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在建筑工程项目招标中遇到问题进行浅要分析,并分析了应对缺失与漏洞问题的策略方案,从而进一步促进招标、投标的有序进行,招投标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投标、问题漏洞、法制缺失、应对策略、法制规范
前言
纵观国内外的招投标的发展情况,大致分为:初始萌芽阶段、实验探索阶段、全面推广阶段以及发展成熟阶段。发展至今,招投标相关平台、制度、法制逐步完善,一定程度讲,实现了规范与法制的透明与健全。在相对过去比较完善的机制下,难免会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道德缺失等个别不良社会f因素的影响,导致招投标制度出现问题,因此要将加强政府的监管、健全法律体系、提高招投标双方的道德水准作为重要工作进行,促进招投标工作良性发展,为招投标工作创建更加完善的环境。
一、建筑工程中,招投标工作中遇到的阻碍以及问题
1、不良的利益驱动,导致各企业单位在招投标过程中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
在投标工作中,会出现一些权威招标人士采取一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举,为投标的竞争操作工作蒙上了“潜规则”的阴影。企业之间利用所谓的关系、人情进行暗箱操作,通过减少发布范围与力度、缩短投标时间、减少报名名额等方法进行内定工作,使投标工作蒙上了形式主义色彩,大大降低了投标的公平度,助涨了人情送礼等不正之风,使个别企业专注于培植关系人脉,忽视自身工程建设质量水准。另外,个别招标人士会滥用职权、采取不正当的地方保护的狭隘政策,故意约束甚至抵制有实力的投标企业,将公开、正当、透明的凭实力竞争的招标工作,转变成以人际关系亲疏作为评判第一要素的招标工作。
2、招标工作中,部分参与人员能力素质过低。
在招标代理的人员中,个别素质偏低,能力低下,缺乏职业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灌输,主要表现在:面对强大的利益诱惑下,不能做到客观公正的评判,道德缺失,缺少一定的自控能力;缺乏专业经验,文件不全面、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无视法律的约束,随意泄露其他投标人员的投标价格等不良行为。
3、相关监督工作缺失,监督力度不到位,缺少执行力。
相关行政人员代表政府对招投标双方进行监督,应秉公执法,客观公平。但个别地方往往发生监督机构缺失的情况,监督执行工作不到位,一直抱着事不关己的想法,法制观念淡薄,导致一些举报投诉的情况不了了之,没有得到落实解决。
4、相关工程招标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漏洞,导致个别不当行为逃脱法网。
面对激烈的投标竞争,各大投标方专业实力差距较小,外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构的监督,导致招标工作运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存在诸多漏洞。尤其是在法律法规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使不法人员钻法律的空子,从中谋取不合法利益。
相关的法律文件《招标投标法》的监管范围只是总包招标,缺少对分包工程招标的相关规定与约束,导致总包中标者对分包工程直接发包,从而导致分包招标失控的情况。在第21条中,对投标人勘察项目现场事项规定不明确,往往使一些内定的投标方提前进入现场施工,逃脱公开的投标竞争。另外一些法规还出现国家法规与地方法规不一致的情况,失去了法律该有的严谨导致招投标双方工作没有办法进行。
二、以上问题产生的危害
1、对政府相关机构的影响
不利于国家廉政建设,导致法制、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以利益为重,忽视了法制的约束,滥用职权,有损国家机构的正直严肃的权威形象,极其容易失去民心,久而久之造成一定的隐患。极其容易导致政府机构与商界企业背弃道德规范、忽视法制的重要性,助涨了相互勾结、贿赂以及阳奉阴违的不正之风。
2、对投标者的影响
使部分投标者抱有侥幸心理,对提高工程质量产生懈怠心理,一味追求处理人际关系,因小失大。比如:采购原材料时,为降低成本,采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偷工减料,不能严把质量关;为一味追求工程进度,省去一些施工材料的试验检测以及技术监督,导致监督环节缺失;为缩小成本,只是做面子工程,施工技术不过关。
3、对招标者的影响
不合理的竞争方式,导致行业的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使有实力的投标企业隐没,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投标方的专业水平,最终导致出现豆腐渣工程,影响了企业形象,不利于民生的发展。
4、对社会的影响
公平、正义的缺失,不正当竞争盛行,不利于构建诚信社会;从民生的角度讲,不正当的投标竞争为豆腐渣工队提供了生长的温床,导致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给人民生活带来了隐患,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针对以上问题研究的对策方案
1、提高工程招标制度的完整性,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文件。
法制机构人员应仔细查阅相关法律文件,将文件中带有语句歧义、范围不明确、概念模糊等条文进行重新修正,文件不得大而化之,要精确到细微之处,以免范围太广使个别不法分子从中非法营利。要及时查漏补缺,将一些招投标中不良行为纳入到法律监测范围之内,使参与招投标的各方能够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创建公平正义的法律环境。另外,要将落实相关的奖惩制度,保护举报者隐私,惩治参与其中的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2、提高参与招投标各方人员的素质。
加强参与招投标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参与人员的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坚持慎独原则,不做权钱交易,做到公平正义、光明磊落,不搞暗箱操作。做好保密工作,自觉履行相关义务,坚决禁止损害国家社会利益的相关行为。
3、有效发挥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能。
国家纪检监督机构应当发挥第三方的监督职能,对招投标活动中的拖延工期、拖欠工款、伪劣质量等不正当行为应加以制止和惩戒。严肃对待举报事宜,严肃处理工程质量事故,并做到公开透明。并将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人员身上,监察人员应以身作则,出现事故应敢于担当。
4、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普及电子化招标。
传统的招标形式多采用书面文件,流程复杂、周期长、成本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逐渐普及电子化招标,将传统的纸质化招标上升为数字化、网络化招标,实现无纸化、资源共享的新型招投标交易模式。有利于提高接受信息的速度,提高效率;评标专家可同时阅读电子标书、同时交流意见、同步评审、有利于加强沟通,评审的平台更加公开、透明。因此,在可靠稳妥的电子支付系统的依托之下,推广应用合法的电子化招标是适应时代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表现。
結语
综上所述,我国各个地方的招投标工作还存在一些小瑕疵,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道德素质的提升、法律的日益完善,我国的投招标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规,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磊落,实力强的企业兼并小企业,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扩大了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并为有效的提升小企业的实力水平奠定了基础。随着近几年不断的参与工程的招投标工作,了解到我国的招投标工作还是趋向良性发展的,为工程事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因素,促进了建筑工程的发展。各企业之间虽有竞争,但更多的是积极的学习,不断得提升自身水准,促使建筑工程行业蓬勃发展。面对开放经济状态,外资企业也在不断的涌入,对国内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亦是挑战,将竞争的压力转换为自身提升的动力,充分把握机遇,借势提升自身企业的实力才是重点。各方之间齐心协力,一定会将我国的招投标工作发展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杨景汇.建筑工程招标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产业与技术论坛,2012.11.9
【2】张新柯.试论建筑工程招投标问题及对策[J].河南建材,2012.5
作者简介
周梦博,出生于1987年1月1日,辽宁省,专业方向:工程建设管理及招投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