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园 李大炯 操岳林 陈少东 钱传彬
摘要:随着地上、地表空间资源的限制和枯竭,现今城市逐渐向地下空間发展,而地下外墙防渗水是施工的重点及难点。目前房建工程中地下室主要承担人防、地下停车位、设备间等重要职能,地下室外墙渗水不仅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更不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本文从房建工程探讨外墙渗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地下室外墙一般从导墙施工缝、楼层施工缝、螺杆眼、外墙贯穿裂缝、设备预留管道、后浇带处渗水,尤其导墙施工缝及后浇带处渗水频率较高。
一、原因分析
1、地下室外墙防水功能由结构自防水和防水材料防水组成,其中结构自防水是本,防水材料防水只是标,不能只靠治标不治本。
2、混凝土浇筑时施工部署不合理,外墙分多次浇筑(间隔时间过长),导致结构外墙形成冷缝。
3、地下室外墙高度一般超过2m,浇筑时无法使用串筒,混凝土碰到钢筋后产生离析,墙体根部因没有封堵,导致砂浆流失,进而形成蜂窝、毛细孔通道。
4、目前很多导墙和楼层施工缝处采用止水条,若止水条安装、凿毛不到位等易造成此处渗水。
5、因墙体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后期养护不到位,形成墙体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
6、防水材料的质量达不到要求。每个结构都有允许的沉降,而部分防水材料的延伸率不能满足高层沉降的要求;
7、防水材料不按照规范、图集施工,施工缝处未加强,搭接短,尤其墙体出现空铺时,极易拉裂;
8、回填土中夹杂石块等的尖硬物体,回填时没有采用合理的方法导致坚硬石块将防水保护层级材料(涂料)破坏;
9、目前外墙防水材料保护层较多采用泡沫板或挤塑板,工人施工中存在漏铺的情况,此时回填土在遇到雨水会有轻微的下沉,土体下沉不经过泡沫板直接拉裂材料;
10、止水螺杆使用不当,使用穿墙螺杆,或者止水螺杆两端处理不当,容易刺破材料,造成防水功能破坏;
11、当墙体较厚且混凝土标号过大,用于补偿收缩的外加剂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时,结构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产生温度裂缝;
12、外围竖向构件模板封模板时未清理根部锯末等施工垃圾,导致墙柱底部夹渣,浇筑混凝土后竖向构件根部不密实,导致渗水;
13、设备管道穿外墙,尤其是密集型管道穿外墙预留施工,对防水节点处理要求较高,后期防水处理不当造成外墙渗水。
二、施工对策
1、混凝土浇筑前,对墙底根部封堵验收。现场施工员组织工人技术交底,明确施工部署,强化工人责任意识;班组长及移泵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施工顺序;外墙严禁出现施工冷缝,沿外墙连续循环浇筑到顶;墙与梁的交接区域须采用钢丝网拦截,且墙顶处混凝土浇筑宜加大浇筑量,防止混凝土流失;加强过程管控,每道工序质检人员必须进行交接检验,前一道工序施工合格且工完场清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2、目前市场上的止水条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地下室施工周期长,在雨水季节,止水条遇水膨胀,失去作用。防水施工的本质是在增加渗水的路径,很多止水条不是留槽预留,而是采用凿毛后放置,此时止水条下部产生空袭,导致渗水路径并没有延长。止水钢板是目前施工缝处理最好的办法,10J301中将外墙分成若干段,导墙上有施工缝,板下面也有施工缝,但楼层上的施工缝没有解决。导墙位置可以采用止水钢板,每层地下室楼层也可以做个翻遍预埋止水钢板。
3、地下室外墙基层验收是防水材料施工的重点。地下室外墙螺杆修补及模板拼缝处理点多、面广。外墙凸凹不平,极易造成防水材料受拉时发生破坏。防水材料进场时,做好见证取样和留样工作,以便过程中进行对比控制,有时进场的材料是好的,可能施工过程采用的材料又是另外一种,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过程监督和管控。
4、地下室外墙裂缝可以提前进行裂缝宽度和深度探测,提前查找贯穿裂缝,其余表面裂缝和施工缝部位提前用渗透结晶性涂料修补,贯穿裂缝提前从外侧注浆,提高结构的自防水能力。施工防水材料时,重点区域增加一道附加层。防水交底应图文并茂,结合施工现场具体位置给出具体做法。
5、目前的防水图集中,外墙外挑底板上面防水部分仍采用聚苯板和挤塑板,回填土方时,土方倾倒的冲力极易砸坏下部防水保护层。部分图集采用细石混凝土作保护层,可以抵挡土体的冲击荷载。
6、泡沫板或挤塑板的粘贴应加强过程监督控制,不可浪费材料,也不可以减少粘贴量,粘贴量越少,防水材料与土接触越多,后期拉裂破坏的越明显。
7、土方回填时要分层夯实,土方下陷的越多,多防水保护层及防水材料的拉力越大,破坏也越严重。回填土方会有自然下沉的过程,需要尽力控制下沉的幅度,并做好防水材料拉开区域的记录。
8、外墙后浇带剔凿困难,混凝土浇筑亦困难。施工时一定要采用止水钢板,同时浇筑过程加强振捣,后期采用带模养护3天~7天,然后挂草帘浇水或用养护液养护。
9、通过与业主、设计单位进行协商,在满足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标号,减小钢筋直径、增加钢筋密度,从设计的角度尽量降低外墙产生裂缝的可能。
10、外墙设备预留管道施工时,提前对设备管道布置进行优化,并在管道根部刷渗透结晶涂料加强处理。
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链条多、人员多、程序多,管理应层层推进。通过以上环节各个管控,做好防水的标本兼治,最后才会大大减少外墙渗漏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