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10-21 17:33谭卓婧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教育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90后”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受到了强烈冲击。做好“90后”大学生诚信教育,是目前高校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现状,诚信观的现状和其产生的社会原因,提出加强和完善诚信观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诚信教育;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A

一 、“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表现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他们符合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但部分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理解和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在面临环境变化和人际关系交往时,他们会感到不安、焦虑,导致压抑、紧张、痛苦等许多不良心理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一) 自我认知障碍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在自我意识中的学生,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1.骄傲。骄傲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自我认知。骄傲得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强烈的优越感,处处显示自己的长处,炫耀自己,且容易怨天尤人,挑三挑四,好像他是王是霸,没有瑕疵,别人都没有优点。

2.自卑。自卑是因为存在过多的自我否定而引起的自惭形秽。有自卑感的人容易轻视自己,觉得自己存在太多的弱点,否定自己的长处,或对自己的优势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经常表现出恐惧,怀疑,讨厌,并拒绝采取行动来逃避现实。

(二)情绪障碍

在消极情绪状态下的人,或在激烈的情绪状态,都会导致情绪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会受到影响,产生很多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各种措施调整,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1.烦恼。烦闷苦恼的事人人都有,失恋,考试不及格,同学关系不和,经济拮据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烦恼的内容。烦恼都是有明确的对象和具体的现实内容的。

2.焦虑。焦虑是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情绪。

3.抑郁。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表情苦闷,行动迟缓,常感力不从心,思维迟缓,联想缓慢,因而言语减少,语流缓慢,语音低沉或整日不语。

4.暴躁。是指容易发火,发怒,过分急躁,“一触即跳”,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因一点小事就表现出粗野蛮横,这种人对外界的容纳性相当低,许多人还有很重的“哥们义气”。

5.冷漠。冷漠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无论是悲、欢、离、合、爱、憎都漠然视之。冷漠者初期主要认为生活没有意义,心情平淡,出现抑郁状态,随后发展到强烈的空虚感,内心体验日益贫乏,不愿进行抉择和竞争,缺乏责任感和成就感。

(三)学习障碍

1.学习能力弱和厌学是目前高职和大专院校学生普遍的心理现象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弱,学生厌学是普遍的心理现象。一项调查显示,一些学生感到“无聊”或“厌烦学习”的比例已达到60%。厌学情绪特别明显,原本认为只有理论课程的学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动的讲座课,实践课也失去兴趣。许多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在补习班,有不懂的,不自主学习,出现考试挂红灯的现象,产生厌学心理。

2.自主性较强,但自制力較弱

许多学生在上大学的早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主要是远离父母而放松,可以事事自己做主,但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因为没有监督而不知所措,自制力弱的学生,会沉迷于网吧,恋爱等,最终荒废了学业,断送了自己的未来。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沟通或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进入大学后,学生的交际需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内心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然而,交流沟通技巧缺乏,交流范围狭窄,从而产生了很大的障碍,所以他们经常进入误区。这是因为高期望和低成就之间的巨大差距,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困扰。目前,大学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如自私,从小为所欲为,集体环境缺失,而导致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一个人独立地生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不足,这将使学生之间产生隔阂。在这个时候,一方面会导致学生有自闭症,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感兴趣的对象,有问题的学生会加重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变得越来越古怪,不言不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导致精神疾病的形成等。

(二)网络依赖症

许多大学生由于沟通困难,以至于到虚拟世界里去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切身感受到网络本身的精彩。因此,一些学生对网络依赖越来越多,有的甚至上网成瘾,每天花很多时间和金钱在互联网中,沉迷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疏离真实的生活,不愿与人面对面地沟通。

(三) 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学习的压力大部分来自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厌倦,这成为一种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和精神负担。学习上的问题,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参加各种证书考试和考研等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强迫症,焦虑甚至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进入大学后,一些学生,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导致自信心下降,继而产生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强迫,害怕考试。这主要是由于在高中学习阶段对老师教学的依赖,而进入大学之后老师经常讲得很少,自觉,自力更生,自我创造,成为大学学习的特点。

