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存斌 苏艳军 鲁衍林 孟艳
摘要:电力供应影响着居民生活,并与社会发展具有密切关联。近年来,窃电行为极为猖獗,给电网以及居民造成较大损失。而现有的反窃电工作难以起到抑制窃电行为的效果,反倒加剧了窃电事件的出现。如果不对窃电团伙进行严查,势必对引发更猖獗的窃电行为。本文对国内用电检查正面对的困境进行分析,结合反窃电工作的开展情况,从窃电证据、反窃电工作者以及反窃电成本入手,探讨影响反窃电工作的本质原因,并从加强窃电防范、加强窃电查处、增强查处人员素质、重视窃电证据、宣传用电知识、加大惩罚力度以及规范电力合同等方面给出增强反窃电工作效率的可行对策,旨在为反窃电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窃电证据;窃电防范;窃电查处;用电检查;电力合同
窃电是一种不良行为,并对居民、企业以及社会造成影响。通常来讲,窃电人员都是受利益驱使,为减少一些用电成本而采取不正规手段,以此达到自身目的。从目前窃电情况来看,窃电行为较为频繁,且窃电人员都借助智能技术来达到窃电目的,这也增加了反窃电的难度。就反窃电来讲,目前反窃电工作正面临较多问题,包括反窃电成本过高、反窃电工作者素质不高以及反窃电证据不够有效等,导致反窃电行动难以开展。基于这种情况,探讨可行的反窃电对策尤为重要。
一、用电检查正面对的困境
(一)窃电案件较为复杂
目前,窃电行为频繁出现,窃电主体也不断增多。从窃电主体来看,这些窃电行为基本都是由窃电团伙所实施,包括餐饮行业、美容行业以及娱乐行业都存在窃电行为,这也表明检查工作的难度将会不断增大,而窃电事件也会更加复杂。与此同时,窃电范围以及窃电危害也会不断加大,严重威胁居民以及国家的利益。如果不对窃电团伙严查,势必对引发更猖獗的窃电行为。对此,政府以及供电企业应加大检查力度,尽早将这些窃电团伙抓获,以便减少因窃电造成的电能损失。
(二)窃电手段较为先进
以往的窃电手段主要是私拉电线、损坏电能表以及私开电表线,这种窃电手段容易留下证据,检查人员也能及时发现。但目前的窃电手段主要是智能技术,包括遥控窃电器以及升流窃电器等工具,这些窃电工具不仅具有极高的隐蔽性,还具有传播速度快以及窃电效率高等特点。对此,应研发可破解这些窃电工具的反窃电技术,以此为反窃电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反窃电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窃电证据缺乏有用性
近几来,窃电行为不断增加,而反窃电工作却得不到实质性开展。究其原因,主要由于窃电证据较少,导致查处工作难以进一步开展。从大量的反窃电行动来看,可将反窃电行动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三点:一是窃电行为通常较为隐蔽,常在查处人员疏忽的状态下行动,这就容易逃过查处人员的监视。二是反窃电行动需要有力的窃电证据支撑,即便当场抓获窃电嫌疑人,但在没有窃电证据的支撑下不能向其定罪。三是窃电行为通常不会遗留犯罪痕迹,也无需使用大量犯罪工具,难以在现场直接将窃电嫌疑人抓获。总之,窃电证据不足是阻碍反窃电行动的最大因素。如果证据链缺乏完整性,不仅难以将窃电嫌疑人定罪,还会影响反窃电工作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反窃电行动的开展。
(二)反窃电人员素质较低
近几年,供电企业的用户大幅度增加,并且用电量也比过往增加一倍,但检查人员严重匮乏,难以满足反窃电工作的需求。从目前反窃电人员情况来看,大多数反窃电工作者的素质不够高,并体现在法律意识较弱以及专业技能不足。在窃电手段不断改进的情况下,现有的反窃电人员的素质难以达到反窃电行动的需求。从目前反窃电工作情况能够看出,检查力度较为脆弱,一些检查人员容易被窃电人员收买,对窃电行为置之不理,导致窃电事件频繁出现。总之,增强反窃电人员素质是开展反窃电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决定反窃电行动开展效率的关键。
(三)反窃电工作成本较高
从当前电力企业的性质来看,大多数企业都已融合到市场之中,并成为独立的私有企业,这就无法借助行政职权来保障企业利益。但在开展反窃电行动中,往往需投入较多经费用,包括人力成本以及物流成本等。与此同时,反窃电行动往往需持续较长的时间,并可能出现在一段时间内窃电案件无任何进展的情况。而供电企业为减少运营成本,便减少对反窃电行动的资金投入,导致反窃电行动难以开展。如此一来,供电企业对窃电行为置之不理,从而加剧了窃电事件的发生。
三、反窃电措施
(一)加强窃电防范以及窃电查处工作
在窃电行为猖獗的情况下,供电企业应将窃电防范以及窃电查处工作同步开展,从两方面来抑制窃电行为的发生。通常来讲,如果用电装置的反窃电性能较差,就会加剧窃电行为的发生。由此可见,增强用电装置反窃电性能是开展反窃电工作的关键。对此,应制定周密的窃电防范方案,加强对用电装置的管理,并增强用电装置的防窃电性能,从源头上抑制窃电行为的发生。
但从目前窃电行为来看,违法人员的窃电手段不断变化,且以高科技窃电手段居多。基于这一点,就应增加先进反窃电装置的研发投入,并采用相应的反窃电措施。第一,扩大监控网络面积,确保监控网络能够覆盖管理范围内的供电地区,以便对窃电行为进行监视。第二,严格把控供电系统的运行信息,扩展获取线索的渠道,并借助电量分析法、线损分析法以及均价分析法等手段,以便快速锁定窃电嫌疑人。第三,加大抓捕力度。如果窃电行为已经发生,就应加大抓捕力度,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窃电嫌疑人缉拿归案。从以往的抓捕力度来看,国内抓捕工作不够有力,并且国内反窃电工作主要以反窃电防范为主,对于已经发生的窃电行为没能及时查处,这也加剧了窃电现象的发生。对此,查处人员应时刻检查监控录像,一旦出現窃电现象,在第一时间抓捕窃电嫌疑人,并对其进行惩治。
