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2015-10-21 17:12王凯进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9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生态

王凯进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实际,主要从科学编制、精心设计两方面对生态城市的规划进行了构想,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规划设计

0 引言

现代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 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以生态学、环境 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合理地确定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建设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促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城市规划和设计必须遵循生态文明的理念。下面,本人根据自身工作体会以及对生态城市的理解,阐述一下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构想,希望能够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1.1经济发展指标

经济发展指标要突出速度、结构、效益三个重点,建立起符合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各产业比例合理、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加快能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主要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人均财政收入、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单位GDP能耗和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应当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比例、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利用科学合理等。

1.2社会发展指标

社会发展指标要突出以人为本,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使城市载体功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系统)完好率,消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洪抗旱、交通安全、工业事故、重大气象灾害等应急救援系统,燃气普及率、高等教育入学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市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等。

1.3生态环境发展指标

生态环境的发展指标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其主要是针对当前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现象而提出的,具有防治污染与生态保护两方面特性。在生态环境发展指标的设定时,主要应当从几大方面进行指标设计管理,以促使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方面主要有: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各类污染物等级、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生活垃圾处理率、医疗废物处理率、生活用水质量、有无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或事件发生、有无外来物种侵袭当地生物物种等等。

总之,要科学合理的编制城市生态规划,依据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发展的各种指标,来科学系统的规划布置,合理安排城市的各种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生态活动,全面规划布局,将提高城市生态功能为基本原则,加大城市生态保护力度,不断提高城市生态效益,以创建良好的居住环境。

2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態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居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2.1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2.2城市产业设计

城市产业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主要来源,也是代表当地城市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方向的产业,在规划设计生态城市产业时,要充分考虑到生态建设理念,要能够使当地的城市产业支柱起到引领生态文明潮流的龙头示范产业。城市在考虑产业设计时,可以在高科技产业为指导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态型工业体系,并同时发展当地的各项社会产业,逐步对产业进行调整,以完成产业的生态转型,增大生态经济在当地经济中的比重。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

2.3城市居住区设计

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五是增加居住区文化体育设施。

3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因而,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4 结语

总之,为了能够更好的促使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我们就必须按照科学的手法编制一系列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只有在这些指标的限制与约束下,才能使生态建设部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逐步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对景观、产业以及居住等三方面的生态设计,在自然生态基础的基础上,实现预期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生态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