动上宣布裁军决定,是一个郑重、勇敢的战略决策,充分彰显了中国同世界各国一道共护和平、共谋发展、共享繁荣的诚意和愿望,也展示了中国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的积极而又负责任的态度。
问:为什么要裁军?
答:通过裁减军队员额,可以进一步调整优化军队规模结构,使人民军队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问:周边安全形势错综复杂,裁军会不会存在风险?
答:裁减军队员额有利于集中资源,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军队建设质量。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问:准备裁减哪些部队?
答:这次裁减军队员额,重点是压减老旧装备部队,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调整优化军队结构。所谓老旧装备部队,指的是几十年前生产或研制的装备,不适合在现代化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作战的部队。如空军方面,可能涉及第二代战斗机中三角翼的歼—7,陆军方面会涉及上世纪50年代苏联生产的一些装备。“机关”包括总部、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等各级机关。非战斗机构则指文艺、体育、个别医院、干休所、疗养院和一些研究所。
问:作战指挥体系会有哪些调整?
答:为了满足积极防御的现代化联合作战的要求,过去以陆军为主导的大军区模式会做出相应调整,指挥体系可能会按照战区划分。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战区最高指挥官不一定是陆军。指挥环节也会相应减少,实现指挥体系扁平化,提高联合作战与快速反应能力。
问:军队结构会如何优化?
答: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人民解放军陆军包括二炮约占全军总人数的70%,这种结构难以满足积极防御的现代化联合作战要求,未来可能会向陆军和二炮占50%,海空军占50%的方向发展。一些新式装备部队也会增加。
问:这次裁军的时间安排是怎样的?
答:这次改革裁减军队员额将分步实施,2017年底基本完成。
问:人员减下来,国防费会有什么变化?
答:相比有些国家,中国的人均国防费并不高,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不高。现在,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总体水平比较落后、信息化建设任务很重,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要保证军队人员工资待遇水平同步提高,进一步完善军人社会保险制度;保障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特别是裁军30万,需相应增加编余人员退役安置等经费开支。这些都需要保持国防费的适当规模。
(据国防部相关发布及人民网、《环球时报》报道整理)
延伸阅读:美国裁军一览
二战后,美国军队数量从1200万减至300万左右,军费也由1945年的829亿美元降至1948年的91億美元,占GDP的3.5%。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军备数量攀升,至1953年7月停战时,其武装部队兵力增加近2倍,国防预算增至528亿美元,占GDP的14%。
1969年越战高峰时,美军总兵力达348万人。5年后,随着美国在全球的战略收缩,军费开支大幅下降至GDP的5%左右,军队人数也下降至210万。美军开始酝酿“高技术战争”。
冷战结束后,美军总员额减至160万,海外驻军近半数撤回,海外军事基地关闭1/3,快速反应部队却从占陆军的20%增至40%。同时,美军大力提升武器装备水平,不断推进军队转型,其军费开支也一直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0%以上。
据美国《2013财年国防授权法》等资料显示,美国拥有陆军54万余人、海军31万余人、空军33万余人、海军陆战队19万余人、海岸警卫队4万余人。
2014年2月,随着伊拉克战争及阿富汗战争结束,美国宣布将陆军现役军人数量裁减至45万人左右,将海军陆战队建制消减到17.5万人,陆军将达二战后70余年来最小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