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杰 赵得印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房屋建筑施工整体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房屋建筑施工存在着混凝土裂缝的现象,对建筑物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缩减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存在着隐性的危害,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正确预防和处理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迫在眉睫,必须加强对于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重视,进行有效的预防并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控制。本文就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混凝土裂缝;混凝土施工
引言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用量最大的就是混凝土材料,但在建筑工程的使用过程中,却常常会发生混凝土裂缝。这一问题不太严重时会降低建筑整体的美观性,严重时则会影响建筑整体结构的美观性。若卫生间、地下室等区域产生了裂缝还会使建筑工程的防水性能大大降低。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时,一定要处理好裂缝问题。
一、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因素
温度裂缝是一种常见混凝土裂缝,主要由温度变化所致。混凝土本身具有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混凝土内部会出现相应的温度应力,一旦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小于温度应力,其整体性和稳定性很容易被破坏,最终形成温度裂缝。另外,我国夏季高温,且风力大,在房屋施工混凝土浇筑阶段,极易因蒸发导致大量水分丢失。如此一来,混凝土凝固时太过干燥,增加了内部应力,也会出现裂缝。
(二)、外力作用
混凝土材料有着较好的强度和耐力,但如果外部荷载过大,同样会导致裂缝出现。如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受到外力强烈的撞击,此时又可分为直接裂缝和次应力裂缝,前者是外界荷载直接引起的裂缝,后者是在外力作用下当时并未出现裂缝,却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不均衡而逐渐开裂。
(三)、浇筑不当
混凝土浇筑工程颇为关键,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必须控制好浇筑时间、速度,采用正确的浇筑方法。房建施工中,一般的振捣速度是有限的,而由于浇筑工程量太大,为满足需求常选用高传送率的输送棒,以至于传输速度较快,振捣速度难以跟上,进而在混凝土侧压力的作用下,模板开始变形,支撑结构也随之沉降,最终混凝土变形开裂。
(四)、结构设计及受力荷载因素
由于结构设计及受力荷载因素产生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在设计荷载范围内,超过设计荷载范围或设计未考虑到的作用;构件断面尺寸不足、钢筋用量不足、配筋位置不当;结构物的沉降差异;次应力作用;对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估计不足等。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可以在设计阶段通过受力计算及裂缝验算来进行裂缝控制;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通常采用设置变形缝、后浇带等构造设计来进行裂缝控制。
(五)、施工问题
施工阶段最为关键,但由于涉及诸多方面,也最容易出现问题。浇筑工作结束后需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过了养护期才能拆除模板。然而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不够重视,或技术水平不足,极易忽视养护工作,甚至在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就进行拆模工作,拆模作业也不够规范,导致漏浆、支撑下沉等问题频频发生,最终可能会使混凝土开裂。另外,在建筑工程的使用期间也可能会出现裂缝。
二、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分析
(一)、表面修补技术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对于混凝土表面裂缝和深进裂缝进行处理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在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刷漆或者涂抹一定的防腐材料,也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涂抹一定程度的水泥浆、环氟胶泥等,对于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可以在其表面粘贴一定的玻璃纤维布等进行相应的修补,这种方法较为简单、方便,可以更直接有效的对混凝土的表面裂缝进行修补。
(二)、结构加固技术
在处理建筑施工的混凝土裂缝方面,可以从结构入手,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固,其具体方法主要有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并采用预应力法进行相应的加固,同时也可以粘贴钢板,增设一定数量的支点进行加固,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加固建筑物的整体结构。
(三)、仿生技术
仿生法是处理建筑施工裂缝的新型方法,这种方法是采用仿生自愈的方法,使建筑物在产生裂缝时,自身的混凝土材料可以自动分泌相关的结构材料,进行自动愈合,这种先进的处理方法,需要在混凝土材料中加入含有粘结剂的胶囊或液芯纤维,从而使建筑物形成一个自我修补的愈合系统,更快的修补裂缝,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效率。
三、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防控措施
(一)、选用合格的材料及配料
在选用水泥时,应选择水热化较低的,严禁在施工中使用不合格的水泥;采用质地坚硬、表面粗糙的石料制作粗骨料,其空隙率较小,不会发生碱性反应,且石料理的有害物质含量不能超过相关规定;采用空隙较小、颗粒较粗、含泥量较低的中型砂石制作细骨料;要适当使用外加剂,如减水剂等,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积极降低用水量,尽量减小配料收缩;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要准确计算计量,严格控制好水泥跟水灰之间的比例,当混凝土出现离析时一定要重新搅拌均匀才能够进行浇筑等。通过这一列的防治措施将有效降低甚至消除因材料因素产生的裂缝。
(二)、严格控制温度
温度的控制工作主要是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度差,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这样不仅能加强混凝土的抗拉強度,还能确保混凝土在高强度的作用下能控制裂缝的产生。通常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超过半个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保养护时间达到规范要求。
(三)、注意施工后期养护
首先,保温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块体的内外温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可以降低混凝土浇注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外约束力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其次,适当提高养护环境温度有利于减少内外温差、缓解降温速度,从而减小温度应力,也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大和应力松弛发挥作用,可以避免混凝土因表面干裂而产生的塑性收缩。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其中心温度之差不大于25℃。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如遇风雨天气,应搭设防雨彩条布进行遮盖,同时周边做好明沟排水工作,防止雨水流进基坑内,保证混凝土浇灌的连续性和施工质量。最后,加强现浇板浇捣的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因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混凝土结构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裂缝问题一直没有一个有效的根除办法,现阶段,我们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同时,工程监管部门,还要不断的加大监管力度,对于施工的整个过程都要进行严格,周密的监督。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施工技术以及人们对于混凝土性能的了解程度也会不断提高,只有我们不懈努力,混凝土裂缝问题就一定会得到控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叶彬. 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J]. 山东工业技术,2015,04:122.
[2] 王会英. 房屋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防治技术[J]. 民营科技,2015,04:168.
[3] 俞晓欣.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裂缝与施工技术[J]. 江西建材,2015,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