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秋雯
摘要:边缘区是物质与能量互换活跃区。城市的边缘区是城市生态的保护屏障,却往往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被蚕食。现在,中国正处于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人口快速增加,构筑物的激增不可避免,城区边界不断扩大,无度开发、肆意扩张对城市周边自然环境和农田产生了侵蚀性的破坏。这种破坏不但使得城市边缘区的功能失调,还有诸多的“城市病”将在此重新上演。
关键词:城市景观;边缘区;空间设计
一、城市中心区景观空间设计概述
景观空间在城市研究中偏重于从人的知觉的角度来理解空间,广义地讲,城市景观空间是人工与自然相交融的综合体,从景观研究的角度上讲,对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的综合感受构成了城市的景观空间。所以,我们应对人的活动予以足够的关注,从人的行为、心理活动来营造城市景观环境,其基本要求是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相互统一,实质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树立整体设计的思想是景观空间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二、城市中心景观边缘区环境设计
1、城市边缘区环境景观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使美学价值、生态价值、社会及经济价值在场地内得到最大化的展现。在城市边缘区构建生态缓冲区的同时植入过程性景观,结合城市边缘区内的湿地、森林等自然环境,满足城边缘区对城市的生态保障功能;结合农田、果园、林地、郊野公园等满足其兼具补给的观光功能;结合铁路、林园路、水体等生态廊道,满足城市交通服务以及自然物能流通的功能,最终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同时,城区增加现有的居住密度,减少每户住宅的占地面积,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边缘区的栖息地连接,合理开发边缘区的旅游资源,规划文娱走廊延伸至城市边缘区内部,形成了城市与自然健康连接的绿色空间网络。
2、城市边缘区空间的景观塑造,在植物的选择方面,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可以减少农药的化肥的使用,通过对基地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在材料的运用上,选取符合当地特色的砖、石、瓦、木材等,或是一些废弃材料的再利用,结合传统的工艺做法,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
3、景观空间的设计和植物的配置可以使景观边缘与城市紧密连接,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时,首先应充分研究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要求,并围绕这些性质和要求开展设计。如街道绿化的主要功能是美化市容、蔽荫、交通,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需要保证美化市容、解决蔽荫的同时,考虑疏导交通的作用。城市综合性公园,根据其多种功能的性质出发,需要设置有供集体活动的大草坪,有供人们遮荫休息的乔木,有供人们欣赏的艳丽成片的花灌木,有供人们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
三、城市特色建设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为64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20多万,相当于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中国许多热带城市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其城市特色建设是一大亮点,值得借鉴学习。
1965年新加坡建立独立的共和国就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的思想。从最早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的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新加坡为提高花园城市的建设水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新的目标提出。六十年代提出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七十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加强环境绿化中的彩色植物的应用,强调特殊空间(灯柱、人行过街天桥、挡土墙等)的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的区域植树造林,进行停车场绿化;八十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制订长期的战略规划,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引进更多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植物种类。九十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的公园,发展更多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引入刺激性强的娱乐设施,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加强人行道的遮荫树的种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由于新加坡政府较早地认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园林不仅仅能创造“使房地产增值”的经济效益,更是国民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的体现,从而使建设“花园城市”的运动深入人心,与广大民众达成共识。这一切都给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注入活力。
四、城市中心景观边缘区域的空间设计原则
1、整体与系统性原则
研究城市建筑要相对地从整体去分析,这是进程的整体,即远与近,古与今;是相对地区的整体,即地区与城市,体系与城市,城市与分区,单元、地段;是相对层次的分析,即从地理、经济、政治、 社会、管理、文化、教育、建设来分析;是相对环境的整体,即城内与城外,单元的内与外,建筑的内与外等。作为整体规划、设计操作应是上与下、粗与细。从工作着眼做出整体的分析,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一种整体的与各相关设计综合性的、以本学科为主的、相互关联的整体设计,总之是一种系统的整体。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是一个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由环境主体(城市人群)、环境客体(环境要素)以及环境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运动组合而成。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环境系统内部要素的结构稳定、功能正常及要素之间的不可或缺及和谐共存的状态,整体是系统的核心。
2、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农田、耕地、树林、湿地、水资源等,保持有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进而形成中心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在边缘区发展的初期,掠夺式的野蛮开发和缺乏規划管理的有力手段,使得边缘区的生态平衡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边缘区起伏有致的地形,弯曲迂回的河流等自然风貌遭到无情的整治。甚至大量的耕地弃而不用,并由此引发出很多社会问题。
除了保护现有的生态资源优势之外,中心城市边缘区的绿化系统的建设也是边缘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应结合城市总体的生态规划,建立点、线、面有机联系、并与自然的绿化系统相互渗透、具有一定文化品味和空间特色的边缘区绿化体系。
3、空间的安全设计
由于边缘区现有空间形态较为混乱无序、人员构成的复杂和不平衡性以及边缘区的治安管理不规范,给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带来可乘之机,针对边缘区社会治安差,有必要进行边缘区空间的安全设计。空间的安全设计包含着减少空间对人的犯罪心理暗示与诱导的作用。在空间设计中,美观、功能使用的合理固然重要,但防范犯罪、减少环境的心理诱导,保证边缘区人们的安全一样不容忽视。
结语:城市边缘区已渐渐演化为城市空间拓展过程中最复杂最迅速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实体空间对城市边缘区生态规划的研究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城乡结合地域的生态环境,推动城乡结构的重构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促进城乡生态景观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边缘区整体规划、生长脉络延续、边缘效应等强调生态本底规划构思的引入,构建生长中的绿色屏障网络,实现城市边缘区域同构。力寻求一种重构生态景观的规划尝试,以期为其他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殷青.城市边缘区景观空间的格局与发展[M].南京林业大学.2012
[2] 王婷婷.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M].成都理工大学.2007
[3] 王恒;谷延霞.浅析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J].山西建筑.2010
[4] 王菁.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构建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8
[5] 刘黎明;李振鹏;马俊伟.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