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015-10-21 17:12葛蔚陆文龙孙刚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9期
关键词:安全文化长效机制建设

葛蔚 陆文龙 孙刚

【摘要】目的根据某冶金企业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核心是在安全管理上要树立六种观念、走出五个误区和克服八种心态,实现安全理念从宿命论、经验论、系统论到本质论的升华。规范行为方式的重点是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安全监督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信息传递体系、隐患治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实现从自然本能、监督检查、自主管理到团队管理的升级。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安全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念、安全思維理念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文化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待安全的思维理念和采取的行为方式。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确保安全生产长期、稳定、有效运行的科学的制度、体系、机制和方法。其外在特征是:努力杜绝各类事故发生,保证事故率持续下降,最终实现零事故目标。其内涵特征是: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形成有特色的安全文化;通过推进技术进步,逐步实现本质安全。外在特征反映了结果,内涵特征反映了本质。本质安全重在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文化重在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据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调查统计表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88%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10%归结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通过建立安全文化,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在观念的更新和习惯的养成。更新思维理念的核心是在安全管理上要树立六种观念、走出五个误区和克服八种心态,实现安全理念从宿命论、经验论、系统论到本质论的升华。规范行为方式的重点是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安全监督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信息传递体系、隐患治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实现从自然本能、监督检查、自主管理到团队管理的升级。要努力实现安全管理在认识论上从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风险管理的转变,在方法论上从法律法规符合性向系统安全方法的转变。

一、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树立六种理念

1.1安全第一的哲学观

安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是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安全是企业的第一政治,安全是干部的第一责任,安全是员工的第一福利,安全是经营的第一效益。

1.2预防为主的科学观

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的本质含义包括预知、预测、分析危险和限制、控制、消除危险两个方面。为此,只有采用现代的安全管理技术,一是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二是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三是变事故管理为风险管理;四是变管理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五是变静态被动管理为动态主动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

1.3安全效益的经济观

安全也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确保安全生产,一是可以减少因事故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二是可以避免因事故产生的信誉损失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三是可以给员工带来安全感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四是可以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而增值企业的无形资产。

1.4安全教育的优先观

安全管理是每一名员工的责任。只有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每一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科学的安全理念融会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和每一名员工,贯彻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计划、财务预算、科技发展、信息管理、业绩考核、和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中去,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关心安全、人人注意安全的良好氛围,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二、安全文化建设需要走出五个误区

2.1分清“预防”和“避免”的基本概念

目前很多企业把“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当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理念之一。然而,这一理念的创立者,杜邦公司却始终把“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放在自己安全管理十大理念的首位。虽然“避免”和“预防”只有一词之差,但其内涵却相去甚远。第一,“预防”是条件,“避免”是结果;其次,“预防”代表主动,“避免”表示被动;第三,“预防”是相对的,而“避免”是绝对的。所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将安全理念回归到“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才是科学的。

2.2理解“审核”与“检查”的不同内涵

当前很多企业的安全管理活动中经常混淆“审核”与“检查”的不同内涵。“审核”是体系管理的特定活动,其目的主要是通过针对体系管理要素的符合性检查而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缺陷,以便于持续改进。审核一般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活动,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也经常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但均只对企业主要管理者负责。审核属于持续改进机制的范畴。“检查”一般系指上级对下级或者政府对企业所实施的查看、查考活动。检查的目的在于依据法律法规或者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通过查询和考核的方法发现问题并运用惩处手段及时予以纠正。检查一般属于监督约束机制的范畴。由于“审核”与“检查”所隶属的机制不同,其目的与实施效果也是不同的。往往“审核”采取激励的方法,而“检查”采取约束的方法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处理好安全绩效考核“双刃剑”的关系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制定目标、检查实际工作、衡量工作业绩、根据业绩进行奖罚和制定未来业绩提升计划的一系列综合管理活动。绩效管理对于充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尤其适应于西方文化“诚信、公平”的竞争环境。但即便如此,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绩效管理的着眼点也在从关注过去转向关注未来,也就是说不仅仅在于简单的奖惩,而更注重于员工未来的发展,即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更加清晰自身的差距和提升空间,从而更加人性化和具有人情味。因此,处理好安全绩效考核“双刃剑”的关系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应该慎重对待。

三、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克服八种心态

3.1麻痹心态

对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见怪不怪、习与为常、麻木不仁、熟视无睹。过高估计自己,过高估计形势,盲目自满,盲目自信。

3.2侥幸心态

对风险怨天尤人、听天由命、心存侥幸;宁可求天拜地,不愿脚踏实地;只想蒙混过关,不愿真抓实干,只想铤而走险,不要万无一失。

3.3懒惰心态

对事业懒懒散散、疲疲沓沓、松松垮垮、拖拖拉拉;不思进取、毫无斗志、得过且过、消极懈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4浮躁心态

对工作不求实效、虚张浮夸、心浮气躁、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想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只想风风光光张扬业绩。

3.5恐惧心态

遇风险色变、遇隐患慌乱、见事故退缩;对安全工作盲目恐惧,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对安全问题无对策、无办法、无措施。

3.6应付心态

对安全工作和各项管理要求只重形式,不抓落实;只看结果,不重过程;只走过场,不动真格;应付凑合,敷衍了事。只求面上过得去,不要工作过得硬。

3.7瞒天过海、欲盖弥彰心态

发生了事故不是实事求是地上报,而是迟报、漏报、谎报、瞒报,或者想尽一切办法将亡人赖为自然灾害、赖作不可抗拒、赖成突发暴病,对事故责任能瞒就瞒、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躲躲闪闪、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上述八种心态都是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大敌。

结束语

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而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诸多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但是,只要我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安全文化建设必将成为推进企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现代企业安全文化手册》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法与实例》

猜你喜欢
安全文化长效机制建设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寒露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浅谈电力基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评估研究
浅议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