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2015-10-21 17:12郑常波王人玉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9期
关键词:建筑空间现代建筑

郑常波 王人玉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辉煌的成就。然而,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却未得到很好的应用。本文通过项目实践——前海交易广场设计,来阐述中国传统园林的传承与创新,希望能对以后的建筑创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 现代建筑 建筑空间

1.引言

中国传统园林以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自周文王建造了第一个中国古代园林——囿,到后来苏州私家园林的兴盛,通过各个朝代的洗礼以及传统思想文化对其的影响,逐渐发展成熟。如今,完好保留下来的传统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的匠心独运的風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开始追求更为优美宜人的环境。不仅是在居住的小区环境里,包括公共建筑中的底层架空、空中花园、屋顶花园等,都体现着人们对园林的需求和喜爱。但如今,园林的形式也日趋多元化,作为建筑设计师,需要努力寻求一条中国传统园林的传承与创新的新道路。

2.项目背景、概括及定位

2.1项目背景

前海合作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西部蛇口半岛的西侧,珠江口东岸,地处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主轴和沿海功能拓展带的十字交汇处,毗邻香港、澳门,是深圳市未来新一轮发展核心之一。面对如何调试高密度城市空间以及改善千篇一律城市面貌等问题。为此,拟在桂湾片区选取一合适区域,打造特色鲜明、产业融合的前海交易广场,共建丰富多元的城市空间。

2.2项目概括

前海交易广场位于深圳桂湾片区一四单元交汇处,西侧为综合交通枢纽,南侧相临华润金融综合体,北侧相临腾讯控股地块,用地面积约7.9万m2,包括6个基本城市街区,总建筑面积60万m2。主要功能包括:办公、酒店、公寓和商业。整体设计,分期开发。

2.3项目定位

前海交易广场应体现全新的城市空间形象,并将创建区域核心公共空间作为首要内容,在紧张的城市节奏中营造一块高品质、可持续且环境友好的公共空间。本项目不仅是前海桂湾片区的物理空间中心,也将成为前海重要公共空间和特色建筑组群。

3.设计实践与浅析

在前海这片中国最前沿的开放热土,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具有中国文化标识性的园林景观,用现代的景观设计语言演绎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并与建筑造型和空间相结合,形成相互应借、园中看楼、楼中看园的现代中国园林。

3.1总体布局

设计之初,我们从中国传统园林中得到启发,借鉴于中国传统绘画中长卷的散点透视法,通过在基地内的不同地块营造多个景观中心形成整体的恢宏场景,水、曲廊、平台作为纽带将多个景观中心以及人的活动串联成一副极具活力的立体长卷。以绿化、水体为底,从中心绿地向周边地块延伸,形成一体化的绿色休闲空间,为深圳前海高楼林立的都市中心营造一片人们可亲近自然、宜游宜居的城市公园。

中央公园是一个集合了地下空间、广场、绿化、水体、空中连廊以及建筑物等多层面元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在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上铺张和延展;容纳了都市人文与生态自然的众多因子,并通过中国传统园林的构图章法与现代建筑的造型手法浑然一体地糅合和交织出一幅图画长卷,在展现现代都市活力的同时有效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人文精神。

3.2建筑设计

3.2.1裙楼设计分析

首层采用小尺度和分散体块的商业体量,结合水面和绿化形成宜人尺度的体验性商业街区;靠公园侧体量较小,与公园有较强的渗透关系;靠城市道路侧体量向上逐渐变大,并在剖面上形成面向公园层叠退台的关系;二三层裙楼中穿插空中连廊;在体量上裙楼与中部的公寓板楼一体化设计,强化横向线条,并结合设置绿化;裙楼体量中合理设置了办公、公寓、酒店等出入口大堂空间。

裙楼设计中融入传统线性空间与街巷院落,与园林的结合营造了一个中国盛市,形成一组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再现了清明上河图中街巷空间-院落空间-园中小筑-青山绿野的典型场景,凸显了“交易”的主题。

3.2.2塔楼设计分析

五栋高层建筑从自然景观、中国古塔、典型器物中寻找理性之美,加以概括和抽象,形成节节上升、逐渐收分的形体;五栋塔楼造型和而不同,在细节处有所差异;塔楼中出现空中花园和屋顶共享空间,打破了刻板单调的节奏,提供多层次公共空间;不同功能的塔楼具有相应的使用空间的划分,方整的建筑平面保证了较高的空间利用率。

具有中国传统楼阁特色的建筑组群,节节攀升的意向,体现蓬勃向上的深圳精神;中国韵味的园林与建筑的互相渗透与交融,形成“园中观楼,楼中观景”的格局,园林与塔楼共同形成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景观。

3.2.3中央公园设计分析

中心的大尺度园林形成前海区域难得的集中式中心公园,调节微气候环境;中心公园是一个包括了地下空间、地面空间、水面空间、空中廊道的垂直向的多层面综合体系,因此,景观面也相应地沿着垂直方向铺展,使各个层面上都能赋予迥然不同的亲身感受与互为因借的空间关系。

3.3节点设计

虽然中央公园被南北道路划分为东、西两区;但是通过国画长卷的手法分为若干主题节点串联起来却可以收到整体和一的连贯性和序列感效果。

3.3.1精品酒店区:亭台楼阁、曲水流觞、梨园佳音

取义于清明上河图,以亭、台、楼、水、岛为原型,营造一个独具中国园林文化特色的酒店绿岛。曲水蜿蜒、配以酒肆茶室,引入“曲水流觞”的主题,营造水道的主题性;反宇飞檐,描摹传统民居的屋盖掠影,层层叠叠,如画入境;滨水亭台,宜做戏台,好戏升腾,梨园飘音。

3.3.2台地广场:高台揽胜、滨水回眸

巧于因借,利用公交站场的屋面创造一个跌级而上的台地景观片区;一方面,有效地化解了公交站场大体量对于中央绿轴的视线障碍,另一方面,又通过平台高差营造一个提供市民休憩、休闲、观景的立体化高台都市景观面。濒临湖面,以精品酒店区的亭台楼阁和曲水蜿蜒为对景,滨水廊道听梨园佳音、回眸揽灯火阑珊!

3.3.3双桥漫步区:虹桥汲水、双拱揽月

取义于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原型,成转折角度平面布局;形成虹桥汲水与双拱争辉的态势;弧线的个性造型与富有立体感、穿越感的空间形态,不仅仅提供了热闹都市圈的识别性,而且构筑了中央湖面与水道风景的画框,画中有画。

3.3.4绿野与广场区:郊区绿野、嬉戏忘返

作为都市绿肺,以青山绿野为主题,营造一个提供休闲、漫步、运动的多功能坡地绿荫场所;同时,结合坡地与地下空间,设置了一个下沉的地下广场,将各种各样的现代性都市活动与运动在这里不间断地上演。

小结

前海交易广场作为对中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应用的一次积极的尝试,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发展道路上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条件的革新,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归纳和总结中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探索和开拓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仍然显得犹为重要。

文献参考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6-32.

[2]朱建宁,杨云峰.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J].北京:中国园林,2005(11)

[3]刘敦桢. 苏州古典园林[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4 -73.

猜你喜欢
建筑空间现代建筑
论现代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的优化设计
某休闲场所室内空问设计改造方案
浅析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
刍议陕西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分析
浅谈建筑空间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智能清洁机器人在现代建筑外墙清洁中的研究与应用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