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锋
【摘要】道路线形设计是城市发展整体品位的综合体现,通过平面、立体等多方面的技术融入,在考虑道路线形调整中的每一个细节的基础上,实现道路与城市形象提升的整体融合。本文结合贵港市港区大道(金港大道-经八路)项目,提出道路线形调整中应注重考虑的相关因素,为提升道路线形建设提供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道路;线形调整;注意点
一、简述道路线形调整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路线调整的原因
城市道路设计时,应遵守道路所在区域的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道路红线。但常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需要对原有规划路线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实现道路实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通常路线需要调整的主要原因:
(1)原有规划路线所经过路段大挖大填,造成土方量较大,工程造价巨大;
(2)原有规划路线周边建筑物拆迁困难时;
(3)受现状桥梁净空,桥墩等影响时;
(4)原有规划路线与现状道路预留路口衔接不上时;
(5)原有规划路线侵入农田保护区、军事用地、铁路、高压塔线路等不可占用的用地時;
(6)其它规划条件因素,如原路线规划半径过小,或平曲线之间的直线长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需考虑设置超高加宽路段中线的调整等。
2、 路线调整考虑的因素
明确路线调整的原因后,开展对路线调整设计工作时,应结合路线调整的原因,考虑设计新线形时要注意的几个因素:地形地貌、规划条件、竖向标高、规范、经济性能等因素。
3、 路线调整后的效果
路线调整后,不但要达到一定的美观性、经济性,还需要满足所在区域的规划要求,对原有的规划控制要求影响不大,方可实现真正路线调整的意义。
二、工程实例
港区大道(金港大道--经八路)工程项目(后简称“港区大道”)位于贵港市城东临港新区,贵港市中心城区东面,郁江北面。港区大道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起点接现状金港大道,终点至规划经八路,规划路线全长约11.8km。
规划路线红线宽55米,路线走向基本为东西向,主要经过沿途经港口路、南广高速铁路、进港公路、现状货运铁路,往东沿着规划进港公路线位,进入城东临港新区规划范围,经在建东环路往东与多条规划路相交,再往北跨过现状货运铁路,再往东至终点的城东临港新区规划经八路。
规划路线沿线现状主要为菜地、荒地、水稻田、鱼塘和经济作物地,局部为丘陵路段。
港区大道需要调整路线的原因有:
1、 起点至港口路段,约150米范围北侧 ,为贵港军分区、国防训练基地。路线北侧边线已侵入到该两处用地范围内。
2、 港口路为现状道路。与港口路相交处,路线正好穿过港口路现状桥台,既无法上跨相交设置平面交叉,也无法下穿设置立体交叉。
3、 由起点往东约3.75km处与现状南广高速铁路相交。南广高速铁路现状为高架桥,拟建港区大道将下穿该高架桥。南广铁路桥是连续大箱梁桥,独立墩基础,净空为6.1米,相邻桥墩中到中间距为32米。经核对,有三处桥墩侵入车行道内,无法设置路线贯通。
4、 路线经过南广高速铁路后往东约1公里处,路线穿过坦克训练基地,将坦克训练基地一分为二。
5、 路线穿过坦克训练基地后,道路北侧红线连续穿过三座高山,最高标高分别为193米,180米及120米。现场踏勘为石山,根据规划及竖向标高,该路段穿过山岭,如开挖的话,不但造成巨大挖方量外,对山体及生态环境破坏极大;如做隧道设计,工程造价也大。
6、 路线过坦克训练基地后,道路南侧红线毗邻现状货运铁路,最近距离为1.75米。
三、工程项目道路线形调整的技术运用
根据以上路线调整的原因,主要考虑地形地貌、规划条件、竖向标高、规范、经济性能等因素对港区大道的路线进行调整。
港区大道路线调整主要是为避开坦克训练基地。但坦克训练基地占地大,约730.5亩。要避开该基地,需对路线调整范围较大;并且路线穿过坦克训练基地后,与现状货运铁路相邻过近,且铁路将港区大道与其他道路分隔,造成港区大道与其他路网的孤立,降低道路利用率。
结合现状货运铁路南侧的总规路网,对拟建港区大道路线进行重新选择。综合考虑港区大道周边用地规划情况及服务功能,新的港区大道路线起点至高速铁路西侧路线保留,为避开坦克训练场地,经过高铁后,利用规划进港路作为新的港区大道路线;并结合现状货运铁路北侧路网对路线接近终点1.5公里段进行调整,从而合并成新的港区大道路线。
调整后的线路,高速铁路东侧路线基本上已经解决避开坦克训练基地、三座高山以及距离铁路过近的问题。但还需对原起点至高速铁路西侧路线进行优化,避开港口路相交处的桥台。
现状港口路与规划港区大道路线相交附近,为现状货运铁路和南广高速铁路。港口路上跨铁路为24x20米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型连续梁桥,而港口路与港区大道交叉口处为该上跨桥北侧桥台位置,挡墙高5-7米。近期鉴于项目的投资情况,结合起点至港口路段的现状问题,本次路线调整采取分离式立交形式,进行三个路线方案比较,避开桥台即可。
方案一:考虑避开桥台,满足4.5米净空情况下,将线路往南移,下穿港口路,近期为分离式立交形式,远期可设置2条匝道实现半苜蓿叶立交。该方案主要采取立体交叉形式,往南偏移线形。由于金港大道与港区大道、港口路相交路口较近,综合考虑,港区大道采用分离式立交下穿港口路,港口路与港区大道的车流可通过金港大道贯通。
方案二:避开桥台,与港口路相交形式基本与方案一相同。区别在于与金港大道相交路口附近再往南偏移,完全避开贵港军分区用地。该方案完全不需占用贵港军分区用地,但须增加与金港大道相交路口附近大量民房的拆迁,增加前期工程量及投资。
方案三:利用原规划港区大道起点线形于港口路路口往北设置平面转点,提高道路设计标高至桥台标高,使港区大道与港口路相交于桥台处,将港区大道与港口路采用平面交叉形式。该方案路口段北进口段无法展宽,机动车将在桥面进行排队等候;北进口为桥梁,下坡坡度较大(约为4%),不利于交通组织。道路标高与原地面标高高差较大(最大约7米),需要放坡处理或设置挡土墙,原道路两侧单位出入交通不便。由于该处标高较高(约为52米),而现状周边标高为45-47米左右。因此,对周边建筑出入口衔接会造成一定困难。
后经管理部门、专家评审,结合贵港市总体规划、道路两侧用地情况等各种因素考虑,推荐采用该节点路线调整方案一。另外,结合南广高铁路线东西两侧的线形,及上跨桥墩的位置,合理设置平曲线后,即完成了整个港区大道的路线调整。
四、结语
道路线形设计是道路建设的关键环节,各项设计指标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道路的质量、经济、以及行车安全和服务水平。合理的道路路线调整,既能满足规划要求,又能达到建设目的,完善城市道路路网功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CJJ193-2012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3]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4]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5] CJJ1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