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琳 李兆云
摘要:对于城市交通规划来说,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应当充分结合现状地形、水系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规划区路网结构和主干路网走向,避免高挖大填,减少建设成本,增强实施可操作性。同时应当充分考虑现状条件,道路网规划注重近期建设需要和远期发展要求有机结合。增加弹性道路的概念,利于用地根据需要整合利用。鉴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应当充分利用和深化完善现有道路系统,逐步形成等级系列配套、功能组织清晰、便捷、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城市道路系统和完善的城市交通设施。对于已实施的部分城市道路和路段,规划以实施情况为准,不作变更,尚未开工建设的道路,在确保各项目工程建设进度的情况下,根据区域路网系统规划布局进行适当调整;已定位的城市道路、路段和交叉口,规划按确定的道路坐标进行定位和控制。注重局部与区域整体相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满足分期建设的要求和发展实际的弹性需要。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规划
一、绿色城市交通的建设目标
1、建设总目标
在进行绿色交通规划时,要严格按照公交优先、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使用先进的交通新科技、交通运营管理法为市民建立一个低碳、环保、安全、高效的多元化城市交通,保证A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交通的具体指标
要求机动化出行的整体比例超过62%,公交车承担21%以上的出行比例。将机动车的日常出行比例降低到20%以下,鼓励居民乘坐公交车出行。车辆从城区的交叉路口经过时,要保证车辆等待时间在两个信号以内。按照舒适、连续的原则对步行道路进行合理布局。为了达到低碳、环保的目标,要设置专门的城区主通道,设计合理的使用时间。对污染程度比较高的车辆出行进行限制。将出租车全天出行有效里程的使用率控制在70%以上,加大清洁能源公交车辆的推行力度,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了达到快捷、安全的管理目标,需要对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进行提升,每五分钟安排一次发车。合理的进行公交线网的布置,将乘客换乘车的距离控制在150m以内,降低乘客换乘车辆的时间。对于一些人流量比较大的区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置始末站。要保证道路的排水设备达到要求,对于流量大、交通环境复杂的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从而达到人车分离、机非分离的目的。此外,要将乘客信息服务、智能化交通系统、IC卡收费等职能系统引入,让乘客实时了解到公交车輛离站、到站的信息。
二、做好绿色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措施
1、要转变交通规划观念
长期以来,人们把提高城市交通的机动性、加大道路设施供给、扩大运输能力,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核心目标,为改造现有城市布局结构形式,提出许多种规划对策,如疏散人口和工业区、建设卫星城、设置副中心、建设步行街等,实际上,这些只是实现生产、生活和其他目的的手段,城市中的人及其活动场所才是交通政策中的核心。应通过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统筹规划,减少交通需求和资源消耗,提高交通系统的总体效率,实现城市与交通的均衡、协调发展。通过合理的土地优化措施,使松散的土地资源与城市化结构更加契合,高度集中的土地结构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发展提供支持。我国的城市规划基本在改革开放初期完成,而后快节奏的发展导致交通量急剧增加。在规划中,可以重点优化郊区、干道、交通网络的分布,使城市交通布局更具有层次感,通过主干道提高城市交通流量。
2、重视城市交通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城市交通规划要重视经济发展、环境评价和社会评价等综合体系,合理的交通规划应该是建立高目标、低需求的交通系统发展模式。应当以公共交通网络和道路功能网络作为城市布局骨架,土地利用与开发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全社会总成本下降和资源节约为目标,实现人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3、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
首先,我国城市交通体系的规划在主导思想上,应该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的发展思路。许多国家其优秀的战略规划都极其重视生活环境、就业等非生产领域的问题,强调人的需要、人的情感、人的尺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次,我国应该把单一的物质建设和经济布局规划转向综合性的区域发展目标规划,更加的重视公众的期望、外部环境以及全球的发展趋势,制定一个能富有远见且能够及时防范各种风险的规划体系。
再次,我国应在编制方法上强调新技术手段的运用。通过大量的收集和分析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的资料信息,运用决策支持系统(DS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建模技术和软件平台,更好的预测其发展远景以及可能出现的变量。
然后,在规划城市交通运行体系时应强调社会的参与。应与城市中的利益团体和各个阶层进行讨论沟通,制定一个高度透明且满足大多数人要求的规划,并且尽可能的杜绝利益集团的操盘和政府部门的暗箱操作。例如:为了使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最大程度的参与,2040芝加哥区域规划采取了一种新的途径,即“共识:区域行动的蓝图”,而为区域未来的30多年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共同的远景。
最后,除了通过监测及时反馈周围交通的信息,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有效及时的调整外,还要强调政府职能部门实施的手段应富于变化。例如:规范城市交通出行的相关立法体系;政府通过经济补贴、减免税收以及政府投资等方式确保资金的合理运行;通过行政审批或签订合同等鼓励或限制某些项目发展;动员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公众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规划起到了监督作用。
4、确立公交优先的目标
其实,我国一些大城市实施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提出由来已久,但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原因也是由于多方面造成的。首先,要想建设成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体系,必须投入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一定的建设周期以及有限的线网密度和服务范围,因此,还需一定的时日;其次,我国的公共交通事业长期缺乏资金支持,其相关的公交服务水准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此外,小汽车的迅速增加并占据陆上的大部分行驶路面,也是地面交通发展的一个现实困难。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由于城市道路资源的限制,若想大面积的推广公交专用道必须加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即对小汽车的运行加以控制,同时应该采取经济手段对其有效的引导。
与此同时,政府是否加大力度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建设,并且让公共交通逐渐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首先,要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并加快相关轨道交通的建设,在满足市民出行需要的同时,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公交站点,铺陈公交线网。尤为重要的是,规划要有前瞻性,道路交通规划要与轨道交通、公交线网同步选址、同步规划。其次,要加快慢行交通的建设和换乘交通枢纽体系的建设,在综合客运的交通枢纽点、地面公交的中心站点建设大型的公共停车场及公交的接驳站,以便更进一步的实现公共交通的无缝连接,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
结束语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下,为了满足城市交通的通行需求,降低环境污染,要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的出行理念,并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绿色交通的理念。本文以通过对绿色城市交通的规划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推进绿色城市交通规划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顾尚华.汽车尾气污染—城市环境的隐形杀手[J].经济与 [1]管理,2011(1):40-41.
[2]孙华灿.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冷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14(09).
[3]巨新胜.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