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玲玲 王一云
【摘要】水系除了属于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之外,同时也是对城市景观空间环境进行有效塑造的一种载体,因此在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中必须要真正的做到坚持亲水性、多样性、自然生态等一系列的原则,同时还要充分的关注对自然生态景观、生态堤岸等各种内容的塑造,认真地做好保护水系和环境质量的工作,对城市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刻的发掘,从而最终将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城市水系环境构建出来。
【关键词】水系规划;生态水系;实践
城市河流水系主要包括3个部分,也就是滨水绿化景观、护岸、水域。河流水系不仅属于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又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其能够对城市的整体布局风格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能够对城市的环境起到美化作用。城市河流水系在历史上还具有运输、防御、涵养水源、防洪排涝等一系列的重要作用,而在现代的城市中城市河流水系则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其更多地承担着提供旅游休闲娱乐场所、调节微气候、保持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等一系列的功能。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对水系在公共空间布局、滨水景观环境生态系统等方面所具备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最终能够将和谐的城市环境营造出来。
1.城市水系规划设计的目标
对城市水系规划建设进行不断地完善,积极地做好自然水系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严格地控制污染,加强城市水系的水质量,使水资源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将水系在城市中的生产、生活供水和防洪排涝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实现绿地系统和城市开放空间的共同发展;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水和谐作为目标,最终将富于特色的、优美生动的人居环境和城市水空间创造出来。
2.城市水系规划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是可行性和前瞻性原则:要立足于战略的高度对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要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全面地纳入进来,要与现状特点进行紧密的结合,对水系的布局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最终将合理的规划目标确定下来;要对眼前和将来的发展予以兼顾,实现综合协调,从而能够综合开发和利用水系资源,最终确保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多学科综合协调原则:作为一个涉及到环境心理学、美学、景观设计、城市规划、水生态学等很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城市水系的规划设计工作必须要保证做到多专业协调,对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从而能够更好地完善水系的综合治理方案[1]。
再次是亲水性原则:做一个能够对自然和生命的感知的空间,滨水区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将水的可亲近性充分地凸显出来,要对可亲近的滨水空间进行积极的营造,将人文关怀体现出来,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可触、可近、可见,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效融合。
第四是延续性原则:在城市水系规划中必须要使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和滨水空间之间的连接得到保持,对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和水系之间存在的有机联系进行强化,对当地的综合环境状况和历史文化特性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能够有效的营造城市的空间环境和人文景观,对当地的历史文脉起到延续作用[2]。
最后是自然生态及多样性原则:在城市水系的规划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水的自然运行规律,然后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根据对自然水系的生态群落结构进行模拟,将植物造景和绿化作为主体,从而将富有生趣的自然的滨水景观营造出来,并且在调节区域微气候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使河流本身的综合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2.城市水系规划设计的问题和思考
首先是水系的形态:作为一条自然的河流,只有具备沙洲、浅滩、深潭、凸岸、凹岸才会具备灵气和生机,一旦河流具有归于均一化和规则化的形态,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自身的生物多样性和整体景观。大量的现代景观生态学研究表明,河流的弯曲的水流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更加有利,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蓄洪含水、降低河流流速,因此能够使洪水的破坏力得以削弱,并且有效地降低洪水的突发性和灾害性。为此,在水系的规划工作中必须要立足于保持江河的自然形态,要对河道现状予以充分的尊重,保持蜿蜒曲直的自然流向,最大限度的保证有缓有急的纵断面和横断面坡度、宽窄不一的河道横断面、不规则的河岸线等,并且还要形成深水和浅滩[3]。同时,新开挖的人工水系要尽可能对自然水系的形态进行模拟,从而能够将自然的河流水系形态形成。这样除了可以将适宜的环境提供给各种生物,从而形成生物多样性的景观之外,同时还可以将其丰富的、具有诗情画意的空间环境提供给城市的居民。
其次是生态堤岸:很多城市在整治河道水系的堤岸时,往往选择水泥形式或者石块的硬化堤岸,这样虽然有利于泄洪和排水,然而却会导致水土隔离,严重的影响到了自然生态。堤岸在硬化之后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系统,从而会对土壤和水体的渗透交换产生阻碍作用,这样就导致河堤不再具备应有的对水量进行调节的作用[4]。所以在城市水系规划中必须要尽可能地采用生态的护坡堤岸,利用生态河堤有效的连接河畔植被、堤防、河道和水。在对地貌以及自然地形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之上,要将堤体、土壤、生物、植物、水和阳光等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这样对植被、水体、土壤之间的相互涵养十分有利,最终能够将适合生物生长的环境形成。
再次是塑造自然生态景观:要想使城市水系规划充满生机,就必须要保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土壤和水是一切生物生长和繁衍的基础,因此,要想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就必须要将适于生物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创造出来。为此,城市水系景观环境建设工作除了要对城市的自然水资源进行积极的保护之外,同时还要将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构建起来,从而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对自然生态景观进行塑造的时候,要保证河堤岸斜坡面能够形成疏密有间、错落有致的自然生态景观风貌;同时要在河道中对各种植物群落进行培育,将各种生物在自然河道中的降解污染有机物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使水体的自净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最后是延续地域文化:在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城市水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缺乏城市水系的点缀就无法充分地展示出来,而且如果没有包括水面景观在内的城市景观的映衬,也不可能够将优美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形成。因此城市水系规划必须要与当地的水系特点相结合,对当地积淀的历史文化进行充分的挖掘,并且以这些主题为根据建设水系主题公园,从而将当地昔日的历史风貌很好的展示出来。要有效地结合自然景觀和历史文化,对民俗风情游项目进行积极的开发,紧密地结合城市的产业发展和水系规划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城市水系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城市中更好的融入城市水系。
3.结语
在城市中城市水系属于重要的资源,其极大地影响到了城市的规划建设。在具体的城市水系规划工作中必须要严格的保护水系和环境质量,并且使城市水系网络之间能够合理的连通,从而将完整的水网形成;要做好水环境生态的构建工作,对水系的自净能力进行强化;要紧密地结合城市绿化空间体系和城市水系,要对城市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刻挖掘,从而最终将具有地方特的的城市水系环境构建起来。
参考文献:
[1]赵辉,周易冰,徐靖文. 可持续的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改造实践——以沈阳市水系规划为例[J]. 城市规划. 2010(03)
[2]王越,胡玎. 智者乐水——谈我国城市水系规划建设[J]. 园林. 2010(03)
作者简介:雷玲玲,女,27岁,本科学历,就职于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从事景观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