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品关税减让、契约制度与全要素生产率

2015-10-21 18:32刘斌王乃嘉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刘斌 王乃嘉

摘 要: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我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国内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也在不断提高。在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建立的基础之上,运用中国工业企业库的数据作为样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检验,并着重考察中间品关税减让、契约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从国际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两个研究角度的综合分析中,得出结论:中间品关税减让对本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正向作用;在制度保障更为完善的地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对中国对外开放来说,通过完善契约执行等制度体系,可以更为有效地发挥市场开放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关税减让;契约制度;全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5)04-0096-06一、引言

从国际经济学视角,关税减让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已被广泛研究。关税减让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使得国外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成本更低,国内厂商使用进口中间品的种类和质量会随之提高,进而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首先,进口贸易具有“水平效应”[1、2]。这是由于进口中间品包含更先进的技术,能够替代本国质量较低的中间品,同时进口中间品的引入还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次,国内厂商也可以通过引进高质量的进口中间品从而产生“垂直效应”[2],这同样有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当前,许多文献研究了契约制度对经济体间绩效差异的影响并认为契约制度等因素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不完全契约理论(HART and MOORE)认为,由于契约存在不完全性,因此一部分事前专用性投资很难订入契约或第三方难以证实,这样在事后的谈判过程中,投资者被“敲竹杠”的风险就大大提升进而影响投资的效率。ACEMOGLU, ANTRAS and HELPMAN[3]、NUNN[4]

和LEVCHENKO[5]从契约要素密集度的角度出发的研究表明,在资产专用性较高的行业中,中间投入品难以相互替代,而且这些行业的投资对制度等因素的敏感程度更高。所以,厂商在制度更为健全的国家进行投资的制造成本和沉没成本更低,更为完善的制度会促进厂商投入更多进口中间品从而有利于自身和其他行业技术水平的进步。

RESHAD NAZIR AHSAN[6]将中间品关税与契约相结合,认为合约的执行速度和关税削减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该文运用2003-2007年印度企业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关税减让扩大了企业可使用的进口中间品的种类,但是只有在制度更为健全的地区,企业签署的合约才会更有效,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上述文献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研究视角。当然,本文的选题也与我国当前对外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中国不断提高的企业生产率水平和贸易开放程度与制度改革的滞后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制度改革的滞后性是否会对关税减让带来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契约等制度因素是通过何种渠道影响关税减让对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本文试图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从理论上提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微观机制,并对这一机制进行经验研究以证实其可靠性。

相比以往的研究,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如下:首先,本文从国际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中间品关税减让对企业生产率提高的研究机制,并通过计量分析验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因素。其次,为解决使用行业或省份层面数据可能存在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偏差,本文采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这样就能够有效克服行业层面数据的不准确性,避免了样本量不足和自由度较低等问题。另外工业企业数据还能够体现出企业经营情况等微观指标,进一步提高了计量结果的可靠性。

二、理论模型的建立和命题的提出

本文借鉴RESHAD NAZIR AHSAN[6]和COWAN and NEUT[7]的研究并建立中间品投入的理论模型。

首先本文假定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Y=KαL1-α-βIβ

(1)

其中,Y、K、L、I分别表示产量、资本、劳动和中间品投入。i是企业中间品投入种类且i∈[0,N]。I可以表示为:

I=[∫n0q(i)σ-1σdi]σσ-1

(2)

其中,q(i)代表投入每种中间品的数量,σ代表不同中间投入品的替代弹性。v表示每种中间品的投入数量v=q(i)。中间品投入的数量为Q=nv。中间投入品的生产率为A=I/Q。这样可以得到关系:

A=n1σ-1

(3)

其中,A即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企业生产率与中间投入品的种类密切相关,中间品投入种类的增加,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正向促进作用[8、9]。从A=n1σ-1关系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中间投入品投入种类(n)越多,不同中间投入品替代弹性(σ)越小,企业生产率就会越高。

在企业投入中间品种类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存在的生产成本主要有:产品的投入价格P(τ),是中间品关税率τ的减函数,通常中间品关税率τ越低,那么中间品的投入价格P(τ)则越低;以及由新引进的中间品所产生的固定成本rF(n),r表示契约制度的成本“溢价”,r>1的情况下表面r会随着契约制度的改善而减小。

结合不完全契约理論,我们可以认为企业所选择的中间投入品的种类n与中间品关税率τ以及契约成本r存在函数关系,为了使论证更为方便,本文假定n=f(τ, r),综合上文的结论即中间品的投入数量n与中间品关税率成反比,中间投入品数量与契约制度因素成正比得:

f′(τ,r)τ<0

(4)

f′(τ,r)r>0

(5)

关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我们结合上文假设,将TFP设为函数形式:

TFP=A(n,t)

(6)

其中n是中间投入品种类,t是影响技术的其他因素。由(3)的基础上我们可得:

A′(n,t)n>0

(7)

