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脐动脉血气评价新生儿窒息临床研究

2015-10-21 13:22支聪聪李俊玲司丽娟等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5年5期
关键词:新生儿

支聪聪 李俊玲 司丽娟等

[摘 要]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在评价新生儿窒息中应用价值。方法: 以保定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05月16日至2013年05月20日分娩206例新生儿为观察对象,生后1min进行Apgar评分,根据所评分值分为≥8分组、4~7 分组和≤3分组。按组分析脐动脉血气相关数据。结果: 3组pH、PaO2、PaCO2结果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脐动脉血pH值<7.0例数占比,两两比较,≥8分组与≤3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7 分组与≤3分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动脉血pH值与CK-MB及ALT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 与传统Apgar评分相比,脐动脉血气分析是一项客观、可靠的检查指标,可减少漏诊、误诊,提高新生儿窒息诊断率和治愈率。

[关键词] 脐动脉血气分析;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5)05-099-02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全球新生儿死亡、智力障碍和脑瘫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多采用传统的Apgar评分作为诊断新生儿窒息标准,其操作迅速、简单易行,但分析结果易受医务人员主观因素影响。近年来,脐动脉血气分析在国际围生界已被公认为是评价胎儿、新生儿缺血缺氧最可靠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脐动脉血气与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后并发症等因素相关关系,探索脐动脉血气在评价围生期窒息及新生儿窒息预后中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保定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05月16日至2013年05月20日分娩足月单胎新生儿共206例为观察对象,以上新生儿均无先天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生后1min进行Apgar评分,根据所评分值分为A组(8~10分)、B组(4~7分)和C组(≤3分)。其中A组174例,孕周37 +1~40+5 周,出生体重( 3. 54 ± 1.28) kg,阴道分娩89例,剖宫产分娩85例;B组组24例,孕周37+5~41周,出生体重( 3.61 ± 1.32) kg,阴道分娩10 例,剖宫产分娩14例;C组8例,孕周38~40+2周,出生体重( 3.58 ± 1.25) kg,阴道分娩3例,剖宫产分娩5例。以上各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孕妇身体状况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在新生儿娩出后呼吸之前立即用两把止血钳夹住近新生儿端一段长约15 cm脐带,令其与新生儿和胎盘隔离,立即用肝素化注射器抽吸脐动脉血1 mL,密闭后马上送检, 采用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尽可能在30min内完成,以减少误差。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参照第8 版《儿科学》[1]。为明确新生儿有无脏器损伤,均进行血尿便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计数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使用SPSS 18. 0软件行t检验、χ2检验及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间脐动脉血气结果分析

B组与A组pH、PaO2、PaCO2结果行t检验,分别t =6.44,t= 4.20,t= 5.27,均P<0. 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组与B组pH、PaO2、PaCO2结果行t检验,分别t=4.55,t=2.4,t=2.39,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pH值关系

3组脐动脉血pH值<7.0例数占比,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 =16.129,P<0. 01)。C组与B组比较(χ2 =3.880,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脐动脉血pH值与脏器损伤相关性分析

随着脐血pH值下降,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相应升高,pH 与CK-MB及ALT与呈负相关(r =-0.722,r =-0.874,均P<0. 01)。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我国发生率为5%,是围产儿死亡和导致伤残重要原因之一[2]。Apgar 评分1953年由麻醉科医师Apgar博士提出,是国际上公认评价新生儿窒息最简捷实用方法。近年来实践证明,单凭Apgar评分来诊断新生儿窒息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特异性差,可能造成误诊、漏诊。产程中胎儿体内氧合和酸碱状况变化结局可直接通过脐动脉血气检测结果反映,揭示窒息病理生理本质,特异性强,可弥补Apgar评分不足[3]。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和美国儿科学会(AAP)以及国际权威专著已经将其列在诊断围生期窒息必不可少指标[4],凡有高危因素并怀疑有宫内窘迫者,生后低Apgar评分儿和复苏效果不理想者,均应行脐动脉血气分析,用以指导继续复苏和后续治疗。

窒息本质是缺氧和酸中毒引起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凡可引起血氧降低因素均可造成新生儿窒息[5]。当新生儿因酸中毒而出现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损伤,体内pH、PaO2、PaCO2和BE数值也会随之发生显著变化[6]。本研究资料表明,随着窒息程度加重,脐血pH值、PaO2逐渐降低,PaCO2值逐渐升高,窒息组与正常新生儿组脐动脉血气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变化是因为胎儿缺氧时无氧酵解增加,乳酸大量堆积,缓冲平衡失代偿发生紊乱所致。

脐动脉血气各项参数中最重要是pH值, pH值降低在排除母体酸中毒影响后,可反映儿体缺氧和酸中毒程度,在窒息状态下,脐动脉血pH值越低,胎儿酸中毒程度越重,酸碱调节失衡呈失代偿状态,并直接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等系统抑制,生后不能建立和维持正常呼吸,导致全身脏器缺血性损害。脐动脉血pH值能够反映新生儿缺氧窒息严重程度,对采取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顾琴等[7]临床研究得出,Apgar 评分与脐动脉血pH值具有相关性,无论pH值在哪个区间,Apgar评分低窒息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新生儿窒息缺氧可能导致脏器损伤[8],缺氧会导致血液动力学紊乱,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累及心肌,出现缺血性心肌坏死[9]。窒息缺血缺氧导致肝细胞损伤,ALT升高。国内张振宗[10]、余燕红[11]等报道随着脐动脉血pH值降低,新生儿脏器损伤发生率逐渐增高,脐动脉血与缺氧性脏器损伤呈负相关。从本研究结果来看,脐动脉血pH值与CK-MB及ALT呈负相关,提示脐动脉血气中pH值可作为评价心肌损害及肝功能损伤监测指标之一,对新生儿窒息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对早期采取治疗措施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脐动脉血气分析是一项客观、可靠检查指标,操作简单、花费小,能够弥补传统Apgar评分不足,在当前我国医疗环境下,避免误诊误治,减少不必要医疗法律纠纷。

参 考 文 献

[1] 王卫平主编.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2-104.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9-816.

[3] Roemer V M.How to determine and use base excess(BE)in perinatal medicine[J] .Z Ceburtshiife Neonatol , 2007 , 21l (6):224 .

[4] 伦尼.罗伯顿.新生儿学[M]. 刘锦纷,译. 第4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256.

[5] 刘香玲,李春.新生儿窒息原因及抢救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153-154.

[6] 唐健茵,赵应斌. 脐动脉血气分析与围生期窒息患儿脑损伤关系[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6):527.

[7] 顾琴,汪洁云,樊珏,等. 应用脐动脉血气分析诊断新生儿窒息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 (12):946.

[8] Takahashi T,Susawam T,Chisaka H,et al.Appearance of abnormal electrocorticogram pattems during umbilical cord compression in sheep fetus[J].Tohoku J Exp Med,2006,208(1) :9-17.

[9] 郑百红,许忠,徐晓恒,等.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9(7):129.

[10] 张振宗.脐动脉血气指标诊断新生儿窒息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16(3):106-107.

[11] Leuthner SR,Das UG. Low Apgar scores and the definition of birth asphyxia [J].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04,51(03):737.

猜你喜欢
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浅议新生儿沐浴抚触的临床观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