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马泉教授专访

2015-10-21 17:30
工业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户外广告空间设计

马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视觉传达设计系 、博士研究生导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城市视觉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城市视觉秩序构建与国家形象

学术主张: 城市是认知一个国家的重要载体和场所,城市视觉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国家形象的传播,因此,城市视觉秩序的构建将是国家形象视觉品质传播的主体。

2015年11月28日上午,由中国装饰杂志社与四川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腹地智慧:站在西部看中国设计”学术论坛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举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马泉教授应邀在论坛中进行了“视觉·空间·叙事——城市空间视觉现状思考”的专题演讲,对城市形象设计的现状、发展和未来趋势,结合他多年的实践研究进行了生动的分析。演讲在与会的设计界同仁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工业设计》杂志主编张伟明在论坛结束后对马泉教授进行了专访。

《工业设计》杂志: 马教授,您好!看了您对城市空间视觉问题多年积淀下来的研究,我们的感触非常大。在全球城市化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趋同现象凸显的情况下,您认为城市空间的形象在城市发展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它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马泉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政府实施的改革开放所催生的经济发展政策,促使中国城市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高速增长的城市化需求,大量的城市建筑、街道等在数量上和尺度上被不断地放大,城市边界也变得更加模糊,很多大城市的人口与城市容积近乎失控,人口的膨胀与私人交通工具的变化,使得本来就已经拥挤的城市更加变得臃肿,在视觉上也体现出了某种混乱和失序感。

一个城市无序的整体印象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视觉生活质量和对城市品质的质疑,从而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城市管理者也发现了这些问题,但不知道如何来解决,只是根据自身的管辖职能来加以局部干预,比如治理户外广告运动等等,但并没有解决主要问题。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城市视觉混乱,是一种包括建筑等城市物件之间综合关系的不协调,是综合的视觉紊乱,不是单一的户外广告所能造成。户外广告规划的不合理,只是助长了这种视觉混乱或者说是恶化了城市视觉现状。由于户外广告的可拆卸性强,才成了城市里管理者们整顿城市视觉最容易入手的载体,但这并不能解决最根本的城市视觉混乱问题。

为什么不能看到户外广告这种可变特性,恰恰具有快速改变和构建一个城市空间语境的优势呢?充分利用户外广告载体的特征,通过对城市空间或区域环境的整体考量,以及城市区域属性划分的需要,通过户外广告的重建规划,重建户外广告与附着物的关系。同时改善某些建筑和街道空间等的视觉结构,使得户外广告规划与整体环境达到新的共生效果,借此调整城市其它物件具有的不和谐性,如某些建筑也许内结构合理但外立面缺乏美感和个性等。创造新的区域城市视觉秩序和环境语境的构筑,也就是以整顿户外广告为契机,通过对某些建筑外立面的重新设计和改造,甚至整体街道视觉环境等的调整,从整体城市、区域环境属性的高度来进行视觉关系的改造和重建。

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一体化、信息交流发达的体验经济时代,交通的发达使得每一个城市乃至每一个国家的空间、生活形态、国民行为、城市视觉秩序等都不可避免的成为大众与来访者认知与体验的空间,而“眼见为实”又是人们最直接的认知方式。因此,当今城市结构形态与城市视觉品质和秩序,成为人们体验和见证这个城市最直接的物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之“景”,也可以理解为城市表情。城市需要一个好的内在运营系统,也需要一个好的外在审美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工业设计》杂志: 马教授,从您的演讲中我们看到,您已经将城市空间的视觉问题从传统的平面设计拓展到更广义的视觉创达设计中,并且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尝试。 您能谈谈这种具有跨界性質的设计,它将对我们城市形象塑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界定和看待今天,或者是说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呢?