(四) 情感困惑

大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和深刻,接近成熟,但未完全成熟,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和情绪,情感体验是非常微妙的,是敏感群体的体现。例如,心情或情绪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有较大的波动,尤其是大学生有强烈的爱的体验,这种情感是最难把握的高级复合情绪。似乎每个大学生都明白,大学时缺乏成熟的爱的条件,物质条件不允许,双方都有变化和发展的可能性,未来工作不确定。然而,爱又是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巨大需求,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内部矛盾的心理压力。此外,失恋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失去了由心理引起的疾病也自然无法避免。

(五) 独生子女教育不当的后遗症

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由此引发了孩子的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是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孩子的任性,自私,缺乏沟通已成为家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难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对儿童过分溺爱,集体合作精神的缺失。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有很多坏习惯,这些习惯就成为精神病的原因,使得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三、应对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途径

“90后”大学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转变理念,尽快帮助其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快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和人生方向,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教育规律和方法,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开创教育新局面

对“ 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新理念 、新认识出发,着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着眼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注重与大学生平等交流,坚持尊重原则,满足他们的合理性需求,深入开展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传统美德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格、基本权利和责任、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把教育与人各方面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同时,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和交往手段,创新交流方法和教育手段,开辟有效的工作途径和渠道, 以一种贴近生活、令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 虽然“ 90 后”成长的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仍然应该深化爱国、爱校教育,培养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弘扬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民族传统美德,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对社会主流价值和传统美德有明确的是非判断。另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期。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综合了学校的各种资源形成了“新生行知大学堂”的教育体系,从而引导新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加强辅导员教育工作能力,提高教育工作水平

就学生工作的直接负责人辅导员而言,大多数都是“80后”,自身存在着缺乏社会阅历和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把握不足的缺点。 因此,应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个人素养,深入了解、跟踪学生的思想动态, 开创更多更新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发布平台,努力创造与学生平等协商的对话语境,提高学生工作的效度,树立“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思想,切实做到“ 关爱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引领辅导员走上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道路。目前,高校内辅导员队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多而杂、管理的学生数量庞大、学校和院系内安排的其他工作、疲于奔命难以集中精力去关心每一个学生。 鉴于上述情况,我校在强化辅导员角色作用外, 尝试了一些其他形式的方式方法,包括导师制、学长辅导员计划、班主任考评管理办法、升学导师制、就业导师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想法,掌握学生第一时间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赢得学生的认可,顺利地开展工作。

(三)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系统,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大学生处在成长阶段,思想和人格还不稳定,更需要我们关怀和呵护。“ 90 后”大学生普遍存在脆弱、敏感的心理特质 ,应进一步拓展高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渠道,开展多样化的有效的心理咨询指导。

开展情感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学长辅导员、新生心理普测、心理中心、 学生社团等形成课堂教育与课外培养的情感教育体系,探索情感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操作,寻找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

适当开展挫折教育,包括如何面对感情挫折、学习挫折和工作挫折。 通过开展各种课程努力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战胜困难、战胜挫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自我调适意识,以健康阳光的心态积极面对大学学习和生活。

(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对于个性突出、自信张扬、具有时代感和表现欲望的“ 90 后”大学生而言,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初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出现了目标模糊、消沉堕落的情况。因此,除了设立各类学生社团、参加各种志愿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外,还应对大学生进行个人规划教育。还可以通过开设《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并纳入必修课体系,每年开展“ 招聘实战”活动,组织出国、考研、创业经验交流会等。 通过科学系统的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制定个人规划,确定个人发展目标。

(五)实践感恩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感恩不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它也需要点拨和引导,促使人们形成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要认识到感恩教育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一种情感互动,更是一种感恩行动。

参考文献:

[1] 陳锡敏.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三个维度[J].高校理论战线,2011(02).

[2] 王广飞.“90后”大学生诚信观教育现状与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3] 王起友,王莹.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问题实证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6).

作者简介:谭卓婧(1969-),女,湖南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教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