而随着投入品数量n的增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工人技术切合度、管理要素成本和技术限制等。因此本文假设在技术水平等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A(n,t)是凹函数:

A″(n,t)n<0

(8)

则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可以表示为:

TFP=A(n,t)

(9)

对等式左右两边求全微分得:

dTFP=dA[f(τ,r),t]

(10)

dTFP=A′nf′rdr+A′nf′τdτ+A′tdt

(11)

经过将(10)(11)进行整理计算可得:

TFPτ=A′nf′τ<0

(12)

TFPrτ=A″nf′τf′r+A′nf″rτ>0

(13)

因而,可以得出本文研究的两个重要命题。

命题一:中间品关税减让可以提升企业生产率。

命题二:在契约制度良好的地区,中间品关税减让将会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具体地,中间品关税减让扩大了企业可获得的中间品的使用种类和范围,但是这一作用只有在制度更为健全的地区才能体现出来。

三、计量分析

(一)计量模型的构建

本文在NUNN、RESHAD NAZIR AHSAN等学者研究基础之上,在计量模型中引入交互项“中间品关税*契约水平”,以此检验契约水平和中间品关税的相互作用对企业特征的影响。具体地,我们采用如下方程进行计量估计:

lnTFPlpijt=α+βlnTariffjt+rlnContractct+τlnTariffjt×lnContractct+ηCvarsijt+μijt

(14)

其中,lnTFPlpijt表示运用L-P方法计算的j行业中的i企业t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对数。lnTariffjt表示行业j在t年的中间品关税倒数的对数。lnContractct表示地区c在t年的契约制度指标倒数的对数。lnTariffjt×lnContractct代表中间品关税与地区契约制度的交互项。Cvarsijt表示行业j中的企业i在t年的其他控制变量,包括:企业成立时间、是否是外资企业、是否是国有企业、企业资本劳动比率和企业相对规模。

本文对公式(14)中的交互项求偏导,可以得到:

2lnTFPlpijtlnTariffjtContractct=τ

(15)

如果τ>0,说明:该地区的契约制度越良好,中间投入品关税减让对该地区的企业生产率的正向效应就越大。

(二)变量的说明

1.中间投入品关税。 本文对中间投入品关税的测算借鉴SCHOR[10]的做法,将j行业的中间投入品i的关税率定义为:

Inputtariffij=∑g∈Gjαgt×Outputtariffgt

(16)

在這个公式中Gj表示的是j行业的投入集合,αgt表示的是g要素的投入权重。这里,中间投入品的产出关税实际上是最终品关税的加权平均。这是由于本文假设生产最终产品需要几种中间投入品,而每种中间投入品都在其中占有一定比重,因此中间投入品关税就可以表示成该要素投入比例为权重的最终品关税的加权平均。

(16)式中Outputtariffgt的计算公式本文采用大多数文献的普遍计算方法:

Outputtariffgt∑s∈Ijnst×TariffHS6st∑s∈Ijnst

(17)

j和t分别表示行业和年份,s表示协调编码六位码(HS6),Ij表示j行业的产品集合,nst表示第t年HS6位码产品s的税目数,TariffHS6st表示第t年的HS6位码的进口关税税率。

2.契约制度。本文参考茹玉骢[11]、盛丹和王永进[12]研究,采用世界银行网站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数据作为契约制度指标的衡量。

3.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采用Levinsohn—Petrin方法计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4.其他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是否是国有企业和是否是外资企业。企业所有制类型对企业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特征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总体而言,外资企业的企业生产率较高,而由于“体制”性的原因,国有企业的企业生产率相对较低[9]。因此,我们在模型中加入这一变量对企业所有权进行控制。

(2)企业成立时间。企业成立时间指的是企业自成立以来的时间(年份),具体计算公式为:企业成立时间=年份-企业开业时间+1。通常,企业在成长阶段,由于“干中学”和研发创新等原因,其企业生产率逐渐提高,而在达到成熟阶段后,企业“因循守旧”而生产率下降[13],当然也会存在不少企业由于自身竞争力的下降,从而退出市场。

(3)企业资本劳动比率和企业相对规模。企业资本劳动比率运用企业固定资产净值除以企业从业人数表示,企业规模指标运用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除以企业所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进行表示,其比值越大,说明在该行业中企业相对规模越大。

(三)变量内生性及其处理

本文采用D-W-H内生性检验来验证本文的内生性问题,最后结果显示各个计量模型中D-W-H的取值在14到60之间,表明存在一定的内生性问题。主要是由于,贸易自由化和契约制度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向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在企业生产率较高地区的制度可能更为健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工具变量的方法克服内生性。

(四)主要变量的描述

为了检验计量模型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运用Pearson和Spearman检验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回归的结果其数值均小于0.7,进一步检验方差膨胀因子(VIF)发现,除契约与中间品关税水平外,各个变量的VIF取值均小于10,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因此我们不必太在意多重共线性问题。