马泉教授:视觉传达设计既有狭义的专业解释,又有广义的拓展空间。有约定俗称的专业范畴与载体,同时又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需求。因此,我们既要传承好既有的专业学习与研究,也要能面向未来,以问题为导向,用视觉的工具积极的去介入新问题的解决进程中,包括城市空间的建设。比如城市空间中既有功能的秩序,也有视觉的秩序,而城市形象大多指的是一个城市空间给人们留下的总体印象和判断,这就是一个综合的视觉问题,城市是一个密度相对较高,由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个体组成的永久性的定居点, 是一个复杂的空间体系。城市空间也是巨大的容器,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增加新的物质内容, 其物质形态系统包含了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既有时间纬度也 有空间纬度。人们通过使用、体验、观看来实现对城市的理解和判断,城市既是被使用的空间,也是被观看的“景观”。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城市的媒介属性也日益凸显,城市既是一个生产内容的空间,其本身也成为一个叙事载体。 而城市视觉是城市中一切不可视系统的外化形式,是人们判断、评价、 衡量一个城市品质的主要参照物,也是城市信息传播中的可视化表达。我们恰恰可以以各城市整治户外媒体为契机和切入点,适时导入空间视觉整体重构理念,以小带面,整体布局调整,改善空间视觉节奏与品质,合理调整空间内的各项视觉资源的关系。 全面提升和重建空间视觉品味,创建空间新的价值,带动城市品牌传播的升级。

空间视觉体验虽然不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但最终人们认知与解读一个城市大部分却是通过视觉体验来建立的。因此,基于传统城市规划角度构建的城市空间出现的视觉问题,也许可以从视觉体验的角度来加以调整和改善。毕竟人类认识世界80%来自于视觉认知。

我们可以基于重塑视觉秩序、改善城市视觉体验、提升空间品质为切入点,整合包括建筑立面、户外媒体、景观、公共设施等主要载体资源,进行整体空间的视觉调整。一个城市空间视觉语境的构筑所形成的叙事,其核心目的无非是要建立自己的城市个性, 塑造自己独有的魅力,为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创造更多幸福感。

因此,城市空间视觉状态将是影响人们对一个城市品质优良与否的最直接的认知方式,而城市的商业空间也是城市最具活化、最具集合性的空间,它的改善与重构会直接影响城市整体视觉质量。

而这一切,视觉传达设计会有巨大的作为空间,当然,也要和建筑师、城市规划师等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来面对城市发展产生的新问题,共同创建城市美好的未来。 而城市作为对外交流的核心场所, 也是表现一个国家形象的门户,城市空间视觉的构建是城市形象以至于国家形象的直观展现。因此,城市空间视觉质量的优良是国家视觉形象构建的核心内容。

因此,专业是有界限的,新问题却是无界的,任何专业也要学习发展,协同工作,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并产生新的专业增长点。如何保护与创造、延续与构建好的城市空间视觉是一个城市创造差异文化的永恒主题。

《工业设计》杂志:马教授,现在国家在大力倡导创新、创意和创业,对我们设计领域来说就是要通过创新来创造价值。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您能谈谈您在产、学、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是如何看待设计专業学生的创业问题的 吗?

马泉教授:通常的设计专业属性,大部分是属于服务性质的,也就是服务价值为主,但是,设计中还有另一种价值,就是创新价值,这一部分价值,在以往的教学中是忽视的,我们满足于为设计行业培养基本人才的需求,我们的教学结构和课程以及管理基本围绕着这一目标来建立的,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创新人才所需的课程结构,对设计教育的理解也比较固化。比如,我们认可设计的物化形式,但没有意识到设计的广义外延,设计一款产品容易被理解,但设计一种需求与体验,就很难被理解为通常的设计,而后一种设计往往孕育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具有设计的创新价值,而且还能带来前一种设计的升级。

创新设计的特点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架构,带动相关产业的整合与链接,并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的构建起创业的规模,形成市场效应,产生创新设计价值。创业是创新的工具,改善和搭建新体验价值平台和终端产品才是目的。因此,我们的未来设计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为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应有的课程架构和活化的管理机制的同时,也要建立基本的设计创新孵化基金与必要的运营知识培训,使得具有创新意识和动力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初期指导,并能较顺利的进行创新设计实践。我自己的工作室,在满足日常的设计教学工作的同时,比较重视创新设计的孵化与辅导,先后孵化出了“阿狸”、“态客”、“艺体部”等创新创业项目,他们都有较好的市场表现。

猜你喜欢
户外广告空间设计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脑洞大开的创意户外广告(下)
脑洞大开的创意户外广告(上)
创意爆棚的户外广告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户外广告的变化与发展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