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住宅室内适应性设计

2015-10-21 17:10贾晓宁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

贾晓宁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养老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国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由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观念,再加上老年人不愿改变长期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居家养老模式为更多的老年人和家庭所接受。文章在此基础上首先总结了老年人住宅居住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居家养老住宅设计原则,最后重点分析了居家养老住宅室内适应性设计要点,仅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住宅;适应性设计

引言

因为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老年人将大半辈子的财力和精力全投入到子女身上,导致很多老年人都过着拮据的生活,居住质量不容乐观。考虑到这些社会现状,提高老年人居住质量,为中国老年人打造适合他们的居住环境迫在眉睫。

一、老年人住宅居住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安全保障

老年住宅设计的安全性不足。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现实状况和需求,在家用设备(主要包括电气、燃气等)、安全设备(主要包括监控、报警设备等)以及生活需求处理(主要包括活动区域防滑、护栏、门坎)等方面不完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住宅区周边交通环境、社会环境恶劣,致使老年人容易受到伤害。

2、便利性问题突出

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导致活动范围较小且活动次数较少,目前普通住宅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出行、商业购物、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医疗保障方面,老年人需要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能够实时跟踪,能够随时解决突发状况,现在还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另外,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严重匮乏,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设施不齐全,很多娱乐设施由于无人管理,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同时对于生病老人的救助以及空巢老人和失独老人的安置设施也都不健全,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居家养老住宅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适应老年人的住宅设计应创造能使老年人健康、安全、方便、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要体现出对老年人的关怀,即坚持"以老年人为本"的基本设计思想。目前的住宅设计基本上都是以健康成年人为标准,没有考虑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变化及相应的需求变化。适应老年人的住宅设计应设身处地为老年人着想,从老年人的本身需求出发,在住宅的规划和设计中始终体现以老年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2、安全与便捷的原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器官逐渐老化,行动变得迟缓,视觉、听觉、嗅觉减退,反应力降低,所以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发生意外,摔伤、烫伤等意外事故都可能发生。安全性是老年人住宅设计的首要原则,在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需要进行专门的设计,保障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为了使行动不便的老人能便捷地到达各处,还需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无障碍设计。

3、适应性原则

在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考虑适老性问题之外,还要兼顾家里其他人的需求,这就需要老年住宅的居室空间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此外,老年住宅还需适应老年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老年人与子女家庭空间的变化。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住宅的居室空间有各自的需求,而住宅所具有的特殊商品性质,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仍然能在自己的住宅中方便的生活,对老年住宅的可改造的适应性提出了要求。

三、居家养老住宅室内适应性设计要点

1、卧室空间的设计

老年住宅和普通的卧室不一样,它并非只是承担常规的睡眠功能,其还常常还承担了许多其他功能,如上网、看电视、阅读等。特别是对于生病卧床的老人,卧室更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场所。和中青年人注重卧室的私密性相比,老年人的卧室更注重于安全和舒适。卧室应该具有良好的朝向,布置在南向以获得充足的日照。最好能让阳光照射到床上,在老人午休、生病卧床时,也能享受到阳光,同时也利于卫生,消毒。卧室还需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可以有利于调节室内空气及温度,帮助散出室内异味。也可通过调整门窗位置及开启方式,合理组织室内的通风。卧室的空间尺度要适宜。由于老年人多数有"起夜"的习惯,同床休息会吵醒老伴,特别是身体不太好的老人,一旦惊醒就难以入睡,很多老人都会分床休息。从这个角度考虑,卧室的开间、进深应能满足摆放两张单人床。当老人进入介护期,护理人员也可以和老人同室居住,方便照顾。另外,老人在介助期需要使用助行器或轮椅,在介护期需要专人陪护,因此卧室中应预留轮椅回转及护理活动的空间。

2、卫生间的设计

统计发现,卫生间是老年人最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并且会需要较多辅助的空间。合理的布局和无障碍环境设计,会使老年人使用起来更加安全、方便。卫生间的布置应靠近老人卧室,路线应短且比较直接,方便老人夜间如厕。老年人的卫生间的空间尺度应该比普通的卫生间略大些,避免空间过小,避免老人發生碰撞。另外要保证轮椅移动、回旋的空间,还应为护理人员留出必要的活动空间。洁具的位置和方向设计要适应老年人尺度和要求。坐便器、淋浴喷头、浴缸旁边均需设置扶手,辅助老人起坐、进出洗浴区域,以及在洗浴中转身等。卫生间地面通常情况下低于室内地坪二十厘米左右,高差的处理不能做门槛,以防老人绊倒,且避免给坐轮椅的老人带来不便,最好采用缓坡。卫生间的地面必须采用防滑的材料,如防滑地砖等,还可在湿区局部采用防滑地垫加强防护作用。地漏的位置和排水坡度的设置都要合理,保证排水顺畅,避免地面积水。老年人使用的卫生间应尽量选择外开门和推拉门,不宜采用内开门。因为卫生间内部空间通常较小,如果老人不慎摔倒或昏迷不醒,身体有可能挡住向内开启的门扇,外面的人很难进入,可能因此延误施救时间,造成伤亡。

3、厨房的设计

多数老年人行动不便,因此厨房与餐厅的位置应该尽可能的临近,厨房和餐厅连在一起的布局就更加的方便。地面要避免有高差,老年人步伐迟缓,行动相对不便,如果再端着食物等,即便是对于健康的老人,地面的台阶和踏步也是非常危险的,而对于以轮椅代步的老年人,厨房的台阶更是极大地妨碍了老年人自由进出厨房。老年人的身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加之需要考虑轮椅操作的情况,操作台的高度一般在七十五厘米比较合适。老年人的弯腰、登高等动作都非常吃力,厨房里的存放空间,例如橱柜、冰箱等,设置过高、过低或过深都不合适,橱柜分为底柜和吊柜,由于年纪大的人对身体的平衡控制力较差,伸手取物时身体中心会改变而容易失平衡。相对于老人来讲,底柜则比吊柜要好。

4、阳台的设计

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住宅应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功用的形式出现,比如阳光房与氧吧等,使阳台大面积的接受阳光,置于阳台中的植物可以充分的接收太阳光,从而为老人提供清新优质的空气,若将此空间设置于南向卧室与客厅之间,可使老人吸收到新鲜的自然空气,也使老年人的卧室在空间上得到了扩展。阳台可以设计部分落地窗,透空栏杆内可以设计花池,增加老人的安全感。

结束语

在我国大力倡导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居住问题是国家养老问题的重要方面。因此要求设计师必须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居住需求,以此设计出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进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弘.居家养老模式下的住宅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5(31):2-4.

[2]杨扬,宇文娟.居家养老住宅室内适应性设计[J].陕西建筑.2015(06):4-6.

[3]李娇.基于居家养老模式的老年住宅规划设计研究[J].美术大观.2015(08):100-101.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
嘉兴地区居家养老无障碍设施的调研与思考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完善研究
能力建设取向下失独老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集中居住的同单位离退职工居家养老探析
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调查与对策研究
绩效视角下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构建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互联网+”时代养老政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