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2015-10-21 17:15元文江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8期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关键技术

元文江

【摘要】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不仅严重影响建筑的外观,更是建筑质量的直观反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对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施工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技术理论与管理优化策略,以期为建筑行业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关键技术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行业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在我国建筑业中,房屋建筑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也开始应用广泛起来,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施工的关键技术是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某大型商超建设项目为例,对其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中节点技术进行了阐述。该大型商超建筑面积二十余万平方米,共六层,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其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截面为800×800mm,柱网尺寸为9.8×9.8m,梁和柱的混凝土标号分别为C30和C40。

一、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施工关键技术

(一)柱模方案

某大型商超建设项目采用的是木模,这也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木模技术。该工程主要使用的材料是18毫米厚的胶合板,规格80×50毫米的木方,在支撑体系中,采用的是角钢,玛铁扣件,槽钢以及扁钢等。对于模板的设计,是利用安全计算软件来确定模板的具体参数的,其中包括柱箍间距和竖楞间距等。施工人员还在框架柱模上加装了角钢,目的在于避免柱角的破损。

(二)梁柱节点关键技术

由于梁混凝土和柱混凝土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所需混凝土性质有所不同,导致该工程项目所选用的混凝土标号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具体的混凝土浇注工作上,要按照一定的程序。第一,柱混凝土的浇注要在梁板混凝土浇注之前进行。在柱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将梁板钢筋捆绑好,在进行梁板混凝土的浇注。第二,在捆绑梁板钢筋的同时,还要将钢丝网安装在梁板钢筋上,用来做隔断。

(三)框架柱施工流程

第一,定位放线。浇筑完地下室混凝土以后,要以轴线控制线为基准,用墨线将离柱边线柱模控制线与每根柱边线弹好,然后观察柱主筋是否出现偏差,如果出现偏差,要适当改变其位置,在柱主筋安装完成后,要及时进行预埋,并根据施工要求,进行隐蔽检验。第二,运送材料。该工程项目需要的材料包括模板,钢管,扣件,木方等,在上述工序完成后,将项目所需材料运送到施工现场。第三,架设脚手架。在搭设脚手架时,一定要按照模板设计方案,严格控制参数要求。第四,安装柱脚定位筋。使用10钻头打孔机在柱脚墨线内侧,打出深为五十毫米的小孔,两边各两个,然后在孔中插入八毫米长的圆钢。第五,柱模固定和检验。模板的拼装要保证每两片相互对称,一面一片,然后将模板简单固定好,以两端的柱模为基准,利用通线来检验中间各柱模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如果出现偏差,要及时调整中间各柱上模板位置。第六,角钢安装。利用铁钉,把通长角钢固定在柱模角部位置上。第七,整体固定。整体固定主要是通过安装柱箍来实现的,具体是以脚手架为支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将柱箍按照在柱模上,同时,要保证柱模的正确位置,然后利用木楔固定柱脚角钢。第八,固定柱脚。将木模整体固定后,利用条形层板将柱脚固定在楼板上,目的是为了避免漏浆。第九,检验。检验工作要做到具体细致,需要检验的内容包括柱头截面,轴线位置,垂直度以及整体固定效果等,如果某个环节不能满足项目施工要求,则需要立即整改,直到检验合格。第十,浇筑柱混凝土。为了能够保证框架柱混凝土能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柱混凝土一般采用商品混凝土来浇筑,这是由于商品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其他类型混凝土要好很多,另外,其他类型混凝土的坍落度也不如商品混凝土。当柱模整体高于塔吊高度,浇筑时则需借助输送泵,当柱模整体在塔吊高度以下,还是要使用塔吊进行运输,浇筑。第十一,柱模顶端处理。浇筑完柱混凝土以后,要利用散落的混凝土渣子,抹平柱模顶端部位,最后需在表面留有鱼鳞状纹路,这是为了能够保证先后两次浇筑的混凝土能够有效地粘合。第十二,捆绑梁钢筋。严格按照项目设计,对框架梁钢筋进行捆绑。第十三,设置隔断。利用钢丝网在梁钢筋上做出隔断,目的是为了避免较低标号的混凝土渗出与柱混凝土混合。第十四,捆绑板筋。第十五,检验钢筋。以上工序完成后,组织施工员自行检验,如果没有遗漏,则通知监理单位,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联合验收。第十六,浇筑梁混凝土。梁混凝土浇筑与柱混凝土浇注一样,使用商品混凝土,同时,还要注意柱头混凝土的浇注要与梁混凝土浇注同步展开。第十七,养护。

二、施工节点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与管理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受力机理指通过合理的计算假定模式,描述由梁、板、柱传来的内力(M,N,V,T)在框架节点核心区的传递和由此产生的各种破坏形式。从节点混凝土强度方面看,混凝土强度直接影响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对于承受一定荷载的框架节点,混凝土强度越高,则梁、柱的截面尺寸越小,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承剪截面也相应减小,在一定配箍率下,对其抗震性能反而不利。从节点配筋角度看,在框架节点内配置水平封闭箍筋,既可对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产生有利约束,同时又可承担部分水平剪力,提高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框架节点核心混凝土出现交叉斜裂缝后,剪力的传递由斜压杆作用过渡到水平箍筋承担水平分力、柱纵向钢筋承担竖向分力以及平行于斜裂缝的混凝土骨料咬合力所构成的桁架抗剪机制,为减少混凝土的负担,提高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可设置竖向箍筋,但施工不便。

一些调查资料表明,框架结构的震害多发生在柱和梁的交接点处,该处破坏的主要形式是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的破坏,严重的会引起整个框架的倒塌,而且节点破坏后的修复也很困难。当前,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恰恰对现浇框架节点部位的施工操作不够重视,节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节点部位存在大量施工质量问题,无疑给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施工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柱模,柱脚,柱头以及隔断几个层面。对于柱模的质量管理,要注意柱模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要保证柱模的稳固,对柱模进行多次,认真地检验。对于柱脚的处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柱脚处收平,通過加钉条形板来避免柱脚漏浆的现象发生。对于柱头的施工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柱模外侧贴上泡沫双面胶,既能够防止柱脚漏浆,又可以避免柱头错槎。在安装钢丝网隔断后,才能把梁筋骨架放入梁模中,如果梁筋骨架在钢丝网隔断安装前就放入了梁模,就会加大钢丝网隔断的安装的难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实时地检测,保证每一车混凝土都进行一次检测,从而确保混凝土坍落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以内。

结语

某大型商超建设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主体框架结构的混凝土浇筑,通过各相关部门的联合验收,混凝土整体浇筑平整,密实,尤其是在棱角处和节点处,没有蜂窝现象出现,确保了浇筑过程中无孔洞,五麻面,同时也不存在漏浆。这些都满足了该项目的施工设计要求,同时,也符合国家关于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王静峰.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偏心节点的抗裂性能试验研究及三维有限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

[2]袁景.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破坏仿真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

[3]黄海涛,高向宇,李自强,武娜,任洁.用附加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固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

猜你喜欢
钢筋混凝土关键技术
防雷关键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多源卫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关键技术研究
无人机集群作战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AI全科教师开发:基础、模型与关键技术
桥梁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钢筋混凝土反力墙关键工序的施工改进技术
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技术
TD—LTE关键技术与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