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10-21 17:07杨慧莹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5年9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理论

杨慧莹

[摘          要]  团体辅导技术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调整和改善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增强团体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实践中将团体辅导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团体辅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7-0184-0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既是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的继承,也是结合现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发展,其中,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性内容,教育方式不断更新有助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团体辅导技术自1990年进入中国学术视野,逐渐成为大学生心理和思想教育的主要工作方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同时团体辅导技术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开拓了新的教育视野和教学方式。

一、团体辅导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高校学生团体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学生个体与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团体互动中,团体辅导不仅协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而且可以反馈学生在教学中的合理心理诉求;而学生作为团体的一分子,个体内在需要在团体互动中得以肯定和确认。

从理论层面而言,心理和思想有着相同的本质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映。思想活动作为心理现象高层次部分对心理活动起决定作用,支配着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方向,而思想活动的形成变化发展也受制于心理活动。当然不论是形成健康的人格还是培育高尚的品德,都是个体在知、情、意、行等诸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在“感性—理性”的认识过程中跨越心路历程,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团体辅导技术不仅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且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心理优化的功能。

从实践层面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实效性,前提是要强化对学生心理世界的了解。而团体辅导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的应用,首先突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师生观,强化以生为本,视学生为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思想政治课教师(团体辅导者)将教学目标渗透在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团体辅导活动中通过互助合作、启发认知、深入探讨、参与实践等方式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信念,完成思想教育教学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的说教、灌输教育方式而言,团体辅导技术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式更具多样性和主体性,更加适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方式,实践教育效果明显。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与团体辅导具有内在的、深层次的一致性,将团体辅导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切实可行。

二、团体辅导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一)团体辅导技术应用于“适应环境”的教学。对大一新生而言适应是个体积极改变自己生存的环境或者改变自己原有的状态,已获得所需的间接满足的过程,适应能力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己的必备素质,帮助大学新生顺利过渡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考虑到教学班级人数比较多,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一群不熟悉的学生坐在一起交流并推荐自己、了解他人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可以引入“结识有缘人”“个性名片”等小游戏,帮助学生学会在陌生人的环境中展示自我特长。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关注各种气质的学生参与其中,熟悉教学环境。

(二)团体辅导技术应用于“人际交往”的教学。人际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人际交往的体验如何,是影响个人社会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团体辅导中采用“我说你画”的小游戏,提供社会交往的模拟环境,辅导教师借助分享、回馈、角色扮演、行为改变等方法,协助每个成员学会表达自我、改变认知、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方式,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解决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三)团体辅导应用于“社会公德”的教学。社会公序的认知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入心理情景剧,安排志愿同学分组进行排练后在全班进行表演,从而带出问题,带出角色扮演者、观看者的情绪体验,引导全班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交流与互动,发现问题、澄清问题,并在讨论交流中一步一步导入对社会公序良俗的认知。角色扮演的方法在公民道德行为规范的教学和就业指导课程中涉及应试技巧、提升面试自信心等内容。

三、团体辅导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价值评价

(一)团体辅导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优势

结合学生思想工作实际,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引入团体辅导理念、方法和技巧,对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起到促进作用。

1.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应用团体辅导技术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师资源并拓宽团体辅导的运用范围以求得较大的教育效果。“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辅导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咨询师如果把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仅局限于个体咨询的话,他也就限制了自己可以提供服務的范围(Gladding ,1996)。”合理应用团体辅导技术不仅可以缓解师生之间的矛盾还有利于推进“双师型”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2.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应用团体辅导技术,教师通过心理游戏、情景剧、主题演讲等激发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团体辅导活动中学生为了获得团体的认可寻求改变而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对团体中的其他有着类似经历的成员是一种鼓励,可以增强个体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学生潜能。同时学生在团体中形成新的自我观念,能够在团体活动结束后对个体后续的言行观念产生影响,促进学生更好地与所在群体的互动和协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3.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教育教学的实践

效果。应用团体辅导技术可以通过虚拟的社会交往环境,切合学生思想教育重点的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我、改变认知、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方式,提高了学生实践参与趣味性和积极性,进而解决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4.增强团体凝聚力,形成有效团队实现教学目标。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团体凝聚力的强弱对组织的管理有重要影响。应用团体辅导技术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凝聚力强的大学生群体,集体意识强,容易形成统一的、积极的行为规范,为学生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团体辅导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不足

应用团体辅导技术有利于克服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不足,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环境的影响,比如授课人数众多(一般都在80人以上),团体辅导技术的应用也明显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1.个性化的问题不易暴露。2.教师在教学互动环节可能会忽视学生的个体情感体验。3.团体辅导有时会给一些成员带来伤害,应当考虑适度应用。4.对团体指导者要求比较高,而“双师型”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存在实践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会影响团体辅导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Ed E. Jacobs .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M].洪炜,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三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理论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