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了解我们鄌郚乡土文化人才实际情况,加强鄌郚新农村文化建设,围绕“整合提升民间文艺人才队伍, 着力打造乡土文化品牌”课题,我通过与村干部座谈、与文艺爱好者座谈,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深入了解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思考。
【关键词】民间文艺;人才发展 ;乡土特色
【中图分类号】J120 【文献标识码】A
一、我镇民间文艺人才发展现状及经验做法
在鄌郚镇活跃着秧歌队、舞龙舞狮,民间舞蹈等民间文艺团体队伍128支。这些文艺团体领头人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为全镇培养了一大批民间文艺人才,丰富了传统文化的人才储备,增强了传统文化直面市场冲击的能力。 包括村综艺剧团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地摊舞台,他们相互切蹉,取其精髓,创新形式,扩大影响,已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二、民间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鄌郚镇位于昌乐县南部,全镇人口8.2万人。目前,全镇有各类民间艺术文化人才近500人,较为突出的人才50人,仅占文化人才总数的1%;且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制约民间文艺人才队伍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民间文艺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民间文艺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土秀才”。鄌郚镇虽然在民间人才培养上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人员分散,基础参差不齐,专业设置难以适应民间文艺人才培养需要,致使培养工作只能停留在表面,实际效果不明显,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间文艺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民间文艺人才扶持缺乏力度。民间文艺人才开发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十分有限,没有工作经费。尽管鄌郚镇制定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对民间文艺人才开发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些政策仍缺乏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加速培养、引进和使用民间文艺人才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民间文艺人才开发机制还不够健全,而且现有政策落实不够到位,致使政策缺乏吸引力,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发展壮大民间文艺人才队伍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民间文艺人才队伍培养,全面提升人才素质
1.建立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档案
建议文化部门加强衔接,在全面摸清和掌握第一手人才信息基础上,在当地媒体设立民间文艺人才展示专栏,向社会推介民间文艺人才,借此宣传当地文化传统、艺术门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民间文艺人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2.探索民间文艺人才培养新机制
举办届次性文化活动,通过排练、演出、办班、展览、交流、大赛等形式,培训民间文艺团体、文化大户和文艺爱好者,不断壮大民间文艺人才队伍。演出、比赛是展示培训成果最好机会,文化馆可在赛事活动中通过审查节目、帮助排练辅导,实现对农民的艺术培训。长期坚持下去,民间文艺人才匮乏问题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加强骨干型人才培养
民间文化传承者是一支不走的队伍,在外力作用下不断发生裂变,民间文艺人才就会遍地开花。建立农村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依托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等各类教学培训资源,加强对民间文艺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增强其创新能力。坚持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培训相结合,鼓励民间文艺人才自学、进修,有目的选送部分人员到相关院校深造,提高其文化技能、知识技能。对能力较强、水平较高、贡献较大的民间文艺人才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等。
4.加强组织型人才培养
目前民间文艺人才队伍中,特别缺乏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拓展农村文化阵地、创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能运作文化项目的人才,可多渠道引进和有重点地培养这类人才,通过关键人才带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近几年,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村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改变着农村人才队伍结构,可充分利用这一契机选拔一批大学生村官从事农村文化组织和管理工作。
(二)加强民间文艺人才市场化运作,大力拓展资金渠道
1.厘清现有民间文艺人才队伍市场化建设思路
第一,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民间文艺人才队伍,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专业艺术人员的积极性;第二,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第三,注意发挥农村文化经纪人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良好氛围、致富能力,为民间文艺人才作用的发挥搭建舞台,提供用武之地。
2.采取激励措施,促进民间文艺人才市场化发展
第一,待遇激励。建立民间文艺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将民间文艺人才的选拔同其职称评定结合,通过职称评定增强人才活力,并落实相应待遇,规定权利和义务,增强其责任感。第二,荣誉激励。建议县委县政府要争做“扬声器”,大张旗鼓地宣传民间文艺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加大对拔尖人才的奖励、表彰力度,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加其荣誉感和归属感。第三,政策激励。为民间文艺人才提供优先入党、提干、学习培训、技术服务等激励扶持措施。同时,由县财政出资设立民间文艺人才开发专项基金,为优秀民间文艺人才提供小额专项贷款。
3.健全联动机制,让民间文艺人才实现才尽其用
人才建设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特别是镇村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更要将民间文艺人才开发利用纳入重要議事日程。充分发挥引导、鼓励、支持作用,为民间文艺人才的发展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做到上下、左右联动,共同促进、激发民间文艺人才结对帮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四、着力打造地方乡土特色的文化品牌
打造文化品牌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是塑造城镇个性魅力、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鄌郚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借助丰厚的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乐器是鄌郚镇特色产业核心,也是鄌郚文化品牌建设的切入点。
(一)做好乐器知识全面普及及培训工作
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办法,加快农村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使乐器演奏成为本镇街头巷尾、信手拈来的娱乐方式,成为居民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重点抓好四支队伍建设,一是民间老艺人队伍,由崔继升负责,把全镇能吹拉弹唱的老艺人组织起来,自编自演,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二是机关干部队伍,由文化站负责,每周请专业教师培训两晚上,使每位机关干部都能弹奏吉他。三是教师队伍,由教管办负责,请专业教师每周培训一天,让每位教师不但会弹,而且能教授给学生。
(二)做好各项乐器赛事节庆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由文化站、教管办等单位组织每年在广场举办吉他文化周,组织由各乐器厂冠名的儿童吉他大奖赛,以及其他针对不同的群体定期开展乐器演奏比赛,实现本地赛事定期化、常态化。
(三)积极与各大院校建立对口合作关系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前期省经信委职教办已将惠好、百灵两家乐器企业和昌乐乐器协会列为企业实训基地,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潍坊学院音乐学院已在将我镇列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扩大交流合作范围,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培养一批乐器专业技术人才,为乐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不断健全乐器产业体系
在夯实电声乐器乐器产业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引进其他民族特色乐器生产线,促使乐器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使鄌郚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乐器产业基地、音乐之乡”。
作者简介:王子柱(1966-),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任昌乐县鄌郚镇文化体育广播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