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防治康复的新模式

2015-10-21 16:40程振卫姚俊瑞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防治

颜 涛 程振卫 姚俊瑞

【摘 要】本文主要就精神疾病的防治模式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我国未来精神疾病防治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精神疾病;防治;家庭模式

随着现代快速节奏的生活以及存在的各类社会生活压力,人们心理世界的精神卫生及精神健康也开始走下坡路,而严重的情况便是随之而来精神疾病的出现。精神疾病虽然不是致病人于死地的绝症,但却是一个严重影响病人家庭,参与社会与他人接触并正常生活的疾病,它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自杀率,不容小嘘。

关于精神疾病的防治与康复,过去传统的模式主要是封闭、隔绝、强制性的管理模式。这类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病人外逃并扰乱社会治安,防止病人自杀。因为缺少人性化管理,使用单一的用药模式或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对病人缺乏公正平等的对待,并且去少人文的关怀与爱心,导致精神病人有严重的抵触情绪,强烈的孤独感,不但不利于病人身心的健康和恢复,还会导致病人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而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社会各界对于精神病患这一特殊群体的歧视与偏见,社会舆论对待精神病患的态度十分冷漠,让精神病人成为了一种另类的代表,这也造成了对精神病人的一种新的阶层划分和无形的压力,从社会的宏观角度上讲,并不利于精神病人这一特殊群体,因为他们得不到像其他病人一样的正常的对待和救治。其次,过去的社会医疗资源有限,精神病医院的床位数量跟不上病患数量的的需求。同时从看病角度来讲,治疗手段相对单一粗暴,没有十分明显的有效措施且资源投入力度有限。

我国的精神病防治与康复工作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并且起点低,直到2007 年我国的十一五规划提出,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康复工作,我国的精神卫生治疗才开始进入了一个转变的阶段[4]。现将现今采用的新模式综述于下。

一、家庭—社区—医院三合一治疗模式

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本中心,以医院和精神病医疗院为重症监护的联合模式,对病人施行综合开放式的治疗。病人在精神病医院治疗时间过久容易导致病人的情绪波动且频率较高,使得病人对医院及医护人员产生恐惧及抵触心理,容易加重病人的病情,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和缓解。采用家庭、社区、医院三位一体的治疗模式可以大大的减少病人对医院的抵触及恐惧心理,同时在家庭为单位的人为干预的基础上,可以让病人定期的见到熟悉的親人,增加生活的乐趣与兴趣,提高了配合医院治疗的积极性,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及减缓。以社区为中心建立精神防务中心、将病情较轻及恢复较好的人员集中到中心,这里和精神病院相比较更人性化,设施化境更加温暖,并且离家不远,可以实现家庭干预和集中治疗的双重治疗,有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及好转。社区内还配备有专门为精神病患者准备的娱乐活动中心,让他们体会到他人的帮助,并且不再有孤独感,在开展治疗的同时能享受到娱乐活动带来的乐趣,是的精神病人从内心中感到温暖,减少了负面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3]。

二、人性化的治疗环境及模式

新的精神病医疗中心其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进,病房的环境色调主要以暖色调为主,减少医院其压抑的气氛[2]。病房的居住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从最基本方面做到了人性化的设计。病房的外部环境主要以绿色为主,医院从外部看更像是公园。更重要的是病人不仅仅只是圈在病房里,而是享有一定的权利在病房外活动。同时,加大了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使得病人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用药模式,而是综合性的康复训练和治疗。包含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社会服务等,同时增加了工疗、农疗、娱疗、体疗以及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职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采用开放式的管理,解除了关锁与禁锢,不采取非治疗性约束,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享受正常生活。

三、新模式的特点

新的模式是在以前的旧模式的基础上改进的,这里面除了人文及人性化的考虑之外,也有着其科学合理的一面。郑春等将社区的病人患者分为两组并设计对照,其中一组是同时接受药物治疗以及家庭的有效干预,另一组则没有家庭干预这一项,仅仅是服用药物,3 年后干预组的病残率及直接的医药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痊愈率、康复率明显的高于对照这一组[1]。同时,新模式下,各县、各市、各区乃至卫生部门等都建立了远程网络平台,这样一来就能及时的把最新的精神病患者的基本病情资料及时的上传的网络平台,从宏观上极好的把握住了我国最新的病患情况及各个地区的分布情况及医疗治疗效果。对病人来讲,这种模式下能够享受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及康复训练[5]。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有关精神患者医疗卫生的防治会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资源投入,不断加入新的服务理念及治疗方式,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精神病患者的防治与康复这一特殊领域。因为精神病患者也是社会正常存在的群体的一部分,他们同其他患病的病人一样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怀及帮助,而且他们更需要帮助。开展新的防治康复模式,有利于病人的病情恢复,有利于病人的身体健康,更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加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雪静,骆焕荣.3315 例精神病人的社区防治护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7(03):82.

[2]杨德华,段明君,秦小荣等.成都市精神疾病社区防治模式初探[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08(08):42.

[3]骆焕荣,张雪静,邓筱璇等.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的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09):62-87.

[4]丁兆生,沙维伟,张晓斌.江苏省复退军人精神疾病患者的现状及防治模式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9(07):112-157.

[5]代素平,郭平,樊凌姿. 家庭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03):12-57.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防治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SCARED STRALGHT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倾听,
“自拍成瘾”被定为精神疾病
一亿中国人有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