(五)数据来源的说明

本文计算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TFP的各项数据,包括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中间投入、劳动(用“从业人数”衡量)、资本(用“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衡量)来自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契约制度指标来源是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进口数据来源是UN Comtrade数据库①。产出的价格和投入价格运用Brandt(2012)的数据②。关税数据来源是WTO数据库。

四、计量结果分析

在上文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计量检验验证上文的研究假说,并重点考察中间品关税减让和契约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节的研究思路如下:在计量模型中逐渐加入控制变量,观察自变量系数的变化,并通过普通最小二乘和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对模型进行检验,最后对计量结果进行归纳和解释,分析本文的基本命题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一)基准规范分析

表1中的(1)-(6)式为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从(1)-(6)式中本文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并对模型做普通最小二乘回归。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中间品关税减让与契约环境制度交互项的系数在逐步将大部分控制变量加入计量模型后显著为正,这意味着对于契约制度越好的地区,中间品关税减让对该地区的企业生产率的正向效应越大,符合本文的预期。

“是否是外资企业”系数符号时正时负,并不稳健,其原因可能是外资企业原本就拥有更为广阔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来源,同时我国外资企业投资集中在加工贸易,因此影响外资企业决策因素较多。例如:本国市场环境、原材料成本、国际税收政策等,所以表1中外资企业生产率并没有稳健的估计。

(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计量结果

表2报告了交互项为中间品关税和契约制度的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本文采用大饥荒时期人口死亡率作为契约环境的工具变量,与表1相比结论基本一致,在逐步加入控制变量之后,交互项的系数仍然显著为正,表明契约环境与中间品关税的相互作用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在契约制度更良好的地区,中间品关税减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更大,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结论基本吻合。

另外,为验证本文的估计结果是否稳健,本文还对中间品关税减让和契约制度同时做工具变量回归。中间品关税减让的工具变量是海外市场接近度,其计量结果与上文一致,表明本文的计量结果较为稳健,限于篇幅原因,在此处本文未进行报告。

五、结 论

当前中国以更为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随着中国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制度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性地创建了一个适用于契约制度下的新模型,通過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中间品关税减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会受到契约等制度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良好的契约制度有利于增强中间品关税减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效应。

鉴于此,首先,应该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不动摇,逐步推动国内市场开放的进程,特别是用于生产的中间投入品。中间投入品的关税减让扩大了国内企业可获得中间品的种类,同时有助于国内企业更为进一步融入全球生产价值链,这也增加了中国企业接触国际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机会,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其次,还应建立健全我国的司法体系并逐步提高法律执行效率,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提供一个好的契约制度环境。法律的执行和契约环境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我国的司法体系需要在执行程序方面和机构设施方面体现便民性、高效性、规范性和专业性。再次,发挥关税减让与司法体系建设的协同作用,中间投入品市场开放和契约环境相结合会对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中间品关税减让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需要在市场开放和司法体系健全方面体现两者的协同性。最后,从企业的角度看,特别是使用资产专用性中间品比重较高的企业,应当格外注重契约的执行。这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信誉,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制度不完善而产生的成本,以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 ROMER P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 (5):7—102.

[2] RIVERA-BATIZ ,ROMER M.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Endogenous Growth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1,106(2): 531—555.

[3] ACEMOGLU, ANTRAS ,HELPMAN. Contracts and Technology Adoption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2007 , 97(3):916—943.

[4] NUNN. Relationship-Specificity, 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2007,122(2): 569—600.

[5] LEVCHENKO J.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U.S. Automobile Industry: Current Research, Issues and Questions[R]. Working Papers ,Research Seminar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93(340).

[6] RESHAD NAZIR AHSAN. Essays on Trade Policy, Institutions and Firm Behavior[R]. Economics-Dissertations. Paper,2010(83).

[7] COWAN , NEUT. Intermediate Goods, Institutions, and Output Per Worker[R].Central Bank of Chile, Working Paper. 2007.

[8] KASAHARA,RODRIGUE. Does the Use of Imported Intermediates Increase Productivity? Plant Level Evidence[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8(87):106—118.

[9] 余淼杰.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0(12):97—110.

[10] SCHOR A. Heterogeneous Productivity Response to Tariff Reduction: Evidence from Brazilian Manufacturing Firms[R].NBER Working Paper, 2004(10544).

[11] 茹玉骢.合约实施效率与中国地区产业比较优势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12] 盛丹,王永进.契约执行效率能够影响FDI的区位分布吗?[J].经济学,2010,9(4): 1240—1260.

[13] 周黎安,张维迎,顾全林,汪淼军.企业生产率的代际效应和年龄效应[J].经济学,2007,6(4):1297—1318.

【责任编辑 郭玲】

猜你喜欢
全要素生产率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中国人口红利的国际比较与测算
河南省各地市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
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
动漫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陕西经济增长分析
我国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中国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