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鸣 吴珍
[摘要]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以下简称“访惠聚”活动)是自治区和兵团党委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新形势下加强新疆基层基础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有效措施,是具有新疆特色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兵团;民情;民生;民心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5)01—0033—07
[作者简介]刘心鸣,男,兵团党委党校副校长;吴珍,女,兵团党委党校副校长。
“访惠聚”活动成为2014年备受新疆兵团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职工群众关注的重点工作。在“访惠聚”活动的开局之年,为了有效推动“访惠聚”活动顺利开展,使“访惠聚”工作组下基层、做工作、有实效,保证今后“访惠聚”活动的有效坚持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及时总结“访惠聚”活动的工作经验,探索思考“访惠聚”活动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就成为一项值得认真总结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兵团党委党校开展“访惠聚”活动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绩、基本经验
2014年3月,兵团党委党校选派8名同志赴三师四十四团十二连、十三连和十八连开展“访惠聚”活动。工作组由刘心鸣副校长带队,3名处级干部分别担任组长,8名同志中包括2名女性,另外还有驻地师团配备的干部6名,第六师派出的干部1名。
(一)“访惠聚”活动的主要做法
在“访惠聚”活动中,兵团党委党校以落实“七项任务”为重点,以打造“两支队伍”(工作组、连党支部)为基础,以办好民生实事为抓手,坚持“走访为主、边访边惠”的工作思路,发挥优势、稳步推进、力求实效,着力突出五个“实”。
一是落实七项任务,力求实效。工作组入连一个月后,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和兵团党委党校自身的实际,研究制定了《兵团党委党校“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工作组2014年度工作计划》,把“访惠聚”活动的七项任务和连队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把开展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把各组的帮扶工作任务、责任要求、完成时限等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强化工作责任,先易后难,稳步推进。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基础。工作组在入连初期,首先,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规范组织生活。定期召开支委会,先后学习了车俊政委、刘新齐司令员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集体所有制连队的基本情况及常用维吾尔语口语等,提高对“访惠聚”活动的认识,增强对团场连队工作的了解。其次,加强制度建设。相继制定了《学习制度》《日常管理制度》《日志制度》《安全保障制度》《宣传教育制度》和《经费使用制度》等。最后,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规范“三会一课”,指导专题组织生活会。工作组成员带头为连党支部上党课,通过干部联系群众制度,与连队干部共同探讨党支部工作。在工作作风上作表率、在工作思路上出主意、在工作方法上相互学。在工作中,坚持“好人让连队干部当、好事让连队党组织办”的原则,为连队干部撑腰打气,树立连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连队干部服务基层职工群众的能力。
三是扎扎实实走访,掌握实情。兵团党委党校工作组所在的三个连队家庭户数多、人口多,为访到实情、了解民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工作组研究制定了详实的走访计划和入户走访方法。工作组首先召开3個会议——连队党员干部会议、连队民主管理委员会会议和群众代表大会,向连队干部说明“访惠聚”活动的意义和工作组的任务。随后,工作组对走访对象做了详细的分类,通过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连队干部,了解连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通过走访宗教人士,了解连队宗教管理和信教群众的基本情况。在对连队情况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工作组挨家挨户走访,确保不漏户。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工作组坚持做到“三个一”:问一声好、握一次握手、送一份礼(茶叶和方糖),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同时,将家庭信息登记与连队支部工作、多元增收台账相结合,避免做重复工作;将拉家常式聊天与信息登记相结合,避免以生硬盘问、机械回答、简单填报等方式代替深入细致的入户走访;将走访和接访相结合,坚持“宜入则入、宜谈则谈”,入户走访、田间随访、住地接访相结合。春耕农忙季节,在田间地头与群众交谈,以融入式访民情。在群众日常活动较多的商店、饭店、球场等场所,工作组则坐下来向他们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民族和宗教政策,与他们共同探讨连队发展和生产生活问题。在住地,工作组开门接访,详细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困难和矛盾。工作组的同志走访中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增进感情的话,嘘寒问暖的话,说的是实在话、心里话、老百姓可以听懂的话。有针对性、不失时机地宣传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性,明确民族分裂、暴恐活动、宗教极端主义的严重危害等。
