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荫峰
[摘 要] 中药经过千百年来的临床试验已经获得了国人的认可。在中药的使用中,较多人认为中药比西药更可靠,由于中药中部分药草还有补药的性质,很多人对中药的使用上还存在较多的误区,如纯天然药材无不良反应、中药可以长期服用、煎煮时间越长药效越好等。对具体的误区进行探究,并对临床和妊娠期等具體时期进行举例,分析中药的安全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关 键 词] 中药;安全应用;误区;临床;妊娠期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7-0120-02
中药作为天然的植物药材,经过千百年来的临床发展,很多用药理论都得到了完善。中国较多的群众在西药与中药的选择上,往往都比较重视中药的质量。所谓西药治标不治本,人民群众普遍认为西药的治疗效果并不可靠,因此,中药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但是中药在安全使用中还有很多误,必须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用药误区的体现
(一)纯天然药材无不良反应
中药中的药材几乎都是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但是有很多不负责任的医师在售药时都宣称,纯天然的药材没有毒害,都是经过千百年实验,没有不良的症状。由于中药的种类繁多,很多人民群众并不是很懂得中药的药理和应用,对中药的治疗意识十分的模糊。然而中药在使用中,若使用不当会引起较大的副作用,即使有些草药都无毒无害,但是当两个相生相克的药品混合使用时,时常会引来致命的效果。中药根据毒性的大小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毒性越大越要慎用,很多都要遵医嘱使用。根据中药药材的特点,中医必须要进行望闻问切才能够对症下药。例如,在治疗脸部起痘的过程中,起痘一般体现的是肾脏器官等的有火有炎症的问题,不同的部位起痘对应着相应的肝脏情况,中医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判断是肝火旺还是脾胃不和引起的症状,若是没有进行辩证的治疗,把治疗肝火旺的药材用到脾胃上,不但不会治疗病情,还会引起病症的加重。
(二)中药可以长期服用
中药中的很多药材也比较常见,一部分也会是日常见到的果皮和草本植物等。例如人参,很多人都认为人参既能治病也能补身体,进而有很多人进行了长期的进食,可是中药由于药性的存在,并不适合长期的服用,若是此人气血正常,在长期使用人参后就会出现精神的高度集中,由于太过旺盛反而导致了精神错乱。因此,在中药的使用上要根据身体不同时期的情况来判断所要服用的时间。切记为了强身健体,而大量服用补药。例如部分便秘患者喜欢服用中成药牛黄解毒丸治疗便秘,却不知牛黄解毒丸中含有中药——雄黄,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如果长期、大量服用就可能出现“砷中毒”,发生毛发脱落、肝脏损害、神经感觉出现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即便是本草典籍中记载无毒的中药材如长期、大量服用,也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
(三)中药煎煮时间越长,药效越高
中药是通过熬取药材的汤汁进行有效成分提炼的,较多的人认为中药的煎煮时间越长,汤汁越浓药效越好。但是多年来的临床试验表明并非如此,由于中药中的药材比较复杂,药性也并不相同,长时间的煎煮不仅不会提高药效,反而会损害药物的机理,影响治疗效果。并且在煎煮过程中还要注意火候的控制和药材煎煮的循序。大部分中药汤剂仅需一次煎煮30分钟左右,煎煮两次即可。在中药煎煮过程中还有诸多事项应注意:部分中药应根据其药性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补益类中药、毒性中药煎煮时间宜长,以便有效成分溶出、毒性成分破坏分解,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质地坚硬中药宜打碎煎。性味辛散之品宜后下,不宜久煎,以防有效成分散失。
(四)中药越新鲜,质量越高
很多中药的品相并不是很好,越是干枯越是苦涩的药材其药性反而很好。在中药的使用中,也并不是越新鲜的质量就越高。很多药材都要经过烘烤炮制后才能产生更好的疗效。提炼后不仅能够减少部分药材的毒性,还能够较少同一种药材的药性,提炼出不同的等级,供给不同病症的使用。例如中药苍耳子就具有一定的毒性,经过炒制后,会呈焦黄色,虽然看起来没有生苍耳子新鲜、品相完整,但是其临床使用安全性更高,临床疗效更好。
(五)相近中药之间可以相互替换
