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虹云
[摘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也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关口。本文通过对鸡街镇的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为今后做好鸡街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鸡街镇;“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镇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镇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全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总体上比较薄弱,存在着底子不清、处置不当、机构不全、制度不完善、监管不严等问题,资金管理不规范、资产流失、资源管理无序等现象和问题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和谐。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对于规范基层运行、加强源头治腐、维护农村发展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鸡街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1年,我镇成立了村级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即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由农经站工作人员来担任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由镇政府主管。全镇纳入代管的有16个村委会、105个村民小组和2个社区。并在2011年和2012年对全镇的各村委会、社区及小组全面进行“三资”清查。通过清查,我们发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1组织机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由于乡镇农经管部门人员缺少,代理服务中心机构编制、人员未落实,不能定岗定编,不能很好地开展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个别村因换届,新老班子交接不及时、不仔细,造成村集体资产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帐、账实不符,部分村还存在无偿占用、低价承包、私自变卖、产权不清等现象。村级的民主理财组织、村民议事组织不健全、不完善,存在管理不民主、不公开等问题。
1.2农村财务管理的模式不合理
我镇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一些农村财务人员普遍素质较低,一般都是就地选用,没有经过专门、正规的训练,缺少必要的法律、财经基础知识,有的甚至缺乏起码的文化、业务知识。他们的聘用一般由村领导说了算,工作依附性强,由此出现对村社的财务不会管、不敢管、不敢监督的状况。二是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不到位。一方面,一些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或形同虚设,财务管理混乱,民主监督名存实亡。另一方面,作为财务审计部门的县、乡(镇)农经管理部门却因事务繁多、经费紧缺等原因,不能正常开展审计工作,监督管理不能到位,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不堪。
1.3农村集體经济薄弱,村级债务较大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债务较大,村级经济运转困难,绝大部分村没有集体收入,财政转移资金仅用于村干部工资,村级经费不足,举步维艰,难以维持日常工作开展。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对村级债务又缺乏管理,造成部分村遗留的债务较大。加之债务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时间较长,群众意见较大,其真实性也难以界定。
2、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2.1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
对各村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管理办法。在保证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原则下,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并实施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各村只能开立一个基本帐户,不准多头开户,严格执行帐、款、印鉴分开保管原则。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降低劳动强度。村报账员每月只需将当月发生经济业务的原始凭据移交会计服务中心,就可以准确、快速、安全的自行记账、自动汇总、自动生成各种财务报表。
2.2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办事程序
为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结合推行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统一制定《现金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配套制度。财务收入管理制度,要求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资金、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及时入帐核算,做到应收尽收。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要求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民主理财小组对符合财务规定的原始单据加盖民主理财小组章,并由民主理财小组长在盖章处签字;报经由书记、主任一肩挑的,由一肩挑的书记主任签字,书记主任分任的,实行联签制;最后由报帐员持原始单据到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报帐。
2.3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要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切实抓好农村集体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全面实行“报栏式”、“会议式”、“广播式”等多样化形式的财务公开。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以村民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为重点,规范公开内容和方式,形成“五统一”工作制度,统一公开内容,统一公开程序,统一公开载体,统一公开时间,统一档案管理;二是要以保证公开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公开的监督力度,不断提高村级财务公开规范化水平。
2.4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制
一是制定监管规程。本着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原则,建议尽快出台一些相应的监管规程、流程,规范指导市、乡两级建立监察制度。二是强化民主理财。组织农村报账员和村民理财小组成员经常培训,指导各乡(镇)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加强财务公开检查。三是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农村财务专项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审计结果及时公开,形成“在监督下公开,在公开中监督;在指导下规范公开,在公开中加强指导”的良性态势,通过监督、指导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各项事务规范公开、及时公开、正常公开、重点公开。
结语
农村集体“三资”构成复杂、分布广泛、管理基础较为薄弱,长期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上的忽视导致了职能范围不明确、管理不规范以及浪费和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必需及时对这些进行改进和完善。镇直属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将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消除农村因“三资”管理问题引发的不安全不稳定隐患,这对于维护集体和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健全民主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增强农村经济实力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在前期有效工作的基础上,抓住问题,延续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采取措施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监督管理,从实际出发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以此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云开.浅析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1(3):97-98.
[2]赵春永.做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六个关键[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6):116.
[3]何满香.试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3):21-22.