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非常欣喜的是,张健先生的又一力作《高等职业教育整合论》终于杀青。这一力作的关键词,或者说是核心概念,就在于“整合”二字。高等职业教育的整合源于何方?整合又如何进行?这大概是读者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
我以为,“整合”二字的逻辑起点,在于作者对职业教育本质的深刻把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职业教育是一个跨界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层次,也必然遵循职业教育这一“跨界”的本质规律。从定界的思考升华到跨界的思考,是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至关重要的观念革命。这一基于跨界思考的革命性,至少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上:
第一,在办学制度层面,“校企合作”的办学形式,业已跨越了封闭的企业与学校各自运作的“围城”。企业要赢利,不赢利何以成企业?所以,赢利是企业的天职,这是社會发展所必须的功利性;学校要育人,不育人何以成学校?所以,育人是学校的天职,这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公益性。职业教育如何在功利性与公益性之间寻求结合点,就必须既要关注企业发展的需求,又要关注学校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说,在办学模式上,职业教育要实现现代企业与现代学校的“双赢”而非对立,“整合”是唯一答案!
第二,在人才培养层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业已跨越了分割的工作与学习各自孤立的“界限”。工作是知识应用的天地,这是工作的针对性;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场所,这是学习的普适性。职业教育在针对性与普适性之间寻求结合点,就必须既要把握工作的特征,又要把握学习的特征,也就是说,在育人途径上职业教育要把握工作与学习的“双赢”而非对立,“整合”是唯一答案!
第三,在社会功能层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指向,业已跨越了传统的职业与教育各自定位的“疆域”。职业要使用人才,人才使用要符合成长规律,不尊重职业规律,何以人尽其才?这是新兴的职业科学必须关注的职业性。教育要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要符合认知规律,不尊重教育规律,何以有教无类?这是经典的教育科学必须关注的教育性。职业教育如何在职业性与教育性之间寻求结合点,就必须既要研究职业的规律,又要研究教育的规律,也就是说,在社会定位上职业教育要探究职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双赢”而非对立,“整合”是唯一答案!
显然,这就是“整合”的逻辑起点。《高等职业教育整合论》比较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这是其一。
既然职业教育是一个跨界的教育,要实现现代企业与现代学校、把握工作与学习、探究职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双赢”——这样的“整合”效应又该如何去付诸于实践呢?
我以为,《高等职业教育整合论》同样很好地回答了这第二个问题。
首先,作者创新了高等职业教育“整合”发展与改革的理论基础。从六个维度,即中国古代的“和合”思想是整合理论的缘起;系统论是高等职业教育整合的哲学根基;创新论是高等职业教育整合的价值归依;职业教育社会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整合的外部机制;认知结构理论是高职教育整合的心理学基础;多元智能理论是高职教育整合的人才观基础研究整合。认证厚实,科学合理,丰富了指导整合的理论依据。
其次,作者梳理了高等职业教育“整合”发展与改革的历史演进。从三个阶段,即“在历史中生成”,“在历史中存在”,“在历史中超越”的过程,依据翔实的资料对高等职业教育整合的类别予以分类厘定,阐明了高等职业教育历经多元整合汇聚而成的当今的路径延传、基本格局及走向趋势。引经据典,令人信服,强调了指导整合的历史借鉴。
第三,作者给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整合”发展与改革的操作方案。从五个方面,即运作建构、质量焦点、境域优化、条件完善、职教集团总结了整合的经验。言之有物,系统全面,归纳了指导整合的现实方法。
显然,这就是“整合”的实施路径。《高等职业教育整合论》比较系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是其二。
综上所述,本书的现实价值在于:“整合”开辟了一个新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发展的问题领域;“整合”建立了一个新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构与运作的理论支点;“整合”还凸显了一个新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实践抓手。
(姜大源,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高职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