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树
【摘要】本文简述了无障碍设计理念的概念及发展现状,探讨道路无障碍设计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并提出了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规划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国家及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规划市政道路建设时,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施充分的为我国社会弱势人群着想,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残疾人出行。因此,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深得人心,满足了残疾人的出行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关注残疾人的理念为无障碍设计提供了发展空间和需求。
1.无障碍设计理念的概念
我国不仅仅是人口大国,也是残疾人及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最多的国家,由于城市道路设计不合理,无盲道、无轮椅坡道等因素引起的出行不便,使得社会弱势群体的出行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无障碍设计理念的道路,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出行便利,成为可以在城市中自由行动的群体。而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计理念就是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具有出行障碍的人群,既可以方便他们的出行,又可以规范城市的交通体系【1】。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一下2类人流:(1)残疾人,残疾人流是指由于身体缺陷导致机体某些功能的丧失,如色盲、瞎子、耳聋等。(2)障碍人流,障碍人流是指受到客观的环境条件限制,如老年人、孕妇、小孩等。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必须充分的了解以上人群的出行需求,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道路设计目标,才会使得道路设计的更加科学合理。
2.目前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发展现状
2.1国内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现状
我国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理念最先是从北京提出的,从1985年提出至今,经过法律法规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无障碍设计体系。如在大型旅游景点都设置了盲道专区和坡道,方便了障碍人群的出行,也为残疾人提供了游玩的机会。
2.2国外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现状
美国作为提出无障碍设计理念的最早国家,为实现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市政道路提供了法律支撑和物质支持。在欧美国家大量的无障碍设计市政道路建设,大大的提高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出行率,方便了残疾人的出行,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且欧美国家的盲道设计大多较为规范,设施也更为先进。许多人行天桥及地通道都实现了电梯自动化,极大的便利了残疾人的出行。
3.无障碍设计的要点与原则
3.1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要点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要点就是为更多的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出行便利。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可以根据各种群体制定不同的道路设计规划,致力于满足各类残疾人的出行需求,最大程度的减小残疾人的出行障碍,一旦克服了出行障碍,他们也就成了无障碍者。
3.2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原则
国家针对我国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原则提出了要求,无障碍设计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五点要求:安全、可用、无障碍、可接近、可达到等【2】。以上原则旨在提高障碍人群出行的安全性,帮助障碍人群安全达到目的地,并同时满足不同障碍人群的需要,尽可能的兼顾所有人群的出行要求。而在我国人口分布中,残疾人口及障碍人群所占比例不容小觑,且分布范围广,统一管理难度大。因此,在进行无障碍设计城市道路时,必须要落实安全有效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实现无障碍、可接近、可达到的高效原则。
4.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理念的注意事项
4.1台阶的优化。在现代化城市道路建设中,台阶设计随处可见。在进行台阶优化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台阶的设计高度及宽度,还可在坡度较陡的地下通道和台阶较高的人行天桥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扶手,不仅方便了障碍人群,更对人们的通行安全进行了保障。在路面的设计可以采取醒目的颜色标示,引起人们的注意。
4.2坡道的优化
坡道可以设计成一种坡度较小的行进坡道,方便乘坐轮椅的残疾人经过,还可以设计成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缘石坡道,保持坡面的平整性,下出口略高于行车道,确保残疾人的通行安全。
4.3盲道的优化
传统的盲道设计采取醒目的黄色地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为盲人提高了便利,解决了盲人的出行问题,但是地砖的设计凹凸不平,盲人在上面行走时间过长脚部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没有体现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使得很多盲人并不愿意在盲人专用道路上行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盲人的出行问题。为了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好的服务于残疾人,现对盲人专道的设计进行了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盲道的位置和行走方向应该要保证残疾人能够顺利的到达目的地,确保残疾人的通行安全:(2)盲道设计要符合规范,在盲道周边要避免出现井盖、树木、台阶、电线杆等障碍,在需要转弯或盲道尽头应设置相应图案进行转换以此来提示残疾人【3】。
5.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规划的应用措施
5.1基于视觉障碍的道路规划设计措施
盲道北向砖应该处于盲道和进入盲道之间的位置,盲道北向砖可以采用内侧圆形砖和外侧轮廓砖,外侧的圆形砖将普通的路面方形砖的中心呈圆状挖空,形成中间带孔的轮廓砖,而内侧圆形砖的直径略小于外侧轮廓砖的中心挖空直径,其表面设计的有“^”形状的符号,该符号指向北方,将带有“^”符号的圆形砖铺于外侧轮廓砖的中心,就形成了盲道北向砖,对“^”符号的砖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方向正处北方并进行固定。如此盲道北向砖便可以随着路况灵活的调整方向,保证了盲道北向砖与周边砖的紧密连接,又為盲人指明了方向,避免了盲人走错道路【4】。除了盲道北向砖以外,还可以建立导盲路牌,导盲路牌应距离盲道边缘不远,以0.6~1.0m为宜,且导盲路牌的高度应在1.3m左右,这样既不妨碍盲人走路,又可以帮助盲人进行触摸。导盲牌上的信息应当简单易懂、触摸感明显、帮助盲人精确、迅速的读取信息。
5.2基于肢体障碍的道路规划设计措施
对于肢体有障碍的人群,在坡道上设立易于乘骑轮椅通过的行进坡道,而行进坡道的特点是坡度较低。缘石坡道应处于人行道2侧,有效的清除了路边缘石给轮椅者带来的障碍。坡道的防滑程度也需要采用特殊的材料进行控制,应时刻保持坡度的平整性、坚固程度及摩擦力度。在坡道上不易采用防滑纹路,严重的破坏了坡面的平整性。
5.3基于语言障碍的道路规划设计措施
交通标识牌应设置在明显的地方,牌上采用醒目的颜色来进行对比,其道路示意图要简洁明了,让人一眼就能明白道路的方向及所在位置。标识牌上的文字信息应明显的凹凸不平,字体大小适中、高度适中,便于人们观看,同时也要满足视觉障碍者对信息的读取。
6.结语
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应用,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的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发展目标,是现代化城市道路建设不可阻挡的科学发展方向。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计有效的保证了残疾人及障碍人群的出行安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有利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健. 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 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04:74-75.
[2]曹晓丰.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J]. 低碳世界,2013,22:147-148.
[3]张鹏.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J]. 环球人文地理,2014,10:35.
[4]李江涛. 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相关问题探讨[J]. 科技视界,2014,18:288.
[5]严若冰.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