(二)增强查处人员素质
在窃电手段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查处人员的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大。由于反窃电是一项技术难度大、周期长以及任务多的工作,查处人员不仅要追回窃电行为造成的损失,还要借助法律的力量来抑制窃电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反窃电人员具备较强的素质,包括法律意识、抓捕能力、电力知识等,以便有效完成反窃电工作任务。对此,供电企业可为查处人员提供培训机会,让查处人员掌握专业的用电检查知识。同时,组织小型模拟窃电活动,让查处人员从实践中增加反窃电经验,以便在实际反窃电工作中妥善完成任务。此外,加强对查处人员的法律意识培养,使查处人员在反窃电工作中严格执行任务,避免出现包庇窃电人员的现象。通过反窃电知识培训,可让查处人员掌握窃电行为的主要特点以及主要规律,以此增强查处能力。
(三)加强对窃电证据的重视
对于反窃电行动来讲,窃电证据是开展反窃电行动的关键。由于反窃电工作和司法工作较为相似,需要充分的窃电证据才能实施抓捕行动,查处人员需加强对窃电证据的重视,以便提高反窃电工作效率。对此,查处人员可向用户进行询问,以了解用户的实际用电情况,并将用户提供的电量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探讨该用户的用电情况是否正常。与此同时,查处人员可从用电装置的运行系统中收集相关信息,如果发现电能表的电量数据出现异常,就应调取窃电现场的相关录音以及摄像,并收集窃电人员遗留的窃电工具,以此增强窃电证据的说服力。此外,查处人员可从线损管理以及求侧管理等系统中获取用电信息,以便拓展窃电证据的来源渠道。查处人员应注意一点,尽量在收集证据时应选择具有可用性的窃电证据,以便为反窃电行动提供基础。
(四)对用户宣传用电知识
对于反窃电工作来讲,宣传工作至关重要。向用户宣传用电知识,包括用电安全、防窃电措施以及窃电危害等,一方面可让用户意识到窃电的危害,避免出现窃电行为。另一方面可让用户意识到防范窃电的重要性,一旦发现电能表存在异常,可及时向反窃电工作者反映,以便为查处工作提供证据支持。对此,企业可借助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微信以及报纸等媒介平台,向用户普及用电知识,以便为反窃电行动提供支持。从实际效果来看,用户对反窃电行动有着积极作用,不仅能及时举报一些窃电行为,还会参与到反窃电行动中。基于这一点,对举报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可提高用户对反窃电工作的积极性。
(五)对电力合同进行规范化
通常来讲,将电力合同进行规范化,并在电力合同中注明窃电行为的违法性质,可让用户正规用电。同时,在合同中注明补偿条款,如果用户出现窃电行为,就应遵守合同条款进行对应补偿。如此一来,用户能意识到窃电属于违法行为,并了解窃电行为对自身的影响,从而规范自己的用电行为。
(六)加大窃电行为的惩处力度
窃电行为不仅是违约问题,更是违法问题。从窃电行为的趋势、性质以及危害来看,窃电行为严重影响到社会发展,如果不抑制这种行为,势必会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对此,反窃电工作者应借助刑法等手段对窃电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同时,反窃电工作者在查处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并与公安人员联合行动,及时收集具有可用性的窃电证据;在处理案件时,反窃电工作者应依靠合法途径追缴电费。此外,如果窃電行为较为严重,反窃电工作者可借助行政以及司法等渠道来追究窃电人员的责任,使其受到相应惩罚。
结语:
本文对国内反窃电工作面对的困境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增强反窃电工作效率的可行策略。从反窃电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是反窃电成本、反窃电证据以及反窃电人员达不到反窃电工作要求,导致反窃电工作难以开展。对此,应制定周密的窃电防范方案,加强对用电装置的管理,并增强用电装置的防窃电性能,从源头上抑制窃电行为的发生;供电企业可为查处人员提供培训机会,让查处人员掌握专业的用电检查知识;从用电装置的运行系统中收集相关信息,以此增强窃电证据的说服力;向用户宣传用电知识,让用户意识到窃电的危害;将电力合同进行规范化,并在电力合同中注明窃电行为的违法性质;借助刑法等手段对窃电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并依靠行政以及司法等渠道来追究窃电人员的责任,使窃电人员受到惩罚。总之,随着反窃电技术的完善,窃电行为必将得到抑制。
参考文献
[1]高萍.论用电检查面临的问题及反窃电措施[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