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振军 崔庆生
【摘 要】在建筑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的就是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建筑工程中的地下隐蔽工程包括地基和基础两部分,建筑工程完工后很难对其进行检查,假如发生意外事故,则不容易进行补救,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基础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属于一项重要的施工环节,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我们将根据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状况就所隐藏的质量问题展开相关讨论。
【关键词】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现状;措施
1 前言
我国人均用地面积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变得越来越少,因而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房屋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建筑工程对基础工程产生了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位于建筑物最底端的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结构就是建筑物的地基,属于建筑工程中的地下隐蔽工程,施工完成后一般不具有可检查性,一旦引发的质量问题,后果十分严重,如建筑物整体的沉降偏斜等。因此,对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安全意义。
2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总述
在施工过程中基础工程发生的质量问题一般为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等,为避免这些建筑质量问题的发生,应积极预防这些安全隐患问题,下面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2.1 基础轴线位移
这种问题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部位,主要指轴线在基础从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位置时和上部墙体的轴线发生了错位,使得内横墙的上部墙体和基础发生了偏心压,对建筑的整体受力结构的性能造成了影响。一般的基础采用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的方式,在砌墙体基础时就容易发生基础槽中线被放在纵墙的基础外侧,造成轴线之间的较大偏差,或者是由于人为的失误造成的轴线的位移。
2.2 基础防潮层失效
墙体潮湿多是由于防潮层开裂或者是不密实的抹灰造成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时无法有效的阻止造成的。在对防潮层施工前,应先将基面清理洁净,保证充足的浇水量才可有效的保证防潮层砂浆和基面的粘结;对防潮层进行操作时,要保证表面抹灰密实,并进行细心的养护,有效的预防防潮层的脱水现象,有效的提高了其强度和密度。在冬季施工则较易造成防潮層受冻失效,因此应积极防冻。
3 关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控制
3.1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检查是否已经具备了开工的条件是在开工前进行检查的主要目的,保证开工后可以正常有序的进行施工时将对保证工程质量发挥积极作用。确定的工程实施计划和方案,明确的工程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查频率方法,现象管控人员以及材料、机械、设备等落实到位,施工一仪器的完整配备并可靠有效的运行以及放样检测、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基础资料的准确到位等都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应对工序交接检查以及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监理一套完整的制度化控制并严格依照实施。为保证工序的合格,应对一些关键工序进行白检和互检之外再安排专门人员对其进行交接检查,保证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工序,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加强施工管理工作应和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保持一致,配合国家或合同书上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频率和检验方法,为了进行直观检查以及和相关的检查记录、报表和证书等配套的最佳检查形式应选用框图形式。只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要求对分项分部工作进行检查之后,再得到检查认可的签署验收记录之后才可以展开对下一工程项目的工作。
3.2 加强测量控制
如今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建筑工作的主流方式,大量的混凝土应用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特点主要是面积大、水泥用量多等,因此,对于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来说,应重新进行补桩。在基础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时,应按照图纸的相关要求对底板、承台和底梁的土方进行开挖,对于作业面之下的土层严禁扰动,因此需要十分缜密的测量来控制,同时,测量控制又是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作业中的重点内容。结构繁琐且体积庞大的基础工程,只有保证准确的测量手段进行精确的放线,才可以有效的避免位置偏差。
在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阶段,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是对基础桩位施工的重要保证。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要求,可以允许的承台的桩位的偏差值十分小,然而在开挖土方或者是对底板基础进行施工时,按照设计要求应尽量避免在开挖底板、承台和底梁的土方时挠动工作面下面的土层,因此,要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和部位应保证周密和细致的测量工作,避免出现超挖和乱挖现象。
3.3 桩基施工要求
在利用桩机进行吊桩工作时,保证桩和桩架的垂直方向在4m范围之内,偏吊距离在2.5m范围之内。将缆索系到桩身的两个或以上的不同方向,同时保证吊桩上升时慢起由人工控制桩身的稳定。在起吊前对桩身的附着物进行清除洁净,一旦起吊,则严禁桩下有人员经过,而当吊桩和运桩发生冲突时,应保证吊桩的正常进行。在进行插桩工作时,施工人员要注意自身安全,严禁将手或脚伸入桩和龙门架之间。当使用撬棍或板舢等工具对桩进行矫正工作时,应力度适宜,不应过大。采取和桩型、桩架、桩锤相适应的桩帽和衬垫进行打桩,一旦发现损坏应立即进行修正或更换。锤击要不偏离桩心,开始落距较小,一旦发生入度增大、桩身倾斜位移、桩头破损、桩身断裂、桩锤反弹等异常现象则应立即停止击锤,待修复之后再继续进行作业。在送桩、桩锤和桩三者是同一轴线中心的情况下才可进行套送桩作业。选择合适的绳扣进行拔送桩作业,在操作过程应慢慢加力,对桩架、钢丝绳的变化情况应时刻留心。一旦拔出送桩,应将地面的孔洞立即回填或者加盖。桩管到达设计要求的深度之后,必须将桩帽和桩锤锁在4m的位置才可进行桩管的检查。为避免耳环掉落时造成危险,应用钢丝绳将其和底盘上骑马弹簧螺丝绑牢。为了控制耳环的自由下落,可以采用控制绳。对于沉管灌注拔管后留下的孔洞,应加盖进行封闭,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4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在基础施工中,钢筋工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基础工程施工前,应对图纸进行熟悉,在关键部位采取放大样的方法。关于钢筋绑扎技术,一定要求技术人员对相应的施工工序以及操作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且认真核查落实施工过程中所要使用的钢筋规格、数量和位置等参数。在钢筋绑扎完成之后,必须对直螺纹接头盒悬臂结构的撑脚进行详细的检查,保证其稳固性。要严格控制柱插筋的位置,防止出现钢筋发生位移或者是和图纸所设计的不一致的情况。严格按照图纸对结构上的钢筋进行施工,除非必须更换钢筋型号,否则不允许随意更改钢筋型号,在特殊情况下还必须得到技术核定单才可以更换钢筋的型号。在一些经过预埋件或管道位置的特殊条件下的钢筋,应对妨碍的钢筋进行割断,但应在割断后留有加强筋。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作业时,应委派专人看护钢筋,以便及时对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发生偏移的钢筋进行纠正。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施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施工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施工控制意义,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施工经验,严格的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操作,才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减少工程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郑文军.谈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J].科技风,2010(20).
[2]张庆发,苗常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的项目质量管理[J].管理观察,2010(23).
[3]杨欲欣.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