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市政管理现状 提高市政管理措施

2015-10-21 17:10丁建新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城市管理新形势重要性

丁建新

摘要:市政管理是建设优美、整洁、文明社会的保证,是政府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与市民生活直接相关的政府重要职能之一。市政管理是以保障市民生活环境、维护城市设施为根本出发点,能够将政府管理与市民利益统一起来,重塑市政管理形象,加强市政管理力度,是市政管理部门一直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新形势 城市管理 重要性 现状

市政管理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水平的体现。随着中国法制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必须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展现。作为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市政管工作,必须要界定清楚政府职能和市民权益间的界限,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一套完整、高效的市政管理体系。

一、市政管理机构存在现状。

我国城市政府的管理职能与管理内容广泛而复杂,这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市领导县的市政体制,城市的管辖区域除了包括市区之外,还包括大片的农村地区,我国城市政府现行的市政职能所体现出的全能性、全面性特点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制度环境下的产物,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层层集权的痕迹。在以城市政府为单中心的市政体制下,市场经济和社会自治受到极大压制,管理城市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都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市政府在对公共和私人领域实行全方位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它们又简单片面地把城市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等同于政府直接去干预和管理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直接介入企业的人财物和产供销等相关的运行环节,形成了一套"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而且在管理过程中,市政府经常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性命令等强制性手段来控制城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迫使企业成为政府的附属物,严重制约了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过多的参与和干预了微观经济的运行,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情。

1、 市政管理机构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在现代的城市环境中,能够很好驾驭市政机构运作的管理人才队伍还没有形成,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市政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主要决策者,懂得国际贸易、金融、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人才短缺;工作人员大都缺乏现代城市经营理念和城市管理理念,知识更新慢、创新动力不足,不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市政管理部门缺乏足够的自主权。

我国是实行单一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具有西方国家那样悠久的城市自治传统。建制市不是独立自治的政治实体,而是享有一定自主权的地方行政单位。地方各级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要服从于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上下级市政机构之间具有严格的行政隶属关系,上级政府可以随意解释或随时收回它下放到基层的权力, 使得各级市政机构难以适应这种随意性的变化,难以调动城市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对各级市政机构的职权做出专门明确的规定,其管理权限与普通地方政府几乎完全一样,市政府的权责分配不合理,上下级关系不顺,侵权越权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本该由市辖区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的事务但却管不了(有责无权),而不该由市辖区和街道办负责的事务却又必须要管(有权无责 )的状况。实际过程中 ,这种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3、市政管理部门林立,机构设置臃肿。

通常,在我国只要是处于同一行政级别、同一行政建制上的城市,其市政机构的设置在组织性质、部门类型、职责功能上都是基本相同的。每一级城市的权力分配、管理职能都极为相似。为了协调部门之间的矛盾和扯皮问题,经常需要由市长召集专门会议,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政资源去解决协调,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4、市政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协作,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的现象非常严重。现有市政机构设置的基本框架,实行各职能部门分别管理某一领域的公共事务,分别负责具体执行和资源配置,各部门的人、财、物相对独立,妨碍了部门间跨地区、跨行业的聯合与协作,阻碍了人、财、物的合理流动,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盲目引进、重复建设,导致了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市政机构的逐级审批制度,使得公共权力破碎化,每个部门都有权,但都没有完整的权力,企事业单位要办一件事,往往需要逐个报批,有时要盖几十个公章,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

二、市政管理创新措施

1、市政管理公用设施管理。

在市政公共产品上实行差别化价格管理。作为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市政公共产品应遵循不谋利、服务百姓的原则。价格应保持在维持供应单位正常运行的水平上,对于面向市场开放,具有竞争性的市政产品、设施,应放开价格管制,吸引市场资本进行投资经营,使其经过充分竞争后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市政设施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管理时所要面临的问题。划清政府职能与市场的界限。政府的职能是服务市民,为市民提供基本的保障。城市管网的建设需要整体的布局和统一的规划,城市管网的建设可以由国有控股公司承接,生产出来的公共产品应采取市场化形式经营,面向市场,通过竞争获取经营权,向市民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在市政公用产品、设施的整体布局过程中,应根据居民人数规模规划建设。政府在建设及经营过程中,应起到监督作用。

2、 信息化、数字化管理。

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里,将市政管理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建立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的宗旨。节约资源,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有利于公平公正的透明制度建设。将电子信息技术运用于日常的市政管理工作中,可极大地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作为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制定者,政府同时又拥有大量的公共信息,新时期数字化管理已经受到国家建设部的高度重视,自2007年起设立了多个试点城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创新数字化管理方案是新时期的必然要求。对公众而言,它处于不容置疑的信息强势地位,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和市政管理工作相结合,利于中国的民主建设与法制化道路的发展。

3、 创新执法管理 。

市政管理应当广泛听取民生民意,从市民的真正需求中,寻求管理的平衡点。加强"官、民"沟通,可以对政府管理法治的合理化,形成反馈,对市政管理执法形成民意监督,可以向市民宣传市政管理的根本目的,互相增进了解,促进执法活动的顺利开展。改善市政管理执法工作。要明确市政管理的内容和执法的目的,市政管理保证城市市政工程设施的完好和运转,市政管理执法的目的在于保障市民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具有社会服务性质的根本属性。市政管理执法应当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宗旨,市政管理代表了政府,以"文明执法"来面向广大市民也是树立政府的工作形象,也是文明社会的象征。将法律的刚性与人文精神的柔性结合起来,做到勤政爱民,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城市氛围,集政府的管理与市民的需求为一体,重视执法的社会效果才是市政管理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的关键。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核心,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对于发展我国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城市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与机遇,因此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系是当前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窦谷山.在实践中探索,提升市政管理水平[J].城市管理

2.阚玉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市政管理和服务水平[J].时代潮流

3.兰.市政管理的问题与建议[J].政府工作交流报告

猜你喜欢
城市管理新形势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析如何加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数字城管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