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四 贾文毓
【摘要】主要采用统计法、分类归纳法对山东省枣庄市各行政村名进行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命名的分析和统计,初步分析了影响其行政村名命名的主要自然地理要素在枣庄市各个市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各行政村名在命名时所采用各个自然地理因素的数量及其比例。通过研究,加深人们对枣庄市各行政的了解,为枣庄市未来的全面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枣庄市;行政村名;自然环境要素;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K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130-03
地名是人类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的地形地貌等特征。近现代以来虽然人们对对地名的研究逐渐重视了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角度对地名的分析与研究还很少。本文通过对枣庄市行政村名进行整理与分析,借助统计法、分类归纳法等方法来研究枣庄市行政村名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地名命名规律。
一、山东省枣庄市基本概况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跨东经116°48′—117°49′,北纬34°27′—35°19′。东与临沂市之平邑县、费县、兰陵县接壤,南与江苏省徐州市的铜山县、贾汪区、邳州市为邻,西濒微山湖,北与济宁市的邹城市毗连。东西最宽56公里,南北最长96公里,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2.97%。境内所辖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等5区1市,设18个街道、44个镇、2个乡。
二、枣庄市行政村名的统计及空间分布分析
枣庄市境内所辖有5区1市,据统计行政村名总共2101个,其中滕州市1038个,峰城区284个,山亭区251个,薛城区234个,台儿庄区196个,市中区98个。
将枣庄市行政村名进行自然因素分析,其中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水文、气象、季节、矿藏、土壤、岩石、植物、动物、方位、颜色、距离。此外部分行政村名的命名时,考虑了多种地理要素,但不影响行政村名的分析。
(一)统计与分析方法
在统计和分析中主要采用EXCEL,对各类别自然因素的行政村名数量做了统计以及其所占百分比,然后进一步对各类别中小类别进行了相类似的统计,最后将其数据汇合在一起,以便清晰地分析枣庄市不同自然因素行政村名的分布状况。
(二)自然因素与行政村名
自然地理要素是人类在命名地名时重要的参考因素。在枣庄市的行政村名中,自然要素可分为12小类(表1),共计1830个,其中“方位”“地形”“水文”最为突出,占到统计总数的77.10%。
1.方位与行政村名
枣庄市方位类行政村名为763个,方位因素包括半、前、后、上、下、东、南、西、北、左、右、中、内、外、里、中、阴、阳、腰、边等,在地名命名中,通过采用方位因素,人们可以巧妙地进行记忆,并且精准地到达目的地。
由图1可以得出,枣庄市以方位命名的行政村名数量中,“东”“西”两个方位最为突出,分别占到总地名个数(以方位因素命名的总地名个数)的20.94%和22.88%。例如西陶庄,原名小陶庄、西泉长子、柳树园等山下小村,后因煤藏豐富,有人在此开煤井,渐成集镇,名陶庄,后分为几片,此村居西,故名;庄里西,旧名彭庄,后于此设里正,演变为庄里。1950年分东、西两村,改今名。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枣庄市东西两个方向的地形差别,以及人们对地名命名时采用的整体策略。
由图2可以得出,以方位来命名的地名大多位于滕州市,这个市地名数量占总地名数61.86%,说明枣庄市在东西两方向地形差异明显的地区位于滕州市。
2.地形与行政村名
枣庄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属于黄淮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呈东北向西南倾伏状。境内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形成低山、丘陵、山前平原、河漫滩、沿湖洼地等多类型地貌特征。
枣庄市地形类行政村名为435个,地形因素包括山、沟、梁、凹、洼、坡、埂、崖、垅、嘴、坎、穴、岗、滩、坂、窝、底、涧、口、峡、掌、岔、顶、谷、套、湾、头、坝等。
由图3可得,枣庄市地形因素地名以“山”“沟”为主,分别占到地名总数的26.90%和14.94%,说明枣庄市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地形较为复杂。例如,张三湾村,明代立村,因村坐落在张山麓山弯中,故名张山湾,后演变为今名;西石沟,明初建村。因位于石沟营西,村内多沟得名。
由图4可得,枣庄市以地形来命名的地名大多位于滕州市和山亭区,分别占地名总数的42.07%和25.75%。说明枣庄市境内山亭区和滕州市比其他地区地形地貌更为复杂多样。
(三)水文与行政村名
枣庄市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大小河流共有24条,京杭运河枣庄段为大型河流,横穿市南部,境内全长39公里。中型河流(伊家河、峄城大沙河、城郭河)3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条,流域面积在30至100km2的河流12条。除京杭运河枣庄段为南四湖泄洪河道外,其它主要河流均发源于东北部山区,分别流入南四湖和运河。
枣庄市水文类行政村名共213个,水文类别包括泉、河、瀑、溪、江、井、洋、海、川、湖、溏、潭等。
由图5可知,枣庄市水文因素地名以“河”为主,占到总地名数31.92%。例如西薛河村、西七里河村、苏河村、双河村、尚河村等,充分说明枣庄市境内河流等水系的广泛分布状态。
由图6可知,枣庄市以水文来命名的地名大多位于滕州市,占地名总数的42.72%,说明枣庄市水系在滕州市的发育状况较其他地区更好。
三、结语
通过上述统计分析,得知枣庄市行政村名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枣庄市行政村名的命名以“方位”“地形”“水文”为主,其中受“方位”的影响最大,占总体41.69%,且在方位中以“东”“西”为主,结合以地形因素命名的行政村名的分布状况,反应枣庄市地形的复杂多样。
2.枣庄市台儿庄区以各自然地理要素命名的行政村名比例比其他市区差异性更大,其中以“方位”因素最为突出,反应此地区地势的差异之大,从而为台儿庄区成为中国南北文化“分水岭”的提出提供一定的依据。
通过对枣庄市的行政村名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分析,揭示出人们在对枣庄市行政村名命名时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遵循的一定的规律,使得对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地理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地名条[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2]任建兰,公平.浅析地名的地域性[J].世界地理研究,2011,20(3): 163-170.
[3]崔乃夫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韩光辉.中国地名学的发展[J].中国科技史料,1993,14(4):3-14.
[5]贾文毓,李引.中国地名辞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