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得民 郑广伟
【摘要】伴随社会的进步,为了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工作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突出城市特色,发展市政工程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给人们营造舒适生活环境,给城市塑造良好形象,利于城市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及特征、生态城市的设计规划原则、生态城市的设计内容及我国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现状。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不断加快,一些危害人类健康和城市发展的问题不断出现,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尖锐。这些问题在规划城市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很大危害,严重时会危害人们的生命与健康。也正因此,现代人们开始重视环境,并在努力探索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方法,生态城市概念也随之出现。生态城市强调自然和人的和谐发展,人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在规划城市过程中树立生态城市理念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我国有许多城市在盲目的设计生态城市的规划,规划设计工作还不够成熟。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渐进过程,是一场技术、体制、文化领域的社会变革。我们城市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应以生态优先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系统生物修复、改善环境、美化环境、景观休闲、改善气候、维护与提高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整体形象的生态服务功能。
2 生态城市的内涵及特征
生态城市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系统,生态城市要统筹兼顾城市的基础设施、生活环境、空间布局及自然环境等,要充分运用各种物质、能量及信息资源,充分体现和谐发展和稳定发展的特征,进而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的进步相协调。和以往传统的城市相比较,生态城市有其独特的特征:第一,生态城市可以理解为一个高效率运行的流转系统,它以基础性设施设备为支撑,给物流、人流、能源流及信息流运作提供条件,从而加快各种流动运行,降低城市生态污染与经济损坏;第二,生态城市是一个具有较高效益的转换系统,生态城市可以实现少量的自然物质投入,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出,并有效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第三,生态城市的规划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特征,生态
城市不仅要实现环境优美,还要保持在整体协调的秩序环境里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生态城市不仅注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还重视城市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进行城市建设一定要运用自然生态基础,重视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在保护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与提升,并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提升城市的生态效益。
3 生态城市的设计规划原则
3.1 转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
设计生态城市一定要转变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将降低碳排放量为设计目标。设计过程中要节约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建设城市交通系统、建筑系统等活动中坚持循环再生和自然生态制衡的规律,时刻遵循低排放、低能耗的本质,运用生态理念分析并解决环境、能源及废弃物处理等各种问题。
3.2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城市设计要坚持以保护环境为根本,坚持生态优先,有效利用自然条件,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不受到破坏,使城市和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进而有效延续环境保护。设计各类自然景观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不断完善其生态功能,提升基础设施的景观效应、生态效益及共享性。
4 生态城市的设计内容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的总纲领,合理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案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与前提。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含有很多方面,例如:技术体制、自然环境、减排目标、交通系统、城市人口容量等。建立技术体制主要是根据碳减排的潜力,寻找适宜的节约能源技术、新能源开发等低碳技术,进而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概率,提升风能、氢能、太阳能及地热能的运用比率,使自然的生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不断调整各能源的结构,迅速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效率。建立技术体制还包括推行碳汇机制,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合理利用与开发城市的草地、森林及各种湿地系统,设计过程中使用植树绿化、节能环保等技術;设计减排目标要合理利用生命周期法、实测法等测算碳排量法测算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碳排放量,进而深入分析碳减排的潜力,研究减少碳排量的途径,合理规划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设计自然生态环境要树立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观念,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来减少市政工程的工程量,方便排放洪水,降低基本建设工程成本,同时,改善周围环境质量、调节气候。城区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保留湖、河、塘等,把一些地段挖成人工河道,尽可能保留原有点,合理配置沿岸绿化;城市人口规模对城市的碳排放量具有重要影响,碳排放量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变大。随着我国工业化不断加深及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各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较大的人口规模引起城市用水、用地和环境等较大生态负担。城市局部气候会受到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出现各种变化,严重时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设计城市的人口容量时,要结合国内外其他生态城市经验,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模型,深入分析城市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对人类碳排放量产生的影响,进而规划出可
以有效降低碳排放量的城市发展模式;交通系统规划含有能源供给、交通工具及道路布局模式,设计交通系统时,要把用于发展低碳的资金投到节能交通工具的研发和使用中,与此同时,研究可以回收和处理交通工具排放气体的电动机技术。结合能源结构情况和城市交通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征收碳税等手段,根据各种交通工具排放物的含碳量合理征收税费。在日常生活中,多向人们宣传绿色公交理念,使人们树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提倡运用功能重构、空间感紧凑的交通模式,近距离范围内运用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远距离时运用公共交通。
5 我国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正在改善,整体正处于恶化,环境治理能力赶不上破坏速度。具体表现有沙漠化快速扩展,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森林资源正在锐减,草原退化不断加剧,水体污染较重,垃圾包围着城市,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致使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导致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将这些原因归为三个方面,即:工业化的压力、人口压力和市场压力。工业化压力是我国工业化发展较晚,要快速发展经济,难免以环境高代价、资源高消费换取的,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迫使人们为了生存,要开荒毁林,破坏植被,获取其利益,而获取利益的各种活动远远超过了自然可以承受的范围。
6 结束语
人类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为基础,进而打造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建设与发展对国家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如今,城市面临危机越来越严重,必须合理规划生态城市,深刻理解生态城市内涵,坚持各项规划原则,结合低碳经济、生态思想的理念,建设适宜人们居住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城市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雪梅.生态城市规划探索[D]. 大连海事大学 2012
[2] 田芮.浅析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艺术设计[J]. 美术教育研究. 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