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2015-10-21 17:30张捷
工业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

张捷

摘 要:本文探讨了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首先介绍了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工作原理,接着阐述了PL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当前PL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PLC;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最初的PLC技术主要应用在替代继电器的控制系统,虽然此时的PLC应用范围不是很广泛,但是由于其优越的性能,渐渐吸引了各个领域专家的关注。时至今日,PLC 控制技术本身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各方面的功能也都在渐渐完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已成为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 。

1 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工作原理

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并不是单一的技术,在其应用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方面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既定任务。在实际应用中,PLC需要经过以下三个环节:输入采样环节;程序的执行环节;执行后的输出环节。

PLC技术的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或者说是一个完整的扫描周期。下面针对PLC的三个阶段具体说明:

1.1 输入采样环节

输入采样阶段是 PLC 控制技术应用的第一个重要环节。PLC采用扫描方式按照顺序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及相应的输入数据,与此同时将这些读入的状态和数据存储到 PLC 中的映像区的控制单元。当 PLC 完成输入采样阶段之后,直接进入到用户程序的执行阶段,在此阶段会进行数据的刷新,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映像区中的状态和数据并不会发生改变,二者之间的运行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距。这种时间差距必须要进行控制之后才能保证不变,也就是对输入信号进行控制。

1.2 用户程序运行环节

用户程序运行环节是整个PLC技术的实施环节,在这个环节下,可编程控制器会自动地对用户程序进行完整的扫描,扫描的目的是确保所有的输入程序都已经被读入。对用户程序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可编程控制器会按照固定的顺序和路线进行程序的运算。扫描的线路是由用户程序的各个触电构成,正常的扫描顺序也是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然后根据相应的逻辑运算最终得出正确的运算结果。在此阶得出的运算结果,需要与输入采样阶段映像区中存储的状态和数据相对应,只有二者相符后,才可以确定输出映像区是否执行了相应的命令。

1.3 输出刷新环节

输出刷新环节是在前两个环节完成之后才进行的。在输出刷新环节下,PLC会对存储的数据和状态进行刷新。

2 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应用

如今,PLC作为信息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其可控制的编程属性,使得PLC能够满足各领域的任务需求,从而使得PLC技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对PLC技术的需求越发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过程控制

在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应用中,过程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对模拟量的操作。PL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对模拟量实施实时监控,通过检测模拟量的电流、电压和温度等因素,对当前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

依据 PLC 技术自身具有的特点,相关生产用户设定开关量,依据用户设定值,使 PLC 能够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在过程控制的过程中,开环与闭环发挥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过程控制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和冶金领域,并且实施的效果较明显。

2.2 信息控制

在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应用中,信息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自身数据处理功能,在信息控制的过程中,为达到信息控制的基本目的,对于生产用户的相关信息,会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以及传输等等。此外,还能有效对数据进行分析,伴随信息时代的逐渐深入,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对 PLC 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信息控制也是PLC技术实现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2.3 顺序控制

在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应用中,顺序控制的主要任务是PLC 技术的状态信息,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输入简单的指令,就能全面的进行顺序控制。顺序控制能够更好的体现 PLC 具有的基本功能,在顺序控制发展的过程中,PLC技术已经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2.4 远程控制

在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应用中,远程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实现PLC 技术与智能终端之间的联系、PLC 与 PLC 控制网之间的联系、PLC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之间的联系等。

2.5 运动控制

在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应用中,运动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在机械运动过程中,针对这类特殊的控制对象,当其进行直线、抛物线和圆周等运动,对脉冲量实施有效的控制,以此为基础,实现 PLC 技术的机械运动控制。在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应用中,运动控制是PLC技术的难点,需要PLC技术在控制过程中保持较高的精度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3 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存在的问题

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術虽然已经发展很成熟了,但是由于PLC本身的局限性,如软硬件体系封闭,专用总线、专用通信网络协议、各公司的结构不一致等原因造成各种不兼容。同时由于温度局限、湿度局限、振动局限等问题,使得PLC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虽然1992 年颁布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软件标准》,为 PLC 编程统一标准提供了基础,但是新一代 PLC 尚未推出,正在规划中[5] [6]。

3.1 温度局限

国际上通常约定PLC的工作温度限制在了 0°~55°,因此在 PLC的安装过程中要考虑到散热性的要求,防止阳光直射,尽量远离发热量大的其他设备。如果周圍温度大于 55°,则要安装通风装置或制冷装置,以降低PLC的工作温度,满足PLC正常工作的温度需求。

3.2 湿度局限

为了保证 PLC 元件的稳定性,要注意湿度控制。元器件的绝缘性与环境水汽含量有关,应保证相对空气湿度在85%以下。

3.3 振动局限

PLC 对防震有一定要求,其工作环境要尽可能远离频率在 10~55 Hz 之间的震动,必要时要采取措施减少震动危害。

在未来的 PLC 应用中,主要发展趋势有:高速度、大容量、多品种,编程语言高级化、多样化,智能模块更加丰富。未来,PLC 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技术将更加成熟。

4 结语

本文探讨了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首先从输入采样环节、程序的执行环节、执行后的输出环节三个方面介绍了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工作原理,接着阐述了PL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尤其是其过程控制、信息控制、顺序控制、远程控制、运动控制的应用,并提出了当前PL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其在温度、湿度以及振动中的局限性,为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邓高寿,潘宏侠.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J].机械管理开发.2006(03):99-100.

[2] 郭素艳.浅议工业电气自动化及其在生产中的实践[J].科技风.2010(04):243.

[3] 李树彬.浅谈PLC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1(30):122-123.

[4] 汪小澄,方强.基于PLC的模糊控制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2002(03):79-81.

[5] 张帆.基于PLC控制系统设计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6):129.

[6] 周峰,王新华,李剑峰,等.软PLC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24):57-60.

猜你喜欢
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
三本院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之探讨
自主学习驱动的自动控制原理研究性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自动控制原理的仿真实验教学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