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龙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对建筑工程项目加强风险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它不仅影响工程质量,也影响工程造价,所以要采取各种措施防范可能遇到的风险。本文尝试围绕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行相关研究,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 风险管理 对策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科学技术也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潜藏着各种不确定因素。毫无疑问,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管理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尝试围绕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行相关研究,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具体而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具有以下一系列特点:
1.客观性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着各种突发情况,比如自然界的各种突变、社会生活的各种矛盾,这些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
2.不确定性
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发生,及其所造成的后果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3.可变性
可变性表现为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性质的变化,可能产生新的风险,或者风险因素已经被消除。
4.相对性
即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主体具有相对性,风险大小也具有相对性
三、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很明显,风险对建筑工程项目具有不利影响,但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具备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保险法》、《担保法》、《建筑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从深层次角度而言,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所以在实践过程中难以操作。另外,虽然最新修订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增加了一些工程担保与工程保险的条例,但法律强制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2.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意识不强
从目前来看,建筑方的风险管理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旦出现重大问题,仍然需要政府出面,承担主要风险。对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3.担保市场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目前来看,我国部分银行已经开展了一些担保业务,但是普及力度还不强;担保公司之间的竞争机制不够规范;国内的保险公司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操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4.工程风险管理的中介机构发展不足
虽然我国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实施了工程项目保险业务,但是很少被业主和承包商所积极接受,主要是因为保险公司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工程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咨询服务也不够完善,使得业主和承包商缺乏投保积极性。
四、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如今,我国的建筑事业呈现如火如荼发展之势,这个行业已然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成分。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建筑行业要采取各种形式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将风险因素控制在可操控的范围内,进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有序发展,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具体而言,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合同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是项目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项目管理者要深入、仔细地研究合同的每一项条款,预测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未雨绸缪,尽量将风险因子扼杀在萌芽状态。
在工程项目索赔方面,要将其贯穿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之中,特别是在施工阶段要予以重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涉及了一些工程索赔的内容,要得到高度重视。利用合同条款进行索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程风险。
2.发挥风险管理系统模式的作用
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重视每一个环节的风险管理。在投标报价前,要分析、研究业主的经济情况和支付信誉;在编标报价阶段,要全面熟悉招标文件,仔细勘察现场,在单价和总价中评估风险因素;在合同签订阶段,不要姑息过于苛刻的合同条款,要及时提出修改要求,降低合同风险。
另外,还应该采取保险措施降低风险损失,进行风险转移。在当前情况下,全面分析市场,构建科学合理的市场分析与预警机制,有效化解风险,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3.规范资本运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建设单位即买方开始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的垫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强大的资金体系,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普遍共识。同时,还要不断强化我国的金融监管,保障金融业实现稳健经营,进行公平竞争,有效规避违法乱纪行为,确保资金正常运转。
4.加快信息化进程
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发展与市场信息密不可分,工程建设企业要不断发展壮大,应该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即以专业队伍为主、以信息化方式运作、规模化集团推进的路子。只有形成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的规模效应,建筑企业方能提高发展实力,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建筑企业要主动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开展合作经营、分包施工和配合施工,并掌握国家的最新政策和最新发展动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都是实现风险转移的有效路径。比如将部分专业性强的工程分包给更加专业的施工单位,不仅可以提高工程质量,也能转移施工风险。
五、结束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对建筑工程项目加强风险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它不仅影响工程质量,也影响工程造价,所以要采取各种措施防范可能遇到的风险,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形成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獻:
1、武权;;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识别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11年10期
2、任福松;公路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凌飞鹏;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4、陈磊;关于在我国建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的思考[J];基建优化;2002年02期
5、卿姚;王月明;;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6、李丽;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7、梁世连. 工程项目管理(第 2 版)[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201-217.
8、邱国林,杜祖起.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77-294.
9、刘晓丽,谷莹莹,刘文俊.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3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