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为民
【摘要】工程建筑的管理和施工质量一直都是建筑产业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会对建筑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还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主要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尽管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制度和法规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但在相关的设备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却仍存在较大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工程建筑管理;施工质量;对策
工程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工程建筑的质量则决定着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近年来,我国建筑产业不断发展,在产业规模上有了显著的扩大,但在产业的质量管理上却较为落后,从而限制了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建筑企业应当首先引起对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视,对管理模式和管理设备等进行及时的创新,确保建筑质量的有效提升。
1.工程建筑管理与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1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
建筑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住房政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化进程也在进一步推进,建筑产业的规模得到空前的扩大,但也有更多的问题显现出来,其中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就尤为突出。
1.2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战略重心
对建筑企业来说,建筑的质量是决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在质量上有更好的保障,形成信得过的品牌,有效的开拓市场。因此,对建筑企业来说,要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做好质量的提升是关键环节。
1.3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严重的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会给人民的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很多建筑中都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有一些建筑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做好质量的把关,一些建筑甚至没有竣工就投入了使用中。
2.工程建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成本过高
建筑企业是营利性的企业,其经营生產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对建筑产业来说,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做好成本控制是关键环节。但我国的建筑企业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成本管理工作难以切实的展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成本控制的不合理,也会导致施工的混乱,材料的浪费等,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
2.2老旧的分包式管理模式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许多建筑企业的管理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仍旧采用了传统的分包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发展的要求。分包式管理模式的管理效率较为低下,无法及时有效的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很容易在施工现场产生无序、混乱、分工不清的问题,会严重的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增加施工的难度,降低工程的质量。
2.3缺乏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
良好的监督机制不仅能够起到确保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的作用,还能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质量。因此,监督制度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大多数的建筑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无法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管,从而导致施工过程进行的不够流畅,项目的协调和交接不当,从而造成了工期的延误或工程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工程的监管也包括对施工人员的监督,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会导致施工人员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导致施工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偷工减料、玩忽职守。一些建筑企业中虽然设置了一定的监管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不大。
3.解决工程管理工作中问题的措施
3.1有效控制成本
建筑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同类企业中获得更好的竞争力,就要从成本控制入手,从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合理利用和分配各项资金。为了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建筑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要制定合理的预算机制,通过精准有效的预算,来控制工程的成本。预算的精准性对后续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精确合理的预算机制则能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减少材料的浪费。其次,建筑企业要制定合理的成本分析制度,尽量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项资金的价值,对每一个环节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真正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实处,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
3.2创新工程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建筑企业仍采用了分包管理的模式,但这种模式已经跟不上建筑企业规模扩大的速度以及产生发展的势头,也无法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建筑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就要及时改变这种分包管理的模式,建立更加有效、更加合理的管理制度。新的管理模式应当对各个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使工程施工的进行更加的合理和高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能够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提高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协调性。与此同时,各个部门之间也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这样才能确保施工的顺利展开,使各个部门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施工团队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能够使部门中的每一个人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才能,减少对个人的依赖,加强员工在集体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了整个部门甚至企业运作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3.3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
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是解决建筑企业监督效果低下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保障。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在进行实际施工前要先制定项目合同和责任书,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其次,建筑企业还要建立起相应的奖罚制度,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法的施工行为进行严厉的杜绝和惩罚,并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问责。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则应当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在整个部门中形成示范效应。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提高监管制度的规范化,加强对施工过程各个环节的监管。
3.4注重工程材料的质量
工程材料质量会对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施工材料的选择时,应当做好质量的把关。为此,建筑企业应当建立起专门的材料采购部门,并指派具有采购经验的负责人进行材料的选购。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应当尽量选择口碑较好或长期的合作商家,并对材料进行多家的对比。选好材料就相当于实现了质量控制的一半,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对材料选购环节的控制。
3.5选聘高素质的施工人员
建筑工程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对施工人员的数量和能力要求都较高。建筑企业在施工队伍的组建时应当注重对施工人员能力的考察,并在实际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岗前培训,使其明确施工的要求和各项流程。如有条件,企业还应当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能力。
4.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由多个因素和环节共同决定的,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时,应当加强从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入手,及时进行管理制度完善和人员的培训,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惠大幸.论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提高的有效策略[J].科技创业家,2013(05) :19-20.
[2] 杨宸.论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提高的有效策略[J].管理科学,2010(15) : 9- 11.
[3] 任海贵.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 2013 ( 27) :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