四是访惠有机结合,实事求是。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困难和矛盾,工作组制订了问题记录表和信息反馈表,阶段性地把所了解的情况及职工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类汇总上报住地党组织。共性的、重大的问题统筹解决,个性的问题协调解决,对于政策问题和矛盾纠纷,坚持现场办公、现场解答、现场解决;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坚持“三位一体”的工作方式,由团和相关部门、连干部出面解决或者回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询问相关部门,了解进展情况,向群众进行反馈。发挥派出单位优势和每个工作组成员的特长,力所能及地满足职工群众的一些合理需求,特别是依靠住地党组织帮助职工群众解决一些原本能解决,但因种种原因未解决的事。在活动开展中,一方面边访边惠,取信于职工群众,掌握真实情况;另一方面,根据访到的民情,认真分析,围绕帮扶单位的中心工作,千方百计在宣传党的政策、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宗教和谐、加强组织建设、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发展思路、拓宽增收渠道、提供技术指导、开展技能培训、致富示范带动等事关长远的问题上下功夫。
五是发挥自身优势,惠及实处。工作组发挥优势,以就业、教育和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开展工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兵团党委党校工作组所在连队人多地少,大量的青壮年就业困难。为促进群众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工作组以劳务输出为突破口,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十八连工作组发挥优势,积极与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相关建筑企业和园林管理部门联系,帮助连党支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十二连工作组成员则走上了教学点的讲台,为连队学生教汉语、音乐。十三连的“全家福”活动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发挥了现代文化的引领作用。同时,工作组充分发挥党校作为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结合当前形势,把中央、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的文件精神送到基层。自住连以来,工作组领队刘心鸣副校长先后为四十四团、四十五团、四十八团、四十九团、五十团干部群众和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党校教职工、连队后备干部培训班、师市企事业单位领导,专题解读习总书记在新疆兵团考察期间的讲话精神及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兵团党委党校组织部分教师在副校长强始学教授率领下于8月18~22日,以送教上门的形式,在三师党校举办“连队领导干部培训班”。《兵团日报》和兵团电视台两大兵团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二)“访惠聚”活动取得的成绩
一是知民情、转作风,增强党性,锻炼队伍。“访惠聚”活动加深了干部对基层的了解,增进了与职工群众的感情,促使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和研究一些现实问题。尤其是对于年轻同志来说,大多长期生活在城市,对群众疾苦了解不深,对于基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清楚。通过“访惠聚”活动,很好的补上了这一课,达到了锻炼队伍的目的。在工作上“比学赶帮超”,在生活上“同甘苦”,工作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能力不断提升,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工作组团队。
二是交朋友、建机制,增进互信,促进和谐。工作组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通过结对子与少数民族群众交朋友,建立联系制度,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工作组成员已经与18户家庭结对子。领队刘心鸣副校长的两个联系户为贫困户,先后2次到古孙汗·艾莎家,送去慰问金,了解她生活中的困难,鼓励她教育好孙子;先后5次到艾尔肯·吐逊家,了解他妻子的病情,并送去慰问金、衣物、面粉和方便面等,总价值近2500元;十三连工作组帮助联系户艾加尔汗打了一口机井,解决了她浇水难的问题。十二连工作组的同志们则将民族团结之花种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中,他们在与维吾尔族学生共同升国旗的仪式中、共同游戏和学习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他们通过一首首动听的爱国主义歌曲将中华民族的观念、中华文明的血脉潜移默化地植入了孩子们心里。工作组通过建立宗教人士联系制度,与宗教人士共同探讨如何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共同学习党的宗教政策,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
三是促就业、助项目,实现增收,改善民生。就业问题是当前南疆少数民族连队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也是关系到基层连队稳定的重要问题。工作组以“促就业、助项目”为工作思路,一方面,帮助连队做好劳动力转移;另一方面,帮助从事农业的职工群众提高效益,使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工作组积极为连队和用工单位牵线搭桥,由连队派出一名干部专职负责,先后帮助连队转移劳动力900余人次。在农业增收方面,工作组通过组织连队群众参观学习,引导群众转变“棉花为大”的观念,发展城郊经济。十三连组织干部职工赴第五监区考察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十八连出资3000余元和连队党支部共同扶持“多元增收带头人”3人,从事蔬菜大棚种植和家禽养殖。在工作组细致工作下,一些群众的观念已经悄然发生转变,劳务输出和多元增收初见成效。
