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2015-10-21 17:16罗春凤张军伟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0期
关键词:控制混凝土质量

罗春凤 张军伟

【摘要】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其所用的胶凝材料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现代测试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混凝土材料科学的研究,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 ;质量;控制

1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1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等等组成,有的还有掺合料和外加剂。监理应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使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水泥在使用前,除了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之外,还应该做到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大体积混凝土要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降低水化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是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不少工程已经开始使用山砂和人工砂来替代河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掺合料进场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1.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难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试验室应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既满足设计要求,又满足施工要求,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混凝土运输时间、坍落度损失、输送泵的管径、泵送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泵送设备的技术条件、气温等因素,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后,要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混凝土原材料的变更将影响混凝土强度,需根据原材料的变化,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1.3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1.3.1混凝土浇筑前,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的结构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认真审查方案中的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并审查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案、钢筋的连接方式及锚固。要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是否按按设计要求施工,其质量是否达到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后,首先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预拌混凝土应检查随车出料单,对强度等级、坍落度和其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预拌混凝土中不得擅自加水。监理工程师要督促试验人员随机见证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要留同条件养护试块、拆模试块。

1.3.2 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返工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灌过程中,监理应实行旁站,检查混凝土振捣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振或振动太久的情况,并随时观察模板及其支架:看是否有变形、漏浆、下沿或扣件松动等异常情况,如有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采取措施進行处理,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严重时应马上停止施工。

4.3.3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高温季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宜加强覆盖养护,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2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

2.1 砼实体裂缝

1、水灰比过大、干燥裂缝; 2、砼保护层偏小,位置放置不当; 3、收光时间及收光次数掌握不当; 4、过早拆模及承受外部荷载; 5、支撑强度不够,使模板产生饶度、沉降不均匀; 6、温度变化以及砼收缩变形大于极限拉升变形导致砼裂缝; 7、配筋不合理; 8、结构跨度过大,未留置后浇带或后

2.2 砼凝结时间异常

1、外加剂计量不准确(过量); 2、FA等掺和料是否打错库位; 3、现场人为随意添加外加剂; 4、外加剂本身缓凝成分超量。 1、定期对计量系统进行校验,出现异常立即整改; 2、查看库存原材料; 3、现场添加外加剂必须由技术人员旁站指导监督; 4、及时通知外加剂生产厂商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配比。

2.3 现场同养试块强度不合格

1、配合比设计富余不足; 2、取样不规范; 3、制作不规范; 4、冬季砼强度增长缓慢,且未按600℃·天要求送检; 5、冬季砼受到早期冻害,影响砼强度增长; 6、现场随意加水。 1、严格按JGJ55-2000设计配合比; 2、应在同一车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取样; 3、由专人负责,并严格按GB/T50081-2002规范制作; 4、加强工地同养试块的管理,记录温度,按规范要求养护及送检; 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必须添加防冻剂,并做好保温措施; 6、禁止现场加水。

2.4 标养试块强度不合格

1、配合比设计富余不足; 2、取样不规范; 3、制作不规范 4、拆模过早,现场拆模后,未及时送检测中心养护; 5、标识不清,拿错试块。 6、现场随意加水。 1、严格按JGJ55-2000设计配合比; 2、应在同一车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取样; 3、由专人负责,并严格按GB/T50081-2002规范制作; 4、拆模前要保证强度,并及时送检测中心养护,送检过程中不得损坏试块; 5、加强试块标识管理,不得错拿错送; 6、禁止现场加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混凝土性能、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的论述。让大家大致明白如何去防止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该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并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平行检查和旁站监理,如发现有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问题或事项决不迁就,并及时要求施工方整改,该返工的要彻底返工,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才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存辉,高修海.浅谈混泥土质量控制[J].科技风,2010,(11).

[2]杨雪峰.在施工工程中预防和处理混凝土裂缝[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

[3]熊玉娟.浅谈混凝土裂缝原因与防治[A].福建省第十三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猜你喜欢
控制混凝土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浅谈商品混凝土使用控制技术措施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混凝土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