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龙
【摘要】目前,由于人们对地球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导致地球的自然资源迅速减少,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也被破坏的越来越严重,导致各个国家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损伤与伤亡最大,发生地震时,建筑物的倒塌造成人员伤亡惨重,所以,我国为了保护与维护人们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抗震设计,我们只有使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才能使地震中建筑物的损坏程度降低,才能使民众的生命与财产得到保护,本文详细的分析了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工程的重要地位,并对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提出了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建筑设计;抗震设计;探索
引文:
近年来,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地面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而逐渐增加,并且对物质生活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建筑高层及超高层的趋势就普遍应用在房屋建筑方面。高层建筑的结构实质很复杂,这是为了保证这类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所以,这对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来说是也是相当大的挑战。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是一种复杂并且系统性极强的工作,从建筑的选址到建筑的结构设计都要进行严谨的抗震设计,根据不同的建筑项目,不同的抗震方法进行不同的建筑设计及抗震设计,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符合其结构设计。所以在对房屋建筑进行建筑结构工程时应根据建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震设计。
1 建筑结构工程中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建筑结构构件的性能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承载力、稳定性等建筑结构构件是抗震设计考虑范围内的重点内容。其中应遵循强柱弱梁、强节点弱等结构构件的基本原则。对于构件的薄弱部位进行重点的抗震能力设计。
1.2 抗震防线的布设点设计延性设计
是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延性良好的体系进行组合形成抗震的整体结构,为更好的实现抗震设计需要延性良好构件之间的协作。在建筑结构工程时应尽量多布设抗震防线,预防余震的发生。
1.3 建筑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
在进行建筑结构工程时应注意构件间的强弱关系。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若出现一部分较强情况,则必定存在其薄弱的地方,强弱两者间必须正确处理。
2 建筑结构工程中抗震设计的有效策略
2.1 建筑地選择
在修建建筑前应选择地面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区进行建设,有利于建筑的抗震设计。此外,对于所选建筑场地的土质应较为坚硬且密实度较高, 保证硬度与密实度均匀。 对于软土、 陡坡、河岸边缘等地段不宜修建建筑,这些地段的土质硬度与密实度不均匀,不利于建筑的抗震设计。
2.2 正确选择抗震建筑平面及立面
2.2.1 建筑形态应简洁且平立面布置适宜
对于体型简洁规则的建筑,其受力性能的确定较为简单,同时对其在地震过程中的内力及反应也能够进行准确的分析。体型简洁规则的建筑物在发生地震时内部的结构构造较为容易处理,受地震的损害也不会很严重。针对体型与平面都不规则的建筑来说,其立面高低不同,所以建筑物的刚度与强度在地震发生时极容易产生突变,出现薄弱位置,而薄弱位置的产生在地震发生时易产生极大的危害。
2.2.2 保证建筑平、立面的刚度与质量对称
若建筑平、立面的刚度与质量分布不均匀,无论建筑情况如何都会发生一定的扭转及形变,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保证平、立面刚度与质量的平衡与对称,使建筑的质心与刚心处于重合状态,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2.2.3 建筑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
在建筑质量与刚度方面,其竖向的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地震发生时的竖向收进上下部分的振动性能不同,容易使楼板出现应力变化, 凹角处应力集中, 最终导致地震带来的巨大损失。所以,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应对竖向分布进行严格的监督,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方式。
2.2.4 防震缝的设置
根据建筑的不同类型、体型及不同的结构体系应采取适当的防震缝设置。针对建筑体型较为复杂的情况,若选择不设置防震缝,则应采用对其进行实际结构计算模型的抗震分析方法,对建筑物的局部应力及集中形变进行合理估算,并对其薄弱部位进行相应的防震设计。对于设置防震缝的建筑,应将其以结构单元形式进行划分,并根据场地的性质、房屋的类型预留相应的宽度。
2.3 建筑结构的体系选择
2.3.1 保证结构体系的承载能力
建筑结构体系的赘余度、变形能力及内力重分配等功能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工作要点。地震发生时,哪怕出现其中部分构件问题,只要其余构件的承载能力能够对竖向承担荷载,就会使整个建筑处于稳定状态,保证其稳定性。
2.3.2 建筑结构体系计算简图及地震作用传递路径
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对于竖向构件的设置应使其在垂直重力的荷载作用下压应力近乎均匀。对于建筑的盖梁体系布置,尽量保证以最短的路径将垂直重力荷载传递到竖向的构件墙与构件柱上。对于转换体系的布置,要保证建筑上部结构对构件垂直重力荷载的传递在转换层进行不多于两次的转换过程。除此之外,对于建筑物的整体抗侧力体系也应明确确立,其中抗侧力的组成部分应完善并保证其连通性。
2.3.3 建筑结构体系应具备适当的强度和刚度
适当的强度与刚度的建筑结构体系分布是避免突变及部分削弱导致部分出现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环节中应保证建筑节点的质量。针对易出现薄弱的部位,及时对其进行抗震能力的防御。
2.4 建筑平面设置规则的重要性
在进行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时,其平面的设置规则性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对于建筑平、立面的布置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应严格依据抗震设计原则进行正确的设计。建筑平面设置的规则性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抗震能力的强弱也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的建筑结构防震设计中应对建筑平面设置的规则性予以一定的重视。
3 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就是房子,房子质量的好坏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对于建筑整体的应用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建筑结构工程时应在建筑场地选择到建筑结构工程的整个过程中,使抗震设计符合相应的要求。建筑结构的防震设计是保证建筑物稳定的基础,也是对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的有效保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为避免悲剧再次的发生,必须充分重视建筑抗震设计技术,不断地思考、总结和创新,并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只有使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可靠的,才能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更好地发挥建筑设计师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 严宁 . 基于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问题探索与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12(18).
[2] 李丽 .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13(33).
[3]Skinner R I, Robinson W H, McVerry G H. 工程隔震概论[ M] . 谢礼立, 周雍年, 赵兴权, 译校.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6:122 -129.
[4] 王广军, 苏经宇. 同等烈度按震中距区分的讨论[ J]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1984(2):71 -72.
[5] 于翔, 陈启亮. 结构抗震研究方法及现状[ J] .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2000, 1(5):63 -69.
[6] 柳炳康.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M] .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68 -83.
[7] 赵桂峰, 王焕定. 变刚度钢管混凝土短柱足尺隔震装置的伪静力试验研究[ J] .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0, 33(6):17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