四是抓干部、強基层,夯实基础,维护稳定。兵团工作最坚实的基础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访惠聚”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和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工作组与基层连队党支部“有事共商量、问题共解决”,为连队稳定和发展出主意、想办法,相互交朋友,努力为职工群众服务。对于连队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具有历史累积性,工作组做幕后工作者,通过发挥派出单位优势,与相关单位、部门积极协调,由连队党支部出面解决或解答。十三连有1100多亩农田存在浇水难问题,工作组通过自身努力,积极与三师电力公司协调将电通到了地头,使职工节约种植成本8万余元。十八连有1300余米的田间作业路年久失修,农用机械作业十分不便,工作组和连队干部共同捐款1.96万元(工作组捐款5000元)整修出一条简易田间作业路,解决了150余户群众1035亩地的农机车辆上下农田行路难的问题。通过一系列事关群众利益问题的解决,“发展找支部,有事找干部”开始深入人心,连队党支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不断提高。
(三)“访惠聚”活动的基本经验
一是处理好工作热情与工作方法的关系。开展工作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盲目性,注意工作方法。活动开展初期既要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进行明确的工作分工,同时也要与连队进行积极沟通,利用连队已有的工作台账(例如多元增收表、低保户登记表等)完善走访信息,避免做重复工作。在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上不急于下结论、作保证,要通过团、连干部和其他群众全面了解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然后再给群众一个答复。工作组要立足于增强连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注意摒弃功利色彩和政绩意识。
二是处理好“访”和“惠”的关系。“访民情”是整个活动中看似简单,但又关乎全局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做到扎实、详实、真实。当然,也不能只顾一味走访,而没有实际行动,要把“访”与“惠”有机结合。首先要取得职工群众的信任,为职工群众做一些好事、实事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发挥优势,力所能及地满足职工群众的一些合理需求,拉近距离,取得信任,但不能以做好事代替工作任务,也不能遇见困难就“捐款”、入户走访就“掏钱”,更不能把“惠民生”当作“比实力”。现在许多职工群众甚至一些干部,总以为工作组身上装着钱,到处可以给钱,这样就会产生误区和一些新的问题,下一步工作将很难开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要边访边惠,取信于职工群众,掌握真实情况,又要根据访到的民情,认真分析,出主意、想办法,想方设法在惠长远方面下功夫。
三是处理好“富脑袋”与“富口袋”的关系。“惠民生”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帮扶和投入,同时也包括思想意识形态、文化等领域的引导和引领。既要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解决一部分人的多元增收、脱贫致富问题,也需要开展宣传和文化活动,解决思想认识和观念问题。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具有带头作用的帮扶户,通过做项目见实效,起到“少数带多数”的示范作用,促使更多的职工群众转变观念,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处理好七项任务和重点工作的关系。七项任务全覆盖是硬规定,同时要根据连队的实际和派出单位的优势有重点地开展工作。重点工作要着眼于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关系到大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派出单位是工作组坚强的后盾,要发挥派出单位优势,开展一些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工作,加强与基层群众联系,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五是处理好本单位成员与师团单位成员的关系。工作组成员是由兵团、师、团三级机关派出人员构成,在工作开展中,要注意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激发大家服务基层群众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组的凝聚力。同时要注意发挥兵团机关干部了解中央和兵团宏观政策的优势,向群众宣传方针政策;师团干部要发挥了解本地方实际的优势,为工作组活动开展提供建议意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二、“访惠聚”活动的难点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访惠聚”活动的难点
一是语言交流不畅。三师四十四团是维吾尔族聚居团场。兵团党委党校“访惠聚”工作组所在的十二连、十三连和十八连,除了有几名汉族干部和业务人员外,应该说是清一色的维吾尔族。工作组所有成员中,除十三连有一名维吾尔族干部精通维汉双语外,其余工作组成员基本不会维吾尔语言。工作组成员虽然定期组织学习维吾尔语,但是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录音带、视频课程等多媒体学习资源不足,学习效果不明显。工作组在走访过程中,连队配备一名懂维汉双语的维吾尔族干部随行,但连队干部的工作有时会与工作组走访相冲突。随行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翻译大概情况,使工作组对信息的把握不全面;翻译的汉语水平不高,有时会出现群众反映问题急切,但是翻译不及时,工作组干着急的局面。
二是任务不均衡。不同连队的人数、社情和敌情等存在很大差异,各个工作组之间也存在任务不均衡问题,需要根据连队实际制定工作任务。以兵团党委党校工作组为例,所住的三个连队户数、人数差异较大,十二连有210户,937人;十三连325户,1384人;十八连则有800户,4000余人。根据上级党委要求,十二连和十三连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走访完,完成走访任务,而十八连如果全部走访完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惠民生”方面,无论所住连队人口数多少,上级拨付资金都相同,这也造成了有的连队较为充裕,有的连队捉襟见肘。工作组在走访中为每户家庭准备了一份礼物(价值20元),一万元的活动经费对于十二连、十三连来说可以略有剩余,但是对于十八连来说则严重不足。因此,在工作经费分配上也存在不均衡问题。
