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加快,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荒废。为了有效恢复森林资源和对土地有效开发,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生态的平衡与发展,我们必须要加快对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将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必将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造林整地、植树造林、技术
一、前言
经济建设的加快破坏了大量的森林和树木,这不仅使我国的林木资源减少,使我国的生态遭到破坏,而且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被垦林区要及时地进行土地的造林整地,避免大量土地的荒废。还要及时进行大量的植树造林,恢复被垦区的森林和生态。本文主要对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
二、造林整地的意义作用
随着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为了片面地追求GDP而大量砍伐森林树木,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木材与土地资源,还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因此,随着近年来相关的机构与公益组织对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的不断重视,退耕还林等活动被大面积地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恢复。从林业的角度来讲,造林整地运动可以在小范围内改变地形结构、土壤温度、湿度,以便其更好地保持水分,涵养水源,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在此土地上木材的质量,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程度。
三、造林整地的具体技术
首先,造林整地的第一个步骤是对目标土地进行清理,清理的目的是对土地表层以及地表下不算深的泥土进行一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清理。由于土壤成分的复杂性,具体的清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一般肉眼可见的杂物等可以使用机器清除或者人工清除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清除完毕后需要对整块土地进行铺平等工作,如果土地里的杂物实在太多难以清理或者在机器或者人工清除后,可以用原始的火烧法进行彻底的清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化学试剂清理的办法来消除土壤中的害虫,确保苗木在土地上健康成长。
其次,对于整地的具体办法一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林地是在平地上,一般使用犁沟等方法,如果林地是在山地上,一般使用水平阶等方法。还有,目前所广泛使用的整地方法是块状整地法,是将一块土地进行集中翻整来造林整地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大量节省时间与劳力。
四、植树造林的具体技术
1、直播造林法
这是一种原始、简单而又被广泛运用的造林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易操作,没有技术难度,如果播种的面积越大,直播造林法的优势越能够显现出来。但是,直播造林法也有其一定的缺陷,缺陷之一就是对土地的质量的要求略高,而且播种后对幼苗的管理、灌溉等管理措施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因此,为了应对这几点难题,使用播种造林法的种子一般都是颗粒饱满、生命力顽强、对环境是盈利极高、经过多代杂交之后品种优良的树种。
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2、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总之,在利用植苗造林法进行造林的时候,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3、分殖造林法
从技术层面来说,分殖造林法一般使用树木的枝干部分以及相关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的原料,这种方法目前正在大面积的推广,其主要优点有:节省了大量的树种以及幼苗,不仅如此,利用分殖造林法所长出树木的生长速度都远远快于正常生长好的树苗,而且分殖造林法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成活率极高,能够很好地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
4、插根造林
这种造林方法和插条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进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长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20cm,深30cm的坑,将根按45度角倾斜埋入,上部不但不外露,反而要埋入土下2-3cm。
五、人工播种
1、撒播
撒播是一种工作效率比较高的播种方式,就像其名字一样,工作人员只要将其种子撒到地表即可,而且在撒播之后基本不需要做任何处理,也不需要用土将种子覆盖起来,在撒播之前如果实际条件不允许也可以不进行整地工作。撒播这种播种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相应的生产成本。但是由于其粗犷的播种方法,常常会有野生动物等破坏撒在地表的树种。因此,不是所有地方都適用于撒播,一般来说,撒播应该利用在急需绿化、大型机械难以到达的地方。
2、条播
条播,即在树种之间保持一定的行距,这种播种方法比较随意,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来排成单双行,但是在条播之后要用一定质量的泥土对种子或者树苗进行覆盖。一般来说,条播不适用于大型机械化造林,因为这样会造成巨大的树种消耗,因此,在林地改造等运动中运用条播的方法较多,对于使用条播方法的树种也有要求,一般来说是灌木类的树种使用较多。
3、块播
块播,顾名思义,在一块土地上大面积地种植树苗,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大面积地培育树林,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步骤多、繁杂。如果不是有经验的研究人员很容易出错,因此,块播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使用的较少。
4、穴播
首先,要在土地上挖上定植穴,同时注意每个定植穴与相邻的定植穴之间的行距、间距。在定植穴挖好后,在每个定植穴内投入一定数量的树种,播种完成之后对定植穴进行覆土处理。这种方法有其一定的优点:实施起来简单,难度较小,而且对土地质量要求不高,对树种的要求也不苛刻。
六、结束语
随着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森林遭到砍伐甚至绝迹,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生态资源建设。因此,对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运动的推广也是十分重要的,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相关的林业工作者要努力研发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从宣传推广的层面上来说,相关部门要切实宣传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对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因此,对生态植被较差的地区要切实开展土地的造林整地活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其土地资源。实施大规模的造林整地活动,还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树种的成活率、土地的酸碱度、土壤肥力等多种情况进行综合选择,在保证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整地的面积以及造林的数量,才能不断地提高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吕桂芝,刘芙,田吉宁,于效丹,刘炳友.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09,18:55-56.
[2]刘桂兰.林区整地与造林的方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6)
[3]张艳宇.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J].科学中国人,2014,1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