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莹
摘要: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过程,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具有较大的先进性与灵活性。建筑施工的设计人员与预算人员应该在制定工程造价的时候,就应该进行科学与合理的选择,确保工程建设在竣工后,建筑单位都可以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有效的控制资金的使用,实现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是现阶段工程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对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期望可以为建筑工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研究
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我国对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要求、建筑投资的资金要求、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的控制的要求更高。建设工程的核心问题,主要是进行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可以显著的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1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概述
1.1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含义及意义
1.1.1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含义
在建设项目的整个的过程中,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是控制与调节建设的资金的投入,以及资源投入的过程。经由特殊的计价程序,将建设工程的工程造价控制在造价的限额以内,主要包括设计阶段、投资决策、建设项目发包以及建设的实施阶段等等。在建设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偏差的纠正,进而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实现建筑项目的投资效益。
1.1.2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意义
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对于建筑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工程造价控制,对于投资的资源可以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对于配置资源进行优化,进而可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与经济效益。通过对建设的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打破原有的仅在施工初始与施工竣工结算阶段进行控制造价的模式,实现全过程的造价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都在掌控之中。进而避免了建筑工程中为了节约成本,以次充好的现象的发生,也间接的避免了工程中的劣质工程的比例。
1.2工程造价构成
工程造价的构成具体的可以包含,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工具、设备的购置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以及工程建设的其余费用等等。
1.3造价管理模式
2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方法
2.1合同管理的控制
合同管理工作的控制,对于增强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总目标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合同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合同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承包商依据合同的内容,有序的、全面的履行合同的义务与责任。合同管理的过程应该是动态性、系统性与全过程性的。我们不单单关注合同签订前的管理工作,更应关注合同签订后的管理工作。当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发生对于我们有害的影响因素的时候,就应该对于合同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变更与修改工作,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合同的终止操作。
2.2项目可行性分析
项目可行性分析可以为项目组织实施;筹集资金;签订合同协议;初步设计与项目后评价提供有效的帮助。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工作可以包括,方案比较;风险分析;财务评价;市场调查与分析;投资估算等等。对于技术上的适用性与先进性,建筑建设方面的可行性与可能性等进行论证,进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2.3招投标的控制
招投标在实际中主要是一种市场的竞争行为。主要是通过以工程建设、工程设计需要的建筑材料、设备与物资作为对象,通过招标投标活动,让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形成一种竞争,进而优选出在建设施工、监理与建筑设计方面比较突出的建筑单位,确保招标人在满足项目的基本的需求的条件下,通过较低的价格获得比较优质的工程项目与服务。进而可以合理的使用投资,降低成本,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因而,工程招投标的这一经济手段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工程的造价,而且也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的质量,进而有效实现工程造价控制。
2.4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主要是在确保设计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工程量控制、投资分解方法,进而实现投资限额的管理与控制。同时也可以控制设计标准;设计规模;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与工程量。限额设计的重点主要是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在满足设计的基本的前提下,优选出效益高、投资低的设计方案。通过限额设计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资金支出,降低工程造价。
3结语
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过程,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具有较大的先进性与灵活性。建筑施工的设计人员与预算人员应该在制定工程造价的时候,就应该进行科学与合理的选择,确保工程建设在竣工后,建筑单位都可以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史丹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及评价[D].武汉:武汉理工
大学硕士论文,2004.
[2]张桂芹.工程建设投资管理与控制[J].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0,185-210.
[3]李一平.浅谈创优良工程及程本关系[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0,1:28-29.
[4]廖燕燕.市场开放与工程造价管理改革[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0,443.
[5]郭蜻娟,刘伊生.工程造价控制[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
社.2005,(3):187-194,369-374.
[6]王雙德.如何科学处理造价工期、变量的关系[J].广州建设工程造价息,2001,
(9):62-63.
[7]陈建国,高显义.工程计量与造价管理[J].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3):15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