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鸿飞
摘要:市政道路的畅通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出行的需要,加快了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还推动了城市经济,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影响力,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使得市政道路所受的负荷急剧提升,甚至一度出现交通瘫痪、路面严重损毁的情况,对市政道路造成了严重影响。路基作为市政道路的主要支撑基础,所承受的损害度要比其他部分大,这给市政道路的质量和安全埋下了隐患。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市政道路的路基防护施工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简要措施,希望能促进市政道路朝着高质量和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路基防护;解决措施
引言
路基是市政道路的重要基礎,承受着路基自重和路面的行车负荷重力,对市政道路路基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施工,是整个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主要工作内容,在路基铺设完毕后及时进行防护措施施工,能使路基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各类防护和加固措施,进而保证市政道路的安全稳定,提高市政道路的荷载力。因此,无论是对于社会经济利益,还是人们的出行安全,或是对地区性的经济发展,市政道路路基防护施工都起着重要作用,能造福社会、利及百姓。施工单位必须要把市政道路的路基防护工作摆在首位,从而保证人们的正常出行,为加快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打下坚实基础。
一、路基防护现状
我国目前市政道路路基防护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一)缺乏防护施工意识
在道路施工完毕后,大部分施工单位没有重视路基防护措施的施工,认为只要保持路面平整,不出差池就万事大吉,在防护施工上草草了事,这样的做法导致了路基在长年累月的车流负荷下容易发生位移、形变,甚至坍塌的状况,一旦路基不具备安全可靠的性能,路面就会发生裂射反应,引起下陷、断层等危险状况的发生。
(二)路基防护保养不当
部分施工单位在路基防护措施施工完毕后,不注意日常的保养维护,没有不定期进行土质抽样和位移测量等检测,致使一条新建的道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防护措施老化,人为损害严重,破坏了路基整体的稳定,导致路基逐渐出现损坏的情况。
(三)对车流控制力度低
政府监管部门对道路的实际承受荷载力没有明确的了解,也没有对往来车辆进行限重限量的监管措施,在汽车奔流不息的负荷下,路基往往承受不住大重量、高频率的荷载,致使某些压实不彻底的边角开始出现裂痕,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同时也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损失。
二、做好路基防护工作的必要性
路基防护工程所要用到的各种施工材料,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路面设计的规范要求。在路基土方施工时或施工完成后,要及时对路基进行养护,各类防护措施和加固结构要在稳定的土方基础上施工,施工所使用的混凝土、水泥砂浆等都要使用机械搅拌,严禁直接在砌体面或路面上进行人工搅拌。路基防护施工的重点在于路基边坡,包括路肩表面和边坡附近的河流;路基加固的重点在于处理多种不良路基,保证路基具有足够负载力,确保路面的坚实稳固。另一方面,路基在浸水后湿度增加,土的强度降低;湿度超过一定的标准后土的强度将急剧下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禁使用湿度超标的土方材料进行路基施工。路基表面由于受温差的影响而形成的热胀冷缩循环和干湿循环,导致路基强度的不断衰减和风蚀,在边坡附近的河流也会对路基造成冲击和侵蚀,同样会导致路基沉降、滑塌;在受到雨雪冲刷和地下水渗透的情况下,容易使路基浸水致使表层失衡,加剧了路基的损毁。
三、路基防护技术措施
(一)种植草木
在植草时要保持坡面平整密室,同时要保留一定的湿度和水分,以便于播撒草籽后易于存活,播撒完毕后及时进行覆盖,不定期进行洒水、除杂草等养护管理工作直到草木成长到能覆盖坡面。在设有圬工骨架的坡面上,播撒草籽时要将骨架嵌入坡面以便于骨架表面能与植草衔接。另外,应尽量选择易于成长的草籽和树木,例如狗牙根、百喜草、香樟树等等。
(二)浆砌片石护坡
浆砌片石防护措施主要有两种方式:骨架护坡和沿河塘、沟渠浆砌片石护坡。在施工过程中,砌体坡面要平整密实、走线合适,护坡面与两端面要修砌平整,圬工底面要与坡面贴合严密,坡顶与边坡间的缝隙均要封实。砌体石质要坚硬圆滑,能与浆砌砂浆咬扣紧密,严禁叠砌、贴砌和中空现象,确保砌体勾缝美观大方,每隔10米到15米设置伸缩缝一道。
(三)混凝土挡墙
对坡体进行混凝土挡墙的防护措施施工时主要分为放样、制作挡墙模板、浇筑混凝土和反挖回填四个步骤,具体施工如下:
1.放样
要按照市政道路施工标准来对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挡墙的具体位置、纵横高度和道路中线进行放样测量。在确定道路中线后要对挡墙的基础轴线和起始点、产生沉降的位置进行精确测量,然后在中线和挡墙各个点位与地面的相差高度进行测量,找出路基防护施工的基本水准点。
2.制作挡墙模板
为了保证挡墙模板的刚强度和稳定性,一般采用多层压缩胶版来作为材料,主要是因为这种胶版具有良好的韧性,在受力后不会出现形变情况,从而保证模板的尺寸精度。龙骨的选择上一般选用方木,对其进行水平和竖向设置,龙骨之间的间距需要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计算和确定。保证模板凭借的严密和牢固,避免出现漏浆现象。
3.浇筑混凝土
一般情况下都使用水泵输送、分层浇筑的方式来进行混凝土浇筑,输送泵的软管和浇筑面之间的落差必须要在2米以内,以避免出现混凝土离析的现象为施工标准,在进行分层浇筑作业时,浇筑时间应该把控在上一次浇筑的混凝土初次凝结之前,上下层同时浇筑时,需要注意前后浇筑距离保持在1.5米以上,如果要进行斜面浇筑,则要从地表开始,逐层浇筑,逐渐提升浇筑高度以保证每一个浇筑层之间厚度均匀。
4.反挖回填
混凝土挡墙的墙背回填一般都采用反挖回填的方式来进行,在回填过程中摩擦角度为35°,回填容量为19KN/m3,。回填材料应选用质地较粗的砂土,用小型机械对回填材料进行层层压实。回填施工中为了避免渗水造成地基软化,需要在路面标准高度50cm以下进行粘土夯实,墙体泄水孔以下30cm处也要用粘土夯实。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75%的标准后才能进行回填工作,以确保挡墙的坚固性。
(四)设置土木格栅
在路基施工完成后,要设置好土工格栅,可分两种方式进行,第一,在路基平面进行土木格栅铺设,要求尽量平整无皱,拉伸张紧,用插钉和土石进行压重固定,使格栅处于绷直受力状态,之后再进行土层填盖;第二在路基坡面进行格栅铺设,在边坡每填筑两层土,厚度大约在0.8m时就需要在两侧同时铺设一层格栅,以此类推直到铺至路肩表面。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路基一定要压实平整,无突起物,同时要做好排水措施,防止土木格栅遭受冲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市政道路不仅仅是要保证车辆的顺利同行,而且还要保证车辆能够安全舒适的通行,因此,市政道路路基就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高荷载力,只有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路基防护施工,才能充分保证市政道路的安全稳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荣幸.市政道路路基防护施工措施探讨[J].新材料新装饰,2014,(1):446-446.
[2]肖胜.市政道路路基防护施工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4,(4):434-434.
[3]武光.市政道路路基防护施工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6).
[4]石强.市政道路路基边坡防护施工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5,(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