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语文“生态课堂”的策略

2015-10-21 17:03朱娇娇
开心素质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雾凇生态课堂生字

朱娇娇

一、找准起点

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是否预习,学生预习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基础等都是教师课前要摸准和定位的。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必须参考学生的学习起点,这样才既能避免重复学生已经掌握的,又不会超越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雾凇》第一课时,教师从课题入手,从“凇”字入手,引导学生猜测、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出示“自学提示”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学生字词,探究问题,想法很好,做法很对。可是,当学生打开课本时,笔者却发现学生已经预习过了,生字注过音,词语的意思和自然段都有标注。这样,课堂的起点就不对了,课堂伊始,应该站在学生预习、初读过的基础上去设计教学。比如,课堂开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初读感受:“同学们,你们课前已经初读了课文,预习了生字词,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你对雾凇有了哪些了解呢?”让学生分享初读感受之后,再引导学生交流会读会写的生字,分享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一些好的经验,关注重难点生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这样就不至于重复去“初读”,不会为质疑而质疑,不会再次“预习”,课堂才更真实、更有效。

二、倾听学生

生态课堂“自主探究、合作分享、互动生成”的版块简洁清晰,课堂的重点就在“互动生成”,教师组织开展生生对话、组组对话、师生对话,在对话中要注意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思维、想象、表达,倾听是为了更好地引导、激发、促进。通过师生对话和评价引领,充分发挥教师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推波助澜等作用,通过对话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提升、有生长。教师的价值不在讲述了什么,而在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提升,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生长。依托教师的引领、点拨,学生的学习从肤浅到深刻,从片面到全面,从零散到珠串,所有这些基于倾听学生,关注每一个细节,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生成,把生成转化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如课堂中,有学生读错了“当年”的读音,教师不要仅限于纠正读音,还可列举几个句子,帮助学生学生区别“当(dāng)年”和“当(dàng)年”的用法,感受汉语的魅力。

三、意蕴悠长

语文是美的,春华秋实、山光水色、诗情画意都在这里呈现。语文课需要打开这种美,放大这种美,让学生体会美,并深深地爱上语文。所以,语文课在儿童味、家常味的基础上,更要有语文味。一方面,无论是教师的语言,还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富有情感。另一方面,要通過教师的引导,让每一段文字变得立体,变得丰富,打开文字背后的画面,打开文字蕴藏的情感,要让文字绽放美丽。比如学习一、三自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的基础上,播放一段雾凇的视频,淡淡的音乐缓缓流淌,千姿百态的雾凇呈现眼前,文字变成可感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想象描述:“漫步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雾凇千姿百态。雾气缭绕中……阳光照耀下……微风拂时……”精心的设计,不只是想象、表达的训练,更把学生带到美的境界中,美的语言、美的想象、美的画面,语文课便有了意境,有了韵味。再者,课堂要有抓手,要有中心句,要有气贯全文的线。这堂课中,“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就可以作为反复诵读中心句。当学生分层品读文字,朗读片段时,每到教师总结点评时就引读“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这样一咏三叹,气贯全篇、层层推进、意韵悠长,课就耐人寻味了。

四、拓展升华

语文学习不只是学习生字,朗读课文,品词析句,还承载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责任。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抓关键词品”是对的,但课堂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还要有知识的拓展,有情感的升华,有价值观的引领。从品词析句提升到感悟汉语,从感悟语言提升到感悟自然奇观,激发学生内心的自豪与热爱。第二课时结束后,也可以拓展一下其他中华奇观,让课堂为学生打开自然之窗、情感之门,让课堂成为学生灵魂出发的地方。(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进士学校)

猜你喜欢
雾凇生态课堂生字
雾凇岛的“繁花”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雾凇奇观
斯诗私塾
雾凇岛
雾凇岛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