中药的品种极其繁多,一般我国南方山区和原始森林中的药材多,很多药材也表现出了较相近的药理特性。在药材缺乏的时候,很多使用者都采取了相似药材的代替,但是,此种做法并不恰当。例如在感冒药的使用中,很多人并没有针对自身的病症进行分析,没有认清风寒感冒、胃肠感冒和热伤风等病理的区别,更没有对症下药,认为感冒药都比较相似,也都有治疗感冒的功能。服用后不仅没有减轻病症,甚至导致的病情的严重。可见相似的草药之间虽然治疗的病症相似,但是由于寒热不同等属性,使得治疗用途也不相同。
二、中药的安全应用探讨
(一)医院临床中药的使用分析
1.望闻问切,因人而异
中医最重要的就是望闻问切的过程,只有细致地了解了病人的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很多相似的病症,表现出来的现象还是有较大的差异,病者对自身情况不是很了解时,医生要肩负起责任,细致地询问和查看,找出病灶的真正原因。在进行药物搭配时,必须注意患者的差异性,儿童、老年人、体质较弱的人与壮年人在药物的吸收上有较大的不同,前者吸收的较慢,药物的计量适当的减少,对于体质较弱的人要询问其以往都吃过什么药物,并进行对症下药。
2.要防过敏
人们知道,很多西医吊瓶前都要进行青霉素试敏,而在中医用药过程中却几乎没有此类的现象,对中药过敏的人极少,很多中医医师也就忽略了查询患者过敏史的过程,然而在中药药材中,有过敏反应的药材却不胜枚举。很多并无毒性的试剂在混合使用后,也能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尤其在和西药配合使用时,由于中药的配置过程和配置药材的种类比较复杂,较多的药性机理和不良反应并不是十分明确,应该尽量单独使用,配合使用时也要谨遵医嘱,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3.选择质优的饮片和中成药
临床中要做到品种混乱者不用,出产于污染环境者不用,药用部位失准者不用,违规炮制者不用,霉烂变质者不用,给患者提供质量佳,疗效好的药物。尤其对有毒性的药物要严格按规定炮制,如川乌、草乌、附子含乌头碱的毒性药物,还有半夏、常山,苍耳子等有毒药物必须合理炮制后使用,防止患者中毒或引发不良反应。
(二)妊娠期中药的使用分析
1.妊娠不同时期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程度主要与胎儿的胎龄、药物的性质和剂量有关。于受精后的20天内用药,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即直接杀死胚胎或对胚胎没有影响。孕3~8周,是胚胎器官形成发育的阶段,胚胎各组织器官在迅速生长、分化,是主要致畸阶段,药物此时进入胚胎,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畸形、功能缺陷或致流产。孕中、后期,器官的形态结构已基本发育完毕,此时用药不太会致畸,但一些在妊娠期持续发育的重要器官,如脑、性腺等如受损,有可能出现发育不全等现象。
2.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妊娠禁忌
传统中医药理论很早就有妊娠禁忌的概念,传统妊娠禁忌主要考虑药物可引发流产、堕胎等中断妊娠的行为,而现代观点还要考虑其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副作用。目前按药物的副作用大小,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
禁用类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卫生部规定的27种毒性中药有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危害,应禁用。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子、红娘子、生甘遂、生狼毒等有很强的毒性,也应禁用。能直接兴奋子宫的中药如麝香、益母草极易造成流产,也属禁用类。
經过临床研究表明,中药的药理性质中存在着一些副作用,在进行药材搭配和药材使用时,必须要有严格的专业基础,避免错误用药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由于中药的使用中,人民群众存在着较大的使用误区,为了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有关部门还需加强对中药的使用监管工作,宣传安全用药的使用守则,普及中药的基本常识。相关单位还要加强中药药理的临床研究,对无明确反应的药材进行深入研究,从总体上保证人们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徐明.中药安全应用的误区[J].现代医药卫生,2013(11).
[2]杨新龄,李文娟.谈医院临床中药的安全合理应用[J].大家健康,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