三是工作资金问题。工作组开展工作需要一些项目和活动经费,由于各工作组派出单位性质不同、提供资金和项目的能力也不同,在对连队重大项目的帮扶方面,必然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兵团党委党校校委班子十分重视和关心“访惠聚”工作,校委会经过专门研究,从办公经费中拨出专项经费予以支持,积极动员教职工捐款(2.47万元)捐物用于活动的开展,但对于群众的期待,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因此需要“访惠聚”活动领导小组统筹考虑项目经费问题。
四是工作组成员的构成问题。兵团党委党校工作组在人员上注重选派政治素质高、党性意识强、综合能力好的同志,同时注意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段间的搭配,在活动开展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群众对农业技术、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需求大,而目前工作组成员中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组成员构成中迫切需要懂双语的干部。
五是对工作组的认识偏差问题。一些基层群众和干部认为工作组的任务就是扶贫救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期待送扶贫羊、救济款,在资金、项目方面对工作组有过高的期待,未能认识到工作组是围绕“七项任务”开展工作,这种认识的偏差为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困扰。
六是心理调适问题。工作组成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由机关工作到连队基层工作,由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角色转变,而且面对社会稳定的严峻形势,需要进行心理调适,克服焦虑、不安情緒,顶住压力开展工作。以十八连和十三连工作组为例,两个连队“6·29”“1·19”和“2·23”等案件直接涉案人员16人,涉案亲属及相关联人员近400人。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工作组成员需要提高自我解压、积极调适能力。
七是安保问题。兵团党委党校为工作组配备了必要的安保工具,师团党委为保障住宿安全也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但是,工作组成员在安全保障方面并没有进行过专业教育和专门训练,对一些器械的使用方法没有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突知识缺乏。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前期准备不足。工作组个别成员是第一次到南疆,对社会形势、风土人情等一些基本情况了解不够,对南疆社会稳定形势掌握不够;有些同志警惕性不高,有些同志过度紧张,有的因难以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感到工作难以开展。
二是需要加强对工作组的领导。要理顺工作组与各级“访惠聚”活动办公室、派出单位的关系,细化工作职责,畅通信息渠道,明确请示报告制度;完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由各工作组将了解到的问题集中统一向团党委进行汇报,团党委对问题进行汇总、解答,重点难点问题由师团党委统筹解决。
三是交流学习不足。其他单位开展“访惠聚”活动的工作方法、工作手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相互学习、参观、交流,取长补短,避免走弯路。但是目前的交流学习不足,也缺乏相应的平台和载体。
四是宣传力度还不够。向群众宣传“访惠聚”活动的意义和工作内容还不够,群众对活动的开展缺乏整体性的认识。
三、巩固扩大“访惠聚”活动成果、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业务指导
“访惠聚”活动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作组的指导检查,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限要求;统筹建立问题解决机制,信息共享平台和经验交流学习机制。要针对工作组的成员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对工作组成员进行民族宗教政策、师团连各项政策、民俗民风、团连基本情况等内容的培训和学习。及时向工作组传达中央、自治区、兵团对“访惠聚”活动的指示精神,并积极组织学习,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二)设立专项资金,推进惠民工程
为保障“惠民生”项目的实施,建立由领导小组牵头设立兵团“访惠聚”活动发展基金。在基金使用上制定项目申请制度,工作组在“访”的过程中研究确定一些小型发展项目和民生改善工程,由工作组和连队共同进行申请。发展基金委员会根据项目实施可行性和师团发展实际进行审核。小型发展项目和民生改善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增强活动效果、赢得人心、凝聚人心;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连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资金使用中,工作组和连队相互监督,保证资金落到实处。
(三)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舆论环境
完善信息报送机制,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对活动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对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和取得的经验成效进行宣传,统一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对活动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微信等新兴媒体信息平台建设,以通俗化、贴近生活的方式反映工作组的工作动态、生活状况,增强互动性、趣味性,使活动深入人心。
(四)建立长效机制,促工作见实效
南疆少数民族聚居连队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系统、完整的长效机制。第一,建立“访惠聚”活动机制。要在工作中做长期规划,保证第一批工作组未完成的工作或项目由下一批继续执行,第二批工作组入连前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才能让“访惠聚”工作真正落到实效,见到结果。第二,确立选人、用人机制。在选派下基层队伍上制定“一优三早”(一优: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优先;三早:早选早定早培训)的选人机制和用人机制。应提前利用半年的时间对下派干部进行语言、民族理论、民族宗教政策、兵团惠民政策、应急处突能力、心理素质、自控能力、生活技能、身體素质、自我和自觉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遵循为派出单位培养锻炼人才的宗旨,注重在人员选择上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方面的优势互补,让下派干部在基层工作时能尽快度过磨合期进入合作期,并在长期的工作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第三,建立联系机制。派出单位和所住连队之间要建立长期合作,将联系点建成示范点。
(五)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连队党组织存在工作经费不足、动力不够、保障不力等突出问题。“访惠聚”活动要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阵地作用,建立务实管用的机制,组建群众性文体活动团体,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和文体娱乐活动,扩大群众参与度和覆盖面,集聚正能量,消除负能量。监督落实各级党委对基层的政策,使政策惠及民生,提高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要重点培养敢于向暴力恐怖分子发声亮剑的基层干部,选拔培养政治强、敢担当、接地气、情况熟、有群众基础、能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优秀人才。要加强对维汉干部的双语学习培训,并对他们在政治待遇上多考虑,真正培养一批沉得下来、担当得起的认真负责的好干部。
(六)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加强基层宣传文化工作
面对极端宗教势力的渗透,宣传文化活动是有力地回击和应对措施。要着力发挥“访惠聚”工作组在先进基层文化建设的引领和“大熔炉”作用,发挥好兵团文化在增进民族团结和促进宗教和谐上的重要作用。在连队宣传中要改变“漫灌式”的宣传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先进文化,引领现代文化;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目前这个阶段在面对群众的宣传中要多使用维吾尔语,多提供汉文翻译为维语的电视影视作品,增强对基层群众的带动力、影响力、吸引力。加大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的引领示范作用,将原本集中在清真寺的各类社会人员,特别是青少年吸引到文化活动中来。
(七)解决南疆少数民族聚居连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消除影响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隐患
1.加强户籍管理。南疆团场维吾尔族比例大,相对聚居,部分连队社情、连情复杂,有些人员曾参与暴力恐怖事件、地下讲经点等,因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重中之重。但是我们的一些工作和任务要求与之结合不够紧密。比如,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居住连队和汉族连队相对隔离,少数民族连队社会、语言和文化环境封闭,维汉之间交流少,造成社会稳定的基础不牢;在计划生育和户籍管理中存在一些空白点,超生家庭很普遍,无户籍人员大量存在,有些家庭两代没有户籍,甚至有全家无户籍存在。十二连最典型的例子:一家6口人祖孙3代无户籍,一个孩子考上内高班,因没有户口无法入学,失去了受到良好的教育的机会,而成终身遗憾。对成年人而言,结婚时会因没有户籍而无法履行合法的结婚登记手续,也无法外出务工;新生儿没有户口享受不到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等;老年人没有户口,无法享受相关的医保、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政策。这些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不利因素。
2.加强职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在南疆少数民族聚居连队,存在人多地少的情况,部分富余劳动力没有工作,更没有固定收入,家庭生活不稳定。少数民族群众外出务工,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大多以体力劳动为主,所得劳动报酬相对较低,其中一部分人在思想上很容易受到蛊惑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对少数民族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要从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出发,结合劳务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技术培训,提供就业机会和拓宽就业渠道,解决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在职培训,应结合本地教育资源,加强对少数民族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的技能培养,重点是开展与本地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职业教育。鉴于少数民族妇女一般不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依托连队开展餐饮服务、纺织等方面的培训,重点在妇女实用技术方面加强指导,使妇女能够就近就便就业创收。
3.组织妇女集中培训,提高妇女自我保护意识。基层少数民族聚居连队,妇女在家负担重,体力劳动、抚养义务、精神压力大,社会活动少,经济上不独立。特别是妇女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基本法律知识,妇女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在家庭生活中,经过阿訇念经后,结婚和离婚就能完成,普遍存在无证婚姻、多次婚姻的情况。在无证婚姻状态下,男性居于主导地位,妇女婚姻的权利不受法律保护,导致妇女在婚姻生活中受到极大伤害。离婚后大多由女方带孩子回到娘家,孩子和母亲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急需加强对妇女的计划生育政策、《婚姻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课和活动,如刺绣课、妇女带头创业等,解决妇女经济自立问题,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促进家庭和谐。
4.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占领教育主阵地。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非常激烈,特别是在南疆少数民族聚居连队,信息闭塞,群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这块阵地很容易被分裂分子争取。在南疆少数民族聚居连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教育引导群众、争取凝聚人心。最基础的教育阵地是学校是孩子,要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学校软件、硬件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教育经费要落实到位。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孩子的双语教育,更要重视对“四个认同”的教育,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撒爱祖国、爱新疆和民族团结的种子。
5.加强对基层连队的集中整治,强化社会管控。新疆维稳的重点在南疆,南疆维稳的基础工作在基层。基层连队要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公安干警、协警分片包户制度,包片、包户、包人、包案,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做到“人人都管人,人人有人管”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形成严格的定期与不定期的入户走访机制,对包户成员每半月走访一次,对重点人员和涉案人员亲属不定期走访。结合集中整治、强化社会面管控工作的开展,加强“三类人”的管控力度,成功有效地遏制“三非”活动。严格请销假制度,严格掌控辖区所有人员的动向。对于长期或较长期外出的人员必须落实具体去处、职业、具体表现、联系方式,并不定期地与本人及所在单位或社区了解情况。
6.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宗教和谐。在南疆少数民族聚居连队,要处理好宗教事务,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基本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经常性地与宗教人士、重点人员及亲属座谈、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生活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使各项工作有计划性、有目地性、有的放矢。在宗教事务的管理中,实行少数民族干部挂勾清真寺制度、每周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积极奖励和鼓励进步宗教人士全力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做贡献。
7.加快集体所有制单位改革。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肖尔河滩是集体所有制单位集中区,全部为少数民族连队。在集体所有制单位管理中存在一定矛盾:一是连队人员身份与履行义务之间的矛盾。连队人员为农民,大宗农产品需要统一交给团场,但是没有职工待遇,连队群众的怨气大,造成干群之间关系紧张。有职工反映,集体所有制连队劳动力承包土地,也按照全民所有制职工管理和提取相关费用,却享受不到职工的待遇。二是土地规模小,不利于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影响了家庭收入,与全民所有制单位相比收入差距大。
8.加强连队基层党组织建设。关于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从我们目前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看,第一,不重视理论学习和思想武装,影响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有的党支部不重视学习,不组织学习,党员干部自身缺乏学习动力,不愿意学习,没有心思学习,不研究问题,不熟悉政策,最终的结果要么就是动辄训人,简单粗暴;要么是说话没份量,没有说服力,或者就是根本没有话语权。第二,对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经费支持不足。“要干的事情没钱干,想开展一个活动要花钱”,在这方面,基层党组织有难言之隐,一是囊中羞涩;二是审批程序繁琐。建议切实把“好人让基层干部当,好事让基层组织做”的要求具体化,确保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有尊严的为民办事。第三,我们目前接触到的有些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凝聚力、战斗力和基层干部综合素质的现状与当下“三期叠加”严峻形势的要求是有差距的,是不适应的,是不相匹配的。现在在维吾尔族聚居连队工作的汉族同志,都是上级委派的,他们除了工作和维稳值班期间,一般都不居住在连队,群众称他们为“走读干部”。这是一方面的问题,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汉族干部和维吾尔族群众的语言沟通障碍,严重地影响方方面面的工作有效的开展。建议加大干部“双语”培训工作力度,在维吾尔族聚居连队工作的汉族干部,一定要懂维语,否则,是很难开展工作的。
还有就是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不可小视。有偷奸耍滑的,有酗酒的,有赌博的,有贪占便宜的,有违犯计划生育政策的,也有明知自己家人或亲属有“戴面纱”等严重违规行为而不予制止的,甚至还有宗教意识浓厚,家族势力参与干预公务的,表现出潜在苗头。这些都是很